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姑息性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近期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客观缓解率为70.00%、疾病控制率为9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0.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气喘评分和胸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姑息性放疗,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陈会军  毛海洲  赵洁  程源  王杰 《临床医学》2020,40(6):115-117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生存质量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OXA)常规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评价表(QLQ-C30)]评分变化,评估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 1)]评估及3个周期内严重不良反应[4. 0版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 v4. 0)]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0. 00%,32/40)、总缓解率(52. 50%,2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7. 50%(19/40),40. 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QLQ-C30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0. 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严重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OXA化疗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旭明 《临床医学》2020,40(6):93-94
目的 分析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兴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高血压、心率减慢、恶心呕吐、腹痛、蛋白尿)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28/30),对照组为66. 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且除蛋白尿外,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42例采用紫杉类或铂类或氟尿嘧啶类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者为对照组,34例采用阿帕替尼联合以上基础化疗方案化疗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20.59%)、疾病控制率(73.53%)高于对照组(4.76%、47.62%)(P0.05);观察组高血压(35.29%)、蛋白尿发生率(17.65%)高于对照组(0、0)(P0.05),骨髓抑制(52.94%)、恶心呕吐(23.53%)、口腔黏膜炎(11.76%)及肝功能损害(5.88%)发生率与对照组(47.62%、42.86%、4.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胃癌单纯化疗疗效,不良反应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卵巢癌对疾病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难治性卵巢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GEM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治疗,持续用药3个周期。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可提高晚期难治性卵巢癌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预后生存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一线化疗失败后病情进展的54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单药口服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5.93%、81.4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1.11%、55.56%,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Ⅰ、Ⅱ度,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白细胞减少、血尿、乏力、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方面较单药有所增加,可综合考虑患者耐受力的情况下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61-3162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PLC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观察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DCR率及ORR率分别为93.94%、48.48%,均高于对照组的72.73%、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PLC患者中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可改善近期疗效,提高临床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52例,应用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6例),对照组临床用药为伊立替康,观察组临床用药为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血清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癌胚抗原、糖链抗原242、基质金属蛋白酶2、脂肪酸合酶、神经纤毛蛋白-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46%、(5.09±0.98)ng/mL、(15.12±3.18)IU/mL、(55.69±7.58)ng/mL、(3.84±2.37)mg/L、(10.14±1.41)μg/mL、15.3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5,P=0.024;t=7.681,P<0.001;t=4.710,P<0.001;t=2.853,P<0.001;t=3.620,P<0.001;t=7.780,P<0.001;χ2=4.591,P=0.03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肿瘤内科8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按随机对照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单药治疗,实验组应用阿帕替尼联合希罗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数字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及实验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显示更明显,P0.05。治疗前,对照组及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显示更明显,P0.05。结论针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联合希罗达治疗效果突出,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在二线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人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依照是否使用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最优支持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来评估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客观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观察中,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优于对照组,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vs 20%,P0.05)。远期疗效指标上,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3.0个月,对照组中位OS 3.7个月,中位PFS 1.8个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对二线化疗失败后的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较为可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部分患者用药后疾病进程延缓,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获得一定程度地延长,临床获益较为显著;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大多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王彩霞 《大医生》2023,(18):139-141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的作用及其对不良反应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4例晚期食管癌参与二线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帕替尼治疗)和观察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在控制疾病发展中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联合用药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可有效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替吉奥胶囊,观察组在替吉奥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帕替尼,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5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3例,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凋亡抑制蛋白存活蛋白(Surviv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及肿瘤标志物CEA、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略高于对照组2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PI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IN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Survivin、s ICAM-1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结合替吉奥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胃癌晚期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替吉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R及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疼痛、蛋白尿、腹泻、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51.85%(P0.05)。结论阿帕替尼结合替吉奥能够有效提升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84例,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47.6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KP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放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等综合治疗在老年晚期肺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资料(对照组),30例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TKI(吉非替尼)治疗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资料(吉非替尼组)。60例患者均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毒副反应、生存质量(KPS评分)。结果 吉非替尼组总缓解率(56. 67%)高于对照组(3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吉非替尼组死亡率(46. 67%)低于对照组(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吉非替尼组OS[(21. 64±6. 22)个月]及DFS[(16. 57±3. 38)个月]较对照组[(16. 25±4. 21)个月、(13. 21±3. 25)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肺炎、周围神经毒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放疗结束、治疗6个月吉非替尼组KPS评分[(79. 8±4. 2)分、(85. 5±3. 8)分]高于对照组[(74. 5±4. 9)分、(78. 2±5. 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吉非替尼可改善EGFR突变阳性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联合安罗替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采用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治疗术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肺癌术后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血清学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稍高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CA、CYFRA21-1、NSE、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CA、CYFRA21-1、NSE、CE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pred、KPS评分、6MWD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red、KPS评分、6MWD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罗替尼在保证术后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安全的基础上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安全性良好,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阿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0例,按照化学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阿法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阿法替尼治疗。两组共化学治疗4~6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33%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阿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可降低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帕替尼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阿帕替尼组分别给予浓度为2. 5μmol/L、5. 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的阿帕替尼进行处理。采用二甲基四氮唑蓝(MTT)法检测浓度分别为2. 5μmol/L、5. 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的阿帕替尼对MCF-7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采用丫啶橙(AO)/溴乙锭(EB)染色法,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CF-7细胞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阿帕替尼对MCF-7细胞上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帕替尼对MCF-7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阿帕替尼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P 0. 05);对照组细胞结构正常,细胞核呈绿色;而阿帕替尼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染色质呈橘红色,呈凋亡状;与对照组细胞周期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G_0/G_1期、S期、G_2/M期均值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05);干预组VEGF分泌量明显下降,阿帕替尼浓度越高,VEGF分泌量越低(P 0. 05);阿帕替尼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帕替尼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能与减少VEGF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