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研究对象为9例宽颈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及1例梭形动脉瘤。其中6例采用Neuroform支架。9例使用BX支架,首先将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填塞弹簧圈。结果1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载瘤动脉畅通。造影随访7例(随访期6~18个月)。未见有动脉瘤显影。载瘤动脉畅通。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治疗宽颈或梭形颅内动脉瘤,可用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降低弹簧圈突入管腔引起主干或分支血管闭塞的风险,在保留载瘤动脉通畅的同时,也能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效果。但血管内支架能否改变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长期预后,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就支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37例颅内动脉瘤患随机化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照组在全麻插管下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观察组出院时GCS评分良好14例,差5例,死亡0例,良好率为73.68%;对照组分别为7、8、3例及38.89%;两组良好率比较,P〈0.05。术后3个月随访造影,观察组仅1例动脉瘤再通;随访1a无死亡病例,发生癫痫2例(10.5%)。对照组术后5例发生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死亡3例,发生癫痫6例(33.3%)。两组术后病死率、癫痫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药物洗脱支架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有效地减少了支架再狭窄的发生,但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动脉瘤形成、靶血管部位超敏反应的发生等一系列的并发症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靶血管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5.
覆膜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血管内弹簧圈栓塞逐渐成为除开颅夹闭术之外的另一种颅内动脉瘤治疗手段,且近年来已成为许多医生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颅内血管的解剖学复杂性和颅内动脉瘤的多样性使得单纯弹簧圈栓塞无法满足所有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需要,涂层弹簧圈、球囊辅助栓塞、支架辅助栓塞、覆膜支架等新材料和新技术应运而生。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是在载瘤动脉内置入一种带生物一物理屏障的支架,在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的情况下,隔离动脉瘤并使其内部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治愈病变的目的,在无重要分支血管毗邻的宽颈、巨大、夹层或假性动脉瘤等的治疗中有着较大优势。文章对覆膜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引起脑缺血的颅内、外段动脉狭窄的手术策略.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109例,其中93例行单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6例行多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狭窄动脉病变远心端并存颅内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9.2±13.4)%,术后为(18.1±9.20)%.平均随访时间(10.8±4.2)个月,129处狭窄病变术后9处(7.0%)发生轻度再狭窄,无重大脑卒中发生.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段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并存多支血管狭窄病变或其他血管病变时应充分了解颅内血流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策略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陈强  厉艳娟 《山东医药》2012,52(2):44-45
目的观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1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1个颅内动脉瘤中单纯弹簧圈栓塞8个,球囊辅助栓塞1个,支架辅助栓塞2个。结果本组9例康复出院,1例遗留中度神经功能缺失;术后随访6个月~3 a,均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olitaire颅内支架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并对比单纯弹簧圈栓塞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的康复情况。方法 60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中18例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42例使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手术1个月内观察各种并发症(血栓、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手术后3~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复查,判断是否有动脉瘤复发或血管栓塞。利用修订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状况。结果使用颅内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比不使用的患者恢复效果好,复发率和再出血率均显著较低(P0. 05)。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有着很高的病死率,血管内治疗已经被认为是后循环动脉瘤首选的方法。但宽颈、夹层或梭形动脉瘤仍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联合支架和弹簧圈这一新技术,使这些动脉瘤的冶疗成为可能.但通常要在支架置入后往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本文报道1例推动脉(VA)夹层动脉瘤.只采用单纯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技术而不用弹簧圈治疗而获得影像学和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梭状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1例梭状动脉瘤患者行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2例,采用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6例,采用Wingspan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例,采用Neuroform与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2例。结果完全栓塞动脉瘤1 7例,部分残留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检查未出现动脉瘤继续扩张1 6例。结论采用颅内支架辅助栓塞的方法治疗梭状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闭塞梭状动脉瘤或防止梭状动脉瘤继续扩张。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破裂性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35例年龄≥60岁患者共39个颅内动脉瘤,全部经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对37个动脉瘤采用了血管内治疗,其中9例宽颈动脉瘤采用三维弹簧圈成篮技术、联合支架或球囊重构形技术;1例梭形动脉瘤患者,采用支架贴覆治疗;其余动脉瘤患者采用单纯栓塞治疗。结果对39个动脉瘤的37个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术,成功率为94.9%;栓塞动脉瘤36个,一期达致密栓塞25个,占69.4%。35例患者中,术后良好2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9例,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老年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对患者相关慢性疾病的处理和术后血管痉挛的治疗,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进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宽颈动脉瘤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致密率低,复发率高,疗效不佳,尤其是动脉瘤颈/体比>1.5的宽颈动脉瘤效果较差[1].近年来,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可使宽颈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治疗.我们采用颅内专用自膨式Enterprise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对2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所有25例患者的颅内宽颈动脉瘤均达到了完全栓塞(19例)或次全栓塞(6例),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载瘤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GOS评分均在3分以上,无死亡病例。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成像(CTA)复查显示载瘤动脉通畅,支架无移位及狭窄,动脉瘤无复发。结论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avien导管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使用技术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3月至12月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使用Navien导管的1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术中均使用同轴系统,观察Navien导管能否顺利到达目标血管位置,并运用单纯弹簧圈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应部位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评价,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患者均为颈内动脉颅外段异常迂曲,Navien导管能顺利通过弯曲血管并能到达目标位置,对9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弹簧圈和支架的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支架均准确释放到位,无移位。动脉瘤即刻栓塞Raymond分级显示,RaymondⅠ级15例。术中1例出现颈内动脉痉挛,予以罂粟碱后好转,其余无术中脑血管痉挛、血管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对5例进行DSA随访3~6个月,动脉瘤未见复发、支架无狭窄及移位,无再出血和脑缺血。结论对于存在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的患者,使用Navien导管能克服动脉迂曲等不利因素,顺利到达目标血管位置,使得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Pittsburgh大学医学中心的Gross等报道了LVIS Jr与Atla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试验结果。研究者们检索该中心血管内治疗数据库中,经LVIS Jr或Atla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资料。评估人口统计学数据、动脉瘤信息、治疗技术、围手术期和器械相关并发症以及初始和随访血管造影结果。37例患者接受了Atlas支架治疗,27例患者接受了  相似文献   

16.
正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开颅夹闭手术相比,其优点为创伤小、手术风险低、患者恢复快,但术后动脉瘤复发率较高,可能是材料学、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模拟分析颅内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对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研究将该进展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回顾。1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传统颅内动脉支架网孔略大,主要用于辅助支撑弹簧圈,防止瘤内弹簧圈突出。新型血流导向支  相似文献   

17.
自从支架辅助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技术问世以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2003年12月—2006年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40例共41个宽颈或夹层颅内动脉瘤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迅速发展的血管内治疗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但梭形动脉瘤的处理不仅是外科治疗的难点 ,也是目前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难点。文章就颅内梭形动脉瘤的流行病学 ,支架结合弹簧圈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机的选择、治疗前后用药、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颅内宽颈动脉瘤包括绝对宽颈和相对宽颈,前者指动脉瘤颈宽≥4mm,后者指动脉瘤颈体比〉1:2。随着辅助栓塞材料的不断更新,血管内治疗技术不断进步,球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覆膜支架覆盖瘤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成功病例在逐年增加。但是在颅内动脉远端(包括大脑中动脉分又部、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尖等),  相似文献   

20.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制定治疗策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53例,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的基础上行3D-DSA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制定相关治疗策略。结果53例患者中经3D-DSA证实共检出45例57个动脉瘤,3D-DSA较2D-DSA能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立体形态、载瘤动脉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瘤颈及其与载瘤血管关系,准确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和外科手术夹闭的可行性,并为栓塞或支架置入提供最佳工作角度。结论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瘤特别是<2mm动脉瘤的检出率,为制定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和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