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DR与16层螺旋CT在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检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证实为呼吸道异物患儿分别采用数字X线成像与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提高对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检出率.结果 本文62例患儿均接受数字X线成像与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多排螺旋CT检查确定60例患儿可以直接显示出呼吸道透X线异物,而且可以观察到肺内改变;而数字X线成像DR发现38例患儿可以经过间接征象明确诊断呼吸道透X线异物;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的16层螺旋CT诊断阳性符合率(96.77%)明显高于数字X线成像(61.29%).结论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辅助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能直观显示气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的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与DR相比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为多发于中枢神经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家族遗传、电磁辐射、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早期常伴有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癫痫等症状,若未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因颅内压升高导致呼吸异常、偏瘫、失明等[1-2].有研究表明,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对脑胶质瘤患者颅内占位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且CT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9例食管异物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图像重建,分析食管异物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内镜结果对照。结果:29例食管异物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为短或长条状高密度影,6例可见局部食管壁增厚,5例见异物部分穿出食管壁外,食管周围、纵隔积气,1例纵隔广泛积气、左肺下叶不张。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穿孔部位及有无其他并发症,在食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与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和CT诊断特点. 方法 对12例经膀胱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尿8例,尿频、尿急和尿痛3例,排尿困难1例.病变好发于膀胱三角区、颈部和输尿管开口周围.其中3例CT检查未见异常,膀胱壁局限增厚7例,其范围约为1.6~5.5 cm,另1例表现为膀胱壁广泛增厚.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增强后仅轻度强化,CT值平均增加13.1 HU.结论 腺性膀胱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CT检查无异常者不能排除腺性膀胱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多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结果本组28例胆囊癌与肝实质强化比较,平扫等密度23例,低密度5例,在动脉期呈低密度3例、等密度4例、高密度21例,在门脉期呈等密度22例,高密度6例,在平衡期呈等密度24例、高密度4例。肿瘤表现为壁局限性增厚(17例),腔内结节(6例),腔内肿块(5例)。结论胆囊癌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和腔内结节,在平扫主要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显著,并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圆孔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健康成年人和40例颌面部外伤病人(病变未波及圆孔)进行MSCT颌面部轴位薄层扫描后,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显示(VR),并对圆孔在轴位及重组图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及测量.结果 正常圆孔79.0%在MSCT轴位图像呈矢状走行的管状结构;圆孔长度(6.9±1.8) mm,前口宽度(2.7±0.5) mm,后口宽度(2.8±0.6) mm.圆孔前口至颧弓下缘中点距离(40.4±2.1) mm,至眶外缘的距离(37±1.9) mm.12%轻度凸入蝶窦,7%圆孔明显陷于蝶窦腔内.圆孔前口至翼管前口及腭大孔的距离分别为(10.4±2.3) mm及(32.4±3.8) mm.圆孔的形态、走行及其周围毗邻结构可在VR三维切割图像中得到立体直观地显示.结论 MSCT可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圆孔及其周围邻近骨性结构,为颌面外科手术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异物的40例患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后处理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异物位于气管及气管分叉7例,右侧支气管14例,左侧支气管10例,气管一左主支气管2例;坚果类异物16例,豆类4例,玉米3例,果蔬类4例,骨块5例,其他8例。间接伴随征象:肺气肿3例、肺不张1例、肺炎5例、纵隔气肿1例、皮下气肿1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无创、准确性较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异物的124例儿童患者资料,男89例,女35例.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后处理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 异物位于气管及气管分叉6例,右侧支气管61例,左侧支气管52例,双侧支气管2例,气管-主支气管3例;坚果类异物99例,豆类5例,玉米2例,果蔬类8例,骨块5例,其他5例.6/14例复诊CT提示异物残留患儿再次支气管镜检查均取出异物.间接伴随征象:肺气肿109例、肺不张18例、肺炎27例、支气管扩张12例、肺间质气肿2例、纵隔移位76例、纵隔气肿3例、皮下气肿2例、气胸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无创、准确性较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小儿气道异物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怀疑气道异物的小儿患者行MSCT扫描,5例采用准直5mm,螺距1.5,9例采用准直2.5mm,螺距1.5,19例采用准直1mm,螺距1.75,对后28例CT原始图像数据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容积显示及仿真内镜成像。与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对照,评价MSCT对异物的显示效果。结果:CT诊断异物32例,1例未见异常,与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其中真阳性30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采用准直5mm扫描患者中异物5例,CT检出4例,未检出1例,采用准直2.5mm和1mm扫描患者中异物26例,CT显示26例。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和容积显示均显示25例,仿真内镜成像显示26例。CT清晰地显示了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与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一致。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气道异物,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推荐采用低剂量薄层扫描,并常规进行后处理成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肠重复畸形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肠重复畸形CT表现、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 5例因产前超声发现腹部囊性包块就诊,5例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血便和发热。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肠闭锁1例,感染1例。10例病灶中,囊肿型4例,管状型6例。CT形态表现球形者3例,类圆形1例,管状形6例。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6/10)。10例均呈单发水样密度囊性病变,边界清楚,位于肠管系膜侧;9例囊壁较厚、与邻近正常肠管厚度相仿;1例囊内壁见褶皱样突起,1例囊内见分隔;增强扫描9例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与邻近正常肠管相仿,1例动脉期可见"晕轮征"。3例病灶与邻近肠管并行,3例与主肠管相通。8例病灶与邻近肠管血供相同,由肠系膜动脉分支供血。结论小儿肠重复畸形以急性肠梗阻就诊常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增强检查结合CT多平面重组,术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彭泽华  蒲红  白林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21-1124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MS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MSCT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①56例患者CT显示肠壁增厚,45例表现为肿块或结节;②25例分化较好的肿瘤呈轻-中度均匀强化,31例分化差的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或分层状强化;③MSCT显示结肠浆膜或/和周围脂肪间隙受侵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94.64%,阳性预测值97.87%,阴性预测值77.78%;④MS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77.42%,准确度为82.14%,阳性预测值75.86%,阴性预测值88.89%;⑤MSCT术前T分期和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T=0.864,P=0.000;KN=0.650,P=0.000)。结论:螺旋CT扫描可有效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可以准确进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中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肺撕裂伤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38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54个肺叶,其中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7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12例。CT表现为肺气囊肿10例,肺气液囊肿25例,肺血肿9例,条状蜂窝样改变4例,3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36例(其中多发肋骨骨折31例),血气胸15例,胸壁皮下广泛积气10例,纵膈内积气6例,心包内积气3例,胸椎或腰椎骨折14例,锁骨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4例,20例伴有颅脑或腹部损伤20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有CT扫描资料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腹腔穿刺和/或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17例.主要观察:腹膜、网膜、系膜及淋巴结改变和腹水.结果 结核性腹膜炎螺旋CT的主要表现有:①壁腹膜光滑、增厚19例(86.4%),其中均匀增厚17例,局部不规则增厚2例,12例增厚的腹膜有明显强化;②大网膜增厚16例(72.7%),表现为污迹样增厚10例,结节样增厚4例,饼状增厚2例;③肠系膜受累15例(68.2%),其中10例合并小结节影;④淋巴结增大12例(54.5%),其中6例显示环状强化(27.2%);⑤腹腔积液20例(90.9%),其中10例为少量积液.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内(图1),但有时冠状动脉节段性走行于心肌纤维下,称为壁冠状动脉,覆盖于血管表面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 ing,MB),其特点是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时受到挤压(图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胰岛素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胰岛素瘤CT平扫大多数表现为等密度,2例为稍低密度,1例为稍高密度,1例为囊实性.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均有强化,大多数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门脉期,1例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延迟扫描强化程度均有减退.结论 胰岛素瘤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MSCT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 CT 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 CT 表现及其病理特征.结果1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9例,黏膜相关边缘带 B 细胞淋巴瘤4例.胃部病变6例,其中累及全胃1例,胃窦2例,胃体1例,同时累及胃体及胃窦2例;小肠病变2例,其中空肠1例,回肠末端1例;结肠病变5例,其中回盲部2例,升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1例.多层螺旋 CT 可见胃肠壁弥漫性增厚病灶伴管腔明显狭窄;病灶轻至中度增强;个别出现瘤样扩张征象及肠系膜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多层螺旋CT 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具有胃肠管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密度均匀,轻至中度均匀强化,轨道征、黏膜白线征及强化均匀等影像学特征,对胃肠道淋巴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