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 BI-RADS 规范,分析202例患者共234个肿瘤的形态、方向、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钙化情况,并将病灶定义为3级(可能良性)、4级(可能恶性)和5级(高度可疑恶性).计算每个病灶特征的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析影响诊断的因素.结果?49个(20.9%)为 BI-RADS 3级,47个(20.1%)为 BI-RADS 4级,138个(59.0%)为 BI-RADS 5级,BI-RADS 3级对乳腺肿瘤的阴性预测值为98.0%(48/49),BI-RADS 4级与5级对乳腺肿瘤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4.0%(16/47)和92.8%(128/138).BI-RADS 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9.3%,特异性为53.9%,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98.0%.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较高阳性预测值的超声特征包括不完整的边缘(100.0%)、微钙化(100.0%)、不清晰的边界(97.3%)、后方回声衰减(97.0%);对良性肿瘤的诊断有较高阳性预测值的超声特征包括后方回声增强(100.0%)、形态规则(98.0%)、病灶方向平行于皮肤长轴(98.0%)、边缘完整(98.0%)、边界清晰(98.0%)与无钙化(98.0%).结论 BI-RADS 可帮助分析影响诊断的因素,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超声检查BI-RADS 4类乳腺肿块细化分为4A、4B、4C类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以便准确的评估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病变,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美国放射学2013年版BI-RADS超声评分方法,选取4类乳腺肿块1000个,按年龄40岁、年龄40~50岁、年龄 50岁分三组,分别以病灶的形态、纵横比、边缘、微钙化、后方回声及内部回声这些超声征象进行细化对比分析,将各组病变进一步分为4A、4B、4C类,比较分亚类后PPV的差异性。结果 1000个肿块中:年龄40岁组246个,其中恶性64个,良性182个;年龄40~50岁组446个,其中恶性132个,良性314个;年龄 50岁组308个,其中恶性145个,良性163个。良、恶性病变的形态、纵横比、边缘、微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肿块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根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征象进一步细化分类后三个不同年龄段4A类的PPV分别为5. 1%、9. 0%、15. 4%,4B类的PPV分别为33. 3%、40. 9%、61. 6%,4C类的PPV分别为74. 0%、85. 2%、94. 5%。各年龄段细化分类后组间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 10,2=13. 98,2=10. 33,P 0. 05)。结论 不同年龄组4类乳腺肿块的各亚类阳性预测值年龄越大阳性预测值越高,年龄分组且细化分类后能更准确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风险进行评估,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乳腺外科诊治的单发乳腺肿块患者96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观察超声学检查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及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共准确诊断91例乳腺肿块,其诊断符合率为94.79%%(91/96).乳腺癌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的、边缘不清、包膜不完整及周围浸润、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衰减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Ⅱ级及Ⅲ级血流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块,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恶性乳腺肿块PSV及RI均值分别为(20.1±3.7)cm/s和(0.9±0.2)cm/s,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块的(8.8±2.4)cm/s和(0.6士0.1)cm/s,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微钙化病变BI-RADS分类的阳性预测值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52例乳腺患者资料,钼靶X线片均显示有微钙化。根据BI-RADS分类标准进行良恶性评估,分为3~5级,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BI-RADS分类对3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5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2%;恶性肿瘤组的阳性预测值达100%;良性病变组的评估中存在66.7%(10/15)高估现象;微钙化伴肿块或致密影的阳性预测值较单纯钙化组高;微钙化呈段样、区域性分布时恶性风险较高。结论乳腺微钙化BI-RADS分类对3级、5级病变的临床阳性预测有较高价值,但对4级微钙化病变诊断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5.
徐进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4):466-467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乳腺肿块的连缘形态、内部钙化、后方回声、周围组织及CDFI血流信号情况等彩超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与手术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91%,绝大多数的恶性肿块超声特点:外形不规则,内回声不均,砂粒样钙化、后方衰减,纵横径比值>0.77,CDFI检出血流信号99%左右,RI>0·75等,但也有例外,特别是小乳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检出率100%,且肿块性质的判定对临床手术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二维征象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指标在乳腺小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观察196个长径小于2 cm的乳腺肿块的二维超声特征(包括病灶形态,病灶内部,病灶后方有无衰减及有无微小钙化灶),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对病变进行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包括血流丰富度、PSV、RI、PI)。比较二维超声征象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差异并对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加以分析。结果:病灶形态、病灶内部、病灶后方及有无微小钙化灶良、恶性病变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恶性肿块PSV、RI、PI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测定对乳腺良、恶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肿块的二维声像图征象相结合可提高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BI-RADS分级在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对影像学发现的亚临床乳腺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50例乳腺X线发现异常而临床不可触及肿块的患者,运用BI-RADS分级系统为乳腺影像评分,为所有患者行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病灶活检术,对比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影像学对病理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2例BI-RADS 5级,5例BI-RADS 4级与1例BI-RADS 3级病变证实为恶性,13例BI-RADS 4级和1例BI-RADS 3级病灶诊断为癌前病变,22例BI-RADS 4级和6例BI-RADS 3级病灶最终诊断为良性病变.结论:BI-RADS 3~5级的亚临床病变,通过导丝引导下病灶定位切除活检术,能够帮助发现早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与高频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病理确诊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瘤血流信号和频谱,通过高频超声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钙化、包膜、淋巴结情况进行扫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毛刺状改变、血流信号丰富、病灶内钙化点、不均匀回声以及包膜残缺超声图像特征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0级、1级比例较高,而观察组2级、3级比例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I-RADS分级4级+5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max、Vmin以及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的图像交叉重叠现象,在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需结合临床做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取本院经超声检查与病理证实为NEN患者25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病理及临床资料,对照病理表现总结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25例患者病灶中,右侧乳腺16例,左侧乳腺9例,单发病灶20例,一侧多发病灶5例。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22例,圆形或椭圆形3例;边界不清14例,边界清晰11例;边缘呈分叶状16例,毛刺蟹足样6例,规整3例;内部呈混合回声13例,低回声12例;后方回声无变化16例,后方回声增强8例,后方回声衰减1例;肿瘤内部可见钙化4例;术前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9例(1例术前同时伴有肋骨、肺、颅内转移),1例病理阴性,另有1例超声检查未发现转移淋巴结,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存在微转移;CDFI显示病灶内0~Ⅰ级血流16例,Ⅱ~Ⅲ级9例。结论 乳腺NEN多表现为混合回声或实性低回声团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清晰或不清,边缘不规整,CDFI可见有血流显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对照分析,可以提高其诊断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立群 《兵团医学》2016,49(3):30-3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选择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高频彩超检测,统计分析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肿块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50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良性肿块32例,恶性肿块18例,采取高频超声诊断出良性肿块30例,恶性肿块20例,诊断准确率为96.0%.恶性肿块患者形态不规则率、无包膜率、边界模糊率、钙化率、内部回声不均匀率、肿块纵横比与良性肿瘤相比明显较高,P<0.05.高频彩超诊断恶性肿块存在血流率、RI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高频彩超鉴别诊断乳腺良恶肿块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肿瘤鉴定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0例X线摄影的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X线摄影结果与金标准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0.00%。70例腺肿块患者的肿块及结构扭曲、钙化等征象23例,仅表现微钙化征象11例,毛刺样肿块21例,伴乳头凹陷8例,乳腺皮肤增厚10例,肿块周围粗大血管征5例。6例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病变:3例为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影,边缘清晰,呈浅分叶状,未见明显钙化,术后病理结果为乳腺结核;2例为左乳外上象限大片状致密影,其内大片成簇状微小钙化,病理结果为乳腺囊肿;1例为左乳头深部肿块影,边缘模糊欠规整,病理结果为乳腺囊肿。8例良性病变因钼靶表现为边缘模糊,未见明显毛刺征象,术前误诊为乳腺癌。乳腺肿瘤钼靶X线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9.49%、80.65%、80.00%。结论肿块及微小钙化是乳腺癌最直接、最主要的X线征象,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特别是对微小钙化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频超声检测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CDF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鉴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结合CDFI技术对146例乳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动力学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46例乳腺肿瘤中,乳腺纤维腺瘤90例,符合率94.4%,浸润性导管癌56例,符合率91.1%。结论: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毛刺状或蟹爪状,致密小钙化灶和后方回声衰减,CDFI:RI>0.75。乳腺纤维腺瘤的特征性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有包膜和侧边声影,CDFI:RI<0.75。但是部分良、恶性肿瘤有交叉表现。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
  女,46岁。体检发现右侧乳腺实性结节就诊。患者无疼痛,无皮肤红肿、破溃,无发热,无乳头溢液。超声检查:右乳腺2点钟近乳头处大小约0.7 cm×0.5 cm的实性结节,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衰减,内可见点状强回声钙化(图1A)。于右乳腺8点钟距乳头约1 cm处大小约0.9 cm×0.4 cm的实性结节,边界欠清晰,内可见粗大强回声钙化(图1B)。CDFI:结节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侧乳腺实性结节(2点钟位者 BI-RADS分4B级、8点钟位者 BI-RADS分级4A级)。在超声引导下旋切2点钟及8点钟肿物,完整切除送检。病理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分子生物学表达的相关性,以提高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为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方法:随机抽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50例,均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缘、后方回声、微小钙化、内部血流及腋窝淋巴结;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 B-2基因表达,并分析其与超声表现的关系。结果:12 cm乳腺癌微小钙化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边缘毛刺状;形态不规则在2 cm的肿瘤检出率较高。2肿块纵横比1患者的ER、PR阳性率为77.8%、61.1%,较纵横比≤1者高(P0.05);3边缘毛刺征患者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65.5%、55.2%,较无毛刺组高(P0.05);4周边高回声晕患者的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73.3%、60.0%,均高于无高回声晕患者(P0.05);5内部无回声区患者的PR阳性率22.2%,低于未见无回声区患者(P0.05);6微小钙化患者的Cerb B-2阳性率83.3%,高于未见微钙化者(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乳腺癌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可为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腺叶状肿瘤(PTB)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选取61例不同类型PTB患者乳腺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回声等形态学特征,对比超声检查确诊PTB以及误诊患者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1)本组PTB 61例,良性43例(70.5%),交界性10例(16.4%),恶性8例(13.1%),伴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0.16%)。良性组肿块平均最大径(3.0±1.42)cm,交界性/恶性组肿块平均最大径(5.5±1.33)c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界性/恶性组PTB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乳腺BI-RADS系统区分PTB肿块良恶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1例超声检查诊断PTB 19例,准确率31.1%(19/61),误诊42例,误诊率68.9%(42/61);超声检查确诊PTB组肿块大于3 cm者占比明显大于误诊为纤维腺瘤、乳腺癌和不定性肿块组(P<0.05);本组肿块声像图以分叶/融合状、回声不均匀、伴暗区、后方回声增强为主要特征,少见后方回声衰减及钙化(P<0.05);误诊为腺瘤组肿块多体积相对小、形态规则、回声均匀、少分隔(P<0.05),血流分布以0~I级为主;误诊为乳腺癌组肿块多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P<0.01),血流分布均以II~III级为主;不定性组肿块兼有腺瘤和乳腺癌两者特征。结论乳腺PTB在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对中、老年女性、较大不规则肿块、回声不均、伴暗区及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丰富者应考虑PTB,但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对于PTB鉴别诊断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43倒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谱勒血流表现,探讨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使用Aloka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对43例临床拟诊乳腺肿块的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其二维图象表现、血流分布信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肿块后方回声及肿块边界特征是鉴别良、恶性肿块的关键。本组大多数恶性肿块后方伴有明显衰减,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低且不均匀,彩色多谱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良性肿块后方无衰减。部分后方回声增强,肿块边界光整,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谱勒多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68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在测量值的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衰减、回声的类型、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的分级、血流形态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根据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超特点及病理进行综合分析,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钼靶X线及超声特征,提高TNBC的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387例乳腺癌患者分成TNBC组54例和NTNBC组33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钼靶X线图像、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TNBC组肿瘤组织学分级高,浸润性导管癌Ⅲ级明显多于NTNBC组(χ2=47.009, 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TNBC组(χ2=4.658, P<0.05)。乳腺钼靶X线显示,TNBC组主要表现为肿块(37例,69.8%),钙化少见(10例,18.9%),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8例,62.2%),边缘清晰(16例,35.6%),毛刺征少见(5例,11.1%);NTNBC组多表现为肿块伴钙化(138例,42.1%),形态多不规则(119例,46.5%),毛刺征多见(77例,30.1%),两组在肿块、钙化、形态及边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19.889、32.605、21.102, P<0.001)。超声显示,TNBC组主要表现为肿块(52例,96.3%),钙化少见(5例,9.3%),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7例,51.9%),边缘清晰(25例,48.1%),毛刺征少见(3例,5.8%),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5例,9.6%);NTNBC组多表现为肿块(318例,96.1%),钙化多见(135例,40.8%),形态多不规则(243例,76.4%),毛刺征多见(76例,23.9%),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者多见(78例,24.5%),两组在肿块钙化、形态、边缘、肿块后方回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6、18.339, P<0.001;χ2=16.170、8.429, P<0.05)。结论在钼靶X线和超声中,TNBC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少见,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NTNBC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边缘肿块,钙化多见,上述影像学特征有助于TNB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4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所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超声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分析发现,超声检查发现良性肿块61例,诊断符合率为88.41%(61/69);超声检查发现恶性肿块23例,诊断符合率为92.00%(23/25);对良性组和恶性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x2=0.39,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二维超声声像图方面有明显不同,其中良性组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多以界限清楚,有包膜,形态规则,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无衰减,而恶性组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则多以边界欠清楚或不清楚,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存在衰减.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检查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二维灰阶声像图的特征是乳腺肿块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不同超声模式下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化生性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三维冠状面超声特征。结果二维超声表现,16例均表现为肿块,其中形态不规则12例,形态规则4例;内部为低回声11例,混合回声5例;边缘不完整10例,边缘完整6例;内部伴有细小钙化8例,后方回声增强1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IV级9例、III级3例、I~II级3例、0级1例;阻力指数0.51~0.88,62.50%的肿块血流阻力指数0.7。超声弹性成像,弹性评分:3分2例,4分8例,5分4例。三维冠状面成像,8例肿块在冠状面上表现为"汇聚征",鳞状细胞癌中80.00%有"汇聚征"。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图像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缘不完整、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弹性硬度高,三维冠状面的"汇聚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