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神经阻滞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各48例。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神经阻滞麻醉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7.92%,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的8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T_(3)时,两组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麻醉组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维持时间均长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神经阻滞麻醉组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止血带痛发生率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A0时各项应激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A1、A2、A3时,观察组各项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能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和麻醉药物用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踝部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足踝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外阻滞。比较2组操作时间、神经内注射发生率、注射成功率、麻醉成功率、足踝区域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术中添加芬太尼发生率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神经内注射发生率、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感觉起效时间、术中添加芬太尼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注射成功率、麻醉成功率、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感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2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相比鞘膜外阻滞,操作时间更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很好地满足外踝手术所需的镇痛,且较少有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64-296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4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术,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及感受观察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为10.56±2.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50±2.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为1.2±0.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穿刺次数4.1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更具有应用的价值,穿刺次数少,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于收治 的556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9例,予腰硬联合麻 醉;观察组 287 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并比较麻醉前和麻醉后15 min血流动力学数据;比较2组的麻醉指标;于术 后3 h、6 h、12h、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并比较患者的其疼痛程度;比较麻醉前及麻醉15 min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均 明显短对照组(均 P<0.05);麻醉后 15min,观察组 MAP 和 SPO2高于对照组(均 P<0.05),HR 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2.12±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1.57)分(P<0.05);观察组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具有麻 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更适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联合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择期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B组(超声引导腘窝坐骨联合隐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药术后镇痛)和C组(静脉镇痛药术后镇痛)。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并在手术结束后连接一次性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B组手术前在患肢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联合隐神经阻滞;C组不做特殊处理。分别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年龄、手术时长)进行观察研究。两组患者术后2、4、6、8、10h的视觉模拟静息疼痛(RVAS)评分、术后4、6、8、10h的被动活动(PVAS)评分及6、8、10h的主动活动(I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镇痛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比较:RVAS、PVAS、I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显著延长、按压次数显著降低、首次下床时间显著提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围绕行膝关节镜前叉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FNB)镇痛,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4—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实施膝关节镜前叉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单纯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13例基于此复合FNB,对比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与心率]、不同时间段(术前及术后1、2、3、出院前)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 观察组T2~T5时的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2.382、2.703、2.145,P均<0.05),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6、2.027、2.323、2.054,P均<0.05)。观察组术后1、2、3 d的VAS评分(2.12±0.60)分、(1.85±0.41)分、(1.15±0.30)分均较对照组(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72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前(T0)、切皮时(T1)、复位后(T2)、手术结束时(T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情况(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0时,两组HR、MAP、Sp 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 T1、T2、T3,两组HR、MAP均先上升后下降(P 0. 05),两组Sp O2均先降低后上升(P 0. 05),观察组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T1、T2时Sp O2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术后清醒时、术后6 h,观察组VAS评分[(2. 38±0. 43)分、(4. 21±1. 19)分],均低于对照组[(3. 03±0. 67)分、(6. 07±1. 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麻醉中效果良好,对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运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31-63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8h肌群肌力水平。结果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5min、麻醉后0.5h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h股后肌群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利于延长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同时提升肌群肌力,促进踝部骨折患者转归,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分析基于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新沂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与研究组,各106例。干预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1h时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在麻醉前与麻醉后10 min,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研究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0%,低于干预组的1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0,P<0.05)。术后1 h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长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在老年下肢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术前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术后静脉镇痛对膝关节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以探讨膝部手术的理想镇痛方法。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3月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收治的接受膝部手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镇痛方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n=55)和对照组(n=55)。试验组麻醉前给予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单次注药,不置管),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行膝关节术后6、12、24小时的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时机、镇痛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膝关节术后6、12、24小时的镇痛效果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试验组实施镇痛的干预时机、镇痛效果与患者下床时机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术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膝部手术中镇痛时机早,患者可于术后6小时腰麻作用完全消失,在康复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能有效提前干预患者疼痛不适,镇痛时间长且副作用少,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4例,男235例,女39例,年龄9~78岁,均为骨科手术。其中胫腓骨骨折30例,髌骨骨折42例,内外踝骨折42例,趾骨骨折10例,膝关节半月板及十字韧带损伤10例,马蹄足3例,跟骨骨折9例,胫骨平台髁间粉碎性骨折5例,胫骨软骨瘤3例,腓总神经探查术5例,膝关节镜检查2例,术后取钢板及螺钉1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技术用于小儿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行足踝部手术患儿40例,年龄2~10岁.分为神经刺激器阻滞组(对照组)、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相结合阻滞组(实验组).分别进行胭窝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使用0.3%盐酸罗哌卡因(1 mL/kg).记录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局麻药起效时间,并评价感觉阻滞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均可在超声扫描图像中清晰辨认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分叉点距胭窝皱褶平均距离60 mm,坐骨神经平均深度15 mm.实验组穿刺用时较长,但较对照组试穿次数少,两支神经的局麻药起效时间短.注药后20 min内,实验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小儿胭窝坐骨神经阻滞,试穿次数少,局麻药起效时间短,感觉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00-4201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选取64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方式镇痛。对比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术后3、12、24、48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1/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方法用于高龄患者单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75岁以上、ASA分级Ⅱ-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后,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分别给予0.4%罗哌卡因20mL和25mL阻滞;B组选择L3-4或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给予0.75%布比卡因1.2mL+10%葡萄糖0.1mL。对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5、30min,手术结束时SBP、DBP和H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阻滞效果及HR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2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B组15、30min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A组(均P<0.05)。B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的发生率为66.7%,A组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单下肢手术阻滞成功率较高,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镜手术是骨科微创手术,随着操作技术及相应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发展,通过膝关节镜已能很好地完成膝关节大多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等弊端,具有微创、安全、直观、并发症少等优点。2010年1~12月,我们对368例患者应用股神经阻滞麻醉行膝关节镜手术,经精心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浸润麻醉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前给予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给予浸润麻醉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镇痛效果及恢复清醒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8、12、24、48 h的静态、动态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出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浸润麻醉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RA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于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RA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