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查阅我国有关龙胆炮制的历史文献和现代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历代关于龙胆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热炮制及加多种辅料炮制等记载,而现代龙胆的炮制方式相对单一,仅净制、超微饮片、炭制和酒炒等方法收载于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地方炮制规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酒炙龙胆、甘草炙龙胆、姜炙龙胆、龙胆炭、醋龙胆、盐龙胆等炮制方法具合理性与质量可控性。本文通过梳理龙胆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为其现代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录《金匮要略》所载方剂14首,其中6首含有甘草,包括桂枝芍药知母汤、苓桂术甘汤、橘皮竹茹汤、麦门冬汤、甘姜苓术汤、厚朴七物汤。这6首方剂中的甘草均无炮制要求。为明确这6首方剂的甘草炮制,通过《金匮要略》通行本与吴迁本甘草炮制的对照,《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甘草炮制的对照,《伤寒杂病论》主要传本甘草炮制的分析,梳理两晋至宋元医书转载的上述6首方剂中甘草的炮制情况,以及汉至宋元时期的甘草炮制沿革,从文献考证的角度推断出这6首经典名方所用甘草炮制法为“炙”。继而回顾炙法历史,阐明“炙”为直火烘烤,接近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单炒(清炒)法,建议上述6首方剂均使用炒甘草。该文可为《金匮要略》经典名方的其他关键信息考证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结合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炮制规范及现代炮制研究相关资料,对古今文献收载的细辛炮制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历代关于细辛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热炮制及加辅料炮制等记载,而现代细辛的炮制方法相对单一,除2008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蜜炙外,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规范仅提及净制和切制。近年研究表明,炒制、碱制、酒制、低温超微粉碎等炮制方法可有效降低细辛毒性,增强临床应用安全性。本文通过整理细辛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为现代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通过查阅古代及现代文献,总结、整理、分析延胡索的临方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结合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全国中药炮制经验与规范集成》等资料回溯核查该药炮制方法,并加以归纳、总结,整理发现,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醋制、盐制、酒制、米制等,其中醋制法传承至今。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影响延胡索饮片质量及功效,为延胡索的现代炮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甘草为临床常用配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甘草化学成分多样,至今已发现黄酮、三萜、香豆素、二苯乙烯等化合物共400余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神经保护、肝脏保护等药理作用。对甘草中新发现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化学成分、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甘草片的炮制方法.古代有多种,现代临床主要使用甘草片和蜜炙甘草片两种。蜜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建国以来,对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积累了一些科研数据和技术资料,尚有值得探讨的课题。现将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甘草为常用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合理的采收、加工有利于其疗效的更好发挥,甘草炮制以蜜炙为好,炮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对甘草的采收、加工与炮制作了简要概述,重点对近几年来蜜炙甘草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远志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益智安神、镇咳祛痰之功,其炮制方法多样,但炮制目的均在于减毒增效。笔者对远志古法炮制中的净制、切制、加辅料制与不加辅料制等方法进行了文献概述,对不同版本《中国药典》和各地炮制规范收载的远志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并比较了不同炮制方法之间的差异及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以远志炮制品的现代研究为切入点,针对远志去心、甘草制、蜜炙、厚朴汁炙和炆制等不同炮制方法,分别从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药效变化及减毒增效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根据远志炮制研究现状,分析了其现存的一些问题:远志古法炮制虽多样,但现代沿用的并不多;炮制工艺缺乏规范化研究;对辅料如甘草、炼蜜或厚朴等炮制远志引入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部分炮制品的减毒增效机制尚不明确。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远志古法炮制研究,并与地方特色制法相结合,在确定其炮制工艺的同时,结合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对不同远志炮制品种深入开展其炮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远志炮制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白芍为临床常用的补血调经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辅料制等,目前主流的炮制方法为酒制及炒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古代本草、医籍,现代药典、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进行了查阅、分析、整理,从白芍的性能、功用及炮制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其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展开论述,以期为白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初以甘肃、陕西所产为最优,唐宋时期扩展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地;明清时期核心产区移至内蒙,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大主产区。历代甘草的主要炮制方法为炙法,唐代之前未提及辅料,唐代出现蜜作为辅料的相关记载,宋代出现蜜炙法,明清时期蜜炙的相关记载进一步增多,并延续至今,形成"炙甘草"的炮制规范。故建议包含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原方标注为"炙"的,唐代之前可按清炒法进行炮制;唐代及以后处方中标注为"炙"的甘草药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的规定进行炮制;标注为"生"或未标注者,当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11.
甘草是一味大宗药材,在中药中有"国老"之称。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甘草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梳理了往年各版药典对于甘草炮制方法的记录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对于甘草饮片加工工艺的规定,对甘草的炮制历史进行全方面总结,理清了甘草的炮制发展脉络。经考证,从古至今,甘草的炮制方法较多,不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炙、炒、炮、煨;加辅料的制法有酒制、醋制、盐制、油制、姜制、蜜制、水制、胆汁制等多种方法。在已出版的药典中共有9版记载了甘草的炮制品,全国共有24个省市均有记载甘草的炮制方法。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仅记载了甘草蜜炙的炮制工艺,蜜炙法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现今炙甘草是否应统一为蜜炙甘草使用,应以历代方书本草所使用的炮制方法以及临床使用为依据。该文为后续甘草的其他炮制工艺研究和临床合理选择甘草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应药材资源提供参考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中药炮制历史沿革的整理,是继承、研究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伤寒论》中附子、大黄、吴茱萸、杏仁、枳实、甘草等几种中药炮制的原意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整理中药炮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所著《摄生众妙方》,共11味药。药材基原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一致,其中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各药材均以生品入药,炮制方法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致。药方剂量折合现代为荆芥、羌活、独活、防风、川芎、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各5.60 g,甘草1.87 g。制法用法为加水450 mL,煎至240 mL,温服。古籍中记载荆防败毒散主治瘟毒、疮肿,现代临床主要治疗流行性与传染性疾病、皮肤疾病、五官科疾病。本文明确了荆防败毒散历史沿革、药味基原及炮制方法、处方剂量及用法制法、现代临床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制成中成药的开发与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古籍中"人中黄"的记载,列述其炮制方法,追溯"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炮制方法,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历代古籍医书和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载述,列述其炮制内容及方法。结果 "人中黄"是甘草末置于竹筒内,于粪坑中浸渍一段时间后的制成品。在古代本草中一般收载于"人部"药材中,据《中华本草》所述,可能形成于在唐宋时期,其相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元代之后的历代医家著作和医案中多记载有相关的应用或炮制方法,至清代人中黄的使用和炮制方法开始多样化,有所发展,但近现代相关人中黄的炮制方法研究已淡出临床。  相似文献   

15.
甘草炙远志不同炮制品远志皂甙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代远志的炮制方法有十余种;现代沿用甘草制、蜜炙、朱砂制,尤以甘草制为主。据文献调查:现行的甘草炙远志的炮制工艺各地不统一,一药多法。计有蒸、煮、炒、烘等操作。缺乏统一的制法和质量标准。不同的炮制法对饮片质量有何影响未见报道。为探求远志炮制理论依据及炮制意义,我们用HPLC法,以远志中主要活性成分远志皂甙为考察指标,对不同工艺的甘草炙远志攸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认为传统甘草炙远志的炮制方法值得磋商。!样品间合1.1原药材 甘草、远志购于成都市中药材公司,经我院唐家福主任中药师鉴定。甘草为豆科植物…  相似文献   

16.
甘草水制甘遂与中药十八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文献记载,甘草水制甘遂的使用至少已超过240年,若以《炮炙论》算起则超过1500年。甘草与甘遂相反见于十八反,但考察历代方书,十八反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至于现代实验,也只提出:甘草量大于甘遂时,才有可能呈现毒性增强。而且各类用甘草水制甘遂的方法,甘草用量都不大可能超过甘遂。甘草水制甘遂的炮制方法,或含这种炮制甘遂的成药,既然已经长期、广泛应用,所以在没有充分的科学研究之前,这些经验仍应得到尊重,十八反理论尚不能否定这种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甘草为我国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历代本草及医药典籍中甘草的记载,对甘草名称、原植物、产地、性状、质量评价、炮制方法、药性及功效主治进行考证。考证结果发现,甘草别名较多,尤以"国老"著称。其中,霝,大苦之称揭示汉代以前甘草品种混乱,自汉代以后才达到统一。原植物形态描述及图例考证认为,古本草记载甘草均为乌拉尔甘草,不包括《中国药典》记载正品甘草的另外2个种: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产地考证发现甘草核心产区已发生变迁,从以山西为主产区变迁为今天的以西北地区(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为主要产区。性状特征及质量评价考证结果认为,从古至今甘草均以外皮细紧,紫红色外皮,断面有纹理,质坚实,富粉性为佳。炮制方法考证结果显示,其炮制方法经历了多样化的历史时期,随着应用实践,只有蜜炙法得以传承。药性及功效考证认为,本草中关于其药性的记载稍有不同,其功能主治古今基本一致。本文对历代典籍中记载的甘草进行考证,考证结果认为从古至今,甘草以乌拉尔甘草常用,主产地已发生变迁,蜜炙法是甘草唯一得到传承的炮制方法,其功效主治未发生较大变化,该研究结果为甘草的深入研究、资源开发、保护及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奇 《河北中医》2013,(11):1654-1655
东汉张仲景,被世代医家尊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寒论》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中《伤寒论》所载方剂113首,含甘草的方剂约有70首,其中有67首方剂用的是炙甘草[1]。这也是古代文献中首次提出炮制使用甘草。医家在临床用药时也用炙甘草以调和诸药。现在所用的炙甘草是以蜜炮制的甘草,但是张仲景时代“炙甘草”是否为蜜制甘草却有待商榷。笔者认为,张仲景所用炙甘草应该是炒甘草,而并非现在人们所认为的蜜制甘草。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伤寒论》中炙甘草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结合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4部、相关古籍34部,对所收载的仙茅炮制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为科学合理选用仙茅炮制品提供参考。仙茅炮制历史悠久,历代有药汁制、米泔水制、酒浸、酒浸焙干、酒蒸等多种炮制方法,而现代应用较多的是酒炙法。仙茅米泔水制为清代及以前常用的炮制方法,文献明确指出该法可去仙茅毒,而现代鲜有研究及应用,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0.
甘草炮制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甘草在炮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甘草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对甘草炮制后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甘草的炮制方法及炙甘草和生甘草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论:生甘草和炙甘草是2种最常用的甘草制品,而药物的炮制方法不同,使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