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病变动态增强MRI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MR动态增强(DCE)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对5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行前瞻性DCE—MR检查,计算动态增强参数: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max,增强峰值(PH)、峰值时间(Tpeak)。所有病例手术病理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分析各动态增强参数与乳腺癌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并比较29例乳腺癌与12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乳腺病、10例癌旁正常组织MVD计数和VEGF表达的差别。结果乳腺癌Smax(2.04±1.8;r=0.807,P〈0.01)、PH(678±260;r=0.697,P〈0.01)与MVD呈正相关,Tpeak(69±38)与MVD呈负相关(r=-0.425,P〈0.05)。乳腺癌组MVD计数[(65.09±15.81)个/200倍视野]明显高于纤维腺瘤组、乳腺腺病组及癌旁正常组织组(P值分别为0.043、0.018、0.002)。69%(20/29)乳腺癌VEGF表达阳性,也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值分别为0.035、0.007、0.001)。乳腺癌边缘区域的MVD(60.38±24.14)个/200倍视野,高于中央区域(37.64±16.52)个/200倍视野;(t=2.635,P=0.016)。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MVD(73.23±23.02)个/200倍视野,高于无转移组(59.34±18.03)个/200倍视野,(t=2.303,P=0.031)。结论乳腺癌部分MR—DCE参数与MVD、VEGF相关,能较客观地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其MVD计数和VEGF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0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根据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术后标本检测分析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组织学分级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Ki-67以及nm23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形态不规则的肿瘤体积较大(P<0.001);肿瘤形态不规则形能预测ER阴性表达(P=0.035);环形强化是ER及PR阴性表达的预测因子(P=0.022,P=0.012);肿瘤信号增强率(SER)可以预测淋巴结状态(P=0.003),且SERmax值>133%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癌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乳腺癌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肿瘤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定量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肿瘤学临床研究中有着重要价值,不仅能直观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并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前精准定性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MRI动态增强参数与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37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MRI动态增强参数强化峰值(PH)、最大线性强化斜率(SS)、最大强化率(Emax)、增强后1~6min时的信号强化率(E1~6)与肺腺癌MVD的相关性,并比较VEGF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病例其MRI动态增强参数的差异。结果37例肺腺癌的MVD为68.31±19.84。MRI动态增强参数PH、SS、Emax、E1~6与肺腺癌的MVD呈正相关(P<0.001),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r=0.827,P<0.001)。26例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MVD为79.47±21.35,11例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其MVD为43.16±17.85,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其MRI动态增强所有参数均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P<0.001)。结论肺腺癌MR动态增强参数与MVD呈正相关,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其MR动态增强参数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初步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的34例乳腺病变患者,观察患者动态增强MRI检查参数及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IR表现、MVD和VEGF表达差异,分析乳腺动态增强MIR表现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变16例,乳腺恶性病变18例,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动态增强MIR表现、MVD和VEGF表达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早期增强率(EER)、时间-信号增强曲线(TIC)类型、MVD及VEGF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号增强峰值(SImax)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动态增强MIR表现与MVD和VEGF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MVD和VEGF与TIC类型显著相关,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EER显著相关,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可反映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血管生成差异,对于乳腺病变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于术前行动态增强MR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动态增强MRI参数 ,如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steepestslope ,SS)、增强峰值 (peakheight,PH)、增强后第 1、2、4分钟时信号强度改变率(E1、E2 、E4)等 ,分析各动态增强MRI参数及强化形态学表现 ,并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density,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4 8例肺癌微血管密度均数为 (5 6 .0 7± 2 2 .6 1)条 /0 .74mm2 。其中鳞癌 (2 6例 )为 (4 4 .4 1± 16 .2 8)条 /0 .74mm2 ,腺癌 (2 2例 )为 (6 9.86± 2 1.4 7)条 /0 .74mm2 条 /0 .74mm2 ,MVD计数腺癌高于鳞癌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4 .6 6 6 ,P <0 .0 1)。动态增强MRI各参数SS、PH、E1、E2 、E4与肺癌MVD呈正相关 ,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 (r=0 874 ,P <0 .0 1)。结论 肺癌的微血管密度是其在动态增强MRI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进行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的方法进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I的信号特征来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血管生成情况,可同时获取解剖及某些生理资料。在检测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就免疫组化肿瘤内微血管测定技术及动态增强MRI检测活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进行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的方法进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I的信号特征来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血管生成情况,可同时获取解剖及某些生理资料.在检测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就免疫组化肿瘤内微血管测定技术及动态增强MRI检测活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预测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资料,测量术前DCE-MRI全域直方图参数,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平均值、第1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偏度、峰度和熵.采用K...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与常规MRI的表现及其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超快速小角度激发(Turbo-FLASH)梯度回波序列T1WI动态增强和常规MRI,术后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的FⅧ-Rag的表达,分析动态增强及常规MRI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C)不同类型之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MVD值与最大斜率(SSmax)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或囊变的MV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urbo-FLASH T1WI动态增强MRI曲线的类型和增强参数SSmax与肿瘤的MVD关系密切,可用于无创性评价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正摘要目的评价局限于器官内的前列腺癌的3 T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组织病理学微血管参数及淋巴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8例单侧外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Ktrans值的变化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穿刺活检证实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Ktrans参数图上画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相应部位的Ktrans值,分析其与穿刺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51,P<0.05).结论 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Ktrans值有可能用于评价前列腺癌的分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生成与动态增强MRI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MR动态增强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3 3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 ,分析其MR动态增强的最大强化斜率 (Smax)和峰值到达时间 (TTP)。将Smax和TTP分别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免疫组化结果 (MVD、VEGF)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1)腺癌的Smax高于鳞癌 ,而TTP则低于鳞癌 ,它们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Smax :t=3 .2 2 ,Ρ <0 .0 1和TTP :Z =-2 .795 ,Ρ <0 .0 5 ) ;(2 )腺癌的MVD和VEGF阳性数均高于鳞癌 ,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 :t=6.3 4,P <0 .0 0 1;VEGF :Ρ =0 .0 15 <0 .0 5 )。结论 MR动态增强的Smax和TTP ,可以反映NSCLC的MVD和VEGF表达的高低 ,从而推测其肿瘤血管的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15.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及评估乳腺癌的新生血管,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价值。就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在DCE-MRI上的表现、强化机制及部分定性参数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及评估乳腺癌的新生血管,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科研及临床价值.就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在DCE-MRI上的表现、强化机制及部分定性参数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肿块型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型) 186例,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检查,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肿块影像学征象进行分类,术后对病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变磁共振特征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肿块的边缘不规则是ER表达阴性的预测因子(P=0.04);肿块内部环形强化是PR表达阴性的预测因子(P=0.03);肿块大小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边缘不规则是HER-2表达阳性的预测因子(P=0.03); Ki-67表达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1),与肿块边缘及内部强化方式呈负相关(P=0.04、P=0.01)。结论 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结不同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影像学表现,为从术前影像角度分析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灶MRI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44例乳腺病患者经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2组,术前行MRI动态增强后计算时间-信号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对所有病灶进行CD3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表达进行评分,评价半定量参数与其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灶20例.恶性组中最大排泄率(Ewash)、最大排泄速率(Vwash)及最大相对强化斜率(Eslop)与VEGF评分有显著性正相关(r=0.561,0.522,0.573, P<0.01),而达峰时间(Tmax)与VEGF评分呈一定的负相关(r=-0.418,P<0.05);良性组的强化参数与VEGF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1).恶性组中VEGF阳性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性高于阴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是最大强化速率(Vmax)(P<0.01),而良性组中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 恶性肿瘤MRI T1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在宫颈癌微循环及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且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颈癌21例(鳞癌17例,腺癌4例)及子宫肌瘤患者22例,术前行盆腔多期DCE-MRI检查,选择Extended Tofts和Exchange模型...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在Matlab平台下对兴趣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及时间-平均对比剂浓度曲线(CTC)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血管通透性参数(Ktrans、Kep及Ve)值,评估宫颈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血管通透性的特点。结果:宫颈癌复发组较无复发组的Ktrans及Kep值显著升高(P<0.05),以K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0.92,当Ktrans≥0.73min-1时,其诊断Ⅱ期复发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9.5%。结论:复发宫颈癌的微血管通透性指标Ktrans显著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术前指导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