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患病现状,并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对2011年1-12月入住我院儿科的患儿进行筛选,了解脓毒症患儿的发病情况、治疗经过及预后转归.结果:纳入研究患儿共323例,儿童脓毒症的现患率是3.77%,PICU的现患率为18.08%,PICU严重脓毒症的现患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37%和22.22%,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婴幼儿及乡村儿童是严重脓毒症的高发人群.感染的原发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严重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的小儿危重病例(PCIS)评分及发生脏器衰竭的数目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在PICU发病率及死亡率高,PCIS评分及脏器衰竭的数目是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对危重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2010.11-2011.01期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加强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所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入组患儿的身长、体质量等人体参数进行测量及营养评估.收集基础疾病、危重病例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196例患儿中,营养不良共43例,营养不良现患率为21.9%.营养不良组的儿童死亡危险评分大于营养正常组(P<0.05);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营养正常组患儿28 d存活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 PICU入院患儿中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1.9%.营养不良组患儿儿童死亡危险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28 d存活率低于与营养正常组,提示营养不良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肺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器官功能衰竭等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PICU肺炎患儿器官衰竭、伴有SIRS、败血症情况及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关系和转归的情况。【结果】351例肺炎病人中217例(61%)有SIRS,与无SIRS的肺炎病人相比,SIRS病人有着更高的心衰、败血症发生率以及更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且随着患儿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的增多,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值逐渐降低,器官衰竭情况也严重,临床转归也渐趋不良。【结论】应用SIRS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肺炎患儿危重程度,对儿科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小儿SIRS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据小儿危重评分配置护理资源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危重症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的危重症评分配置护理资源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危重症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功能衰竭器官数量、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PICU患儿进行治疗时,根据其危重症评分配置护理资源效果明显,能够促进PICU护理质量的快速提高,改善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评分法(草案)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9例ICU的患儿于入院时、24 h、48 h、72 h各进行危重病评分一次,并于第7天及出院前再次评分.同时进行器官功能衰竭的评估及护理判断分析.按评分值分组:I组为≤70分,Ⅱ组71~80分,Ⅲ组81~100分,分别代表病情极危重、危重和非危重,并相应采取特别护理、重点护理和一级护理措施,尤其对评分≤80分的患儿及时应用以设备为主的加强监护.结果首次评分值越低、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发生率越高,发生器官功能衰竭次数越多,预后越差.随着病情好转,评分值逐渐升高.本组有37例(34.2%)不属于危重病例住入ICU,第二天搬出ICU.结论应用小儿危重评分法能帮助判断病情及预后,对指导儿科临床护理有重要意义,在ICU和非ICU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评分法 (草案 )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0 9例ICU的患儿于入院时、2 4h、4 8h、72h各进行危重病评分一次 ,并于第 7天及出院前再次评分。同时进行器官功能衰竭的评估及护理判断分析。按评分值分组 :Ⅰ组为≤ 70分 ,Ⅱ组 71~ 80分 ,Ⅲ组 81~ 10 0分 ,分别代表病情极危重、危重和非危重 ,并相应采取特别护理、重点护理和一级护理措施 ,尤其对评分≤ 80分的患儿及时应用以设备为主的加强监护。结果 首次评分值越低、多脏器功能衰竭 (MSOF)发生率越高 ,发生器官功能衰竭次数越多 ,预后越差。随着病情好转 ,评分值逐渐升高。本组有 37例 (34.2 % )不属于危重病例住入ICU ,第二天搬出ICU。结论 应用小儿危重评分法能帮助判断病情及预后 ,对指导儿科临床护理有重要意义 ,在ICU和非ICU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ICU收治脓毒血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PICU 2012-01-2012-12入住PICU临床资料完整的7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入住PICU后均抽取动脉血测定血乳酸,并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根据危重病例评分分值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80分~100分)、B组(70分~80分)和C组(0分~70分),分析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相关性。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C组患者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t=7.64,P0.01)、A组患者(t=9.14,P0.01);C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χ2=18.45,P0.01)、A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存活组(t=2.85.P0.05),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t=9.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显著相关(r=0.81,t=6.93,P0.01)。结论:通过动态监测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发现,随着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下降,血乳酸浓度相应增高;血乳酸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儿科重症监护单位(PICU)是为保证危重患儿能得到监护及有效抢救治疗的单位.随着急救医学的进步,愈来愈多的危重病人经过抢救转危为安而达到康复.但是总有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回转,终因主要脏器的功能衰竭而进入临终状态.危重病人及其家属都比较痛苦,更需要白衣天使的爱,因而对护理道德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儿科重症监护单位(PICU)是为保证危重患儿能得到监护及有效抢救治疗的单位.随着急救医学的进步,愈来愈多的危重病人经过抢救转危为安而达到康复.但是总有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回转,终因主要脏器的功能衰竭而进入临终状态.危重病人及其家属都比较痛苦,更需要白衣天使的爱,因而对护理道德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危重患儿父母的焦虑状态,并探讨相关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名PICU危重患儿父母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同期儿科普通病房的40名患儿父母作为对照组。结果:PICU危重患儿父母的焦虑发生率和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S评分亦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PICU危重患儿父母的焦虑发生率高,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尿酸水平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PICU收治的247例患儿,根据患儿在PICU期间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儿童死亡风险(PRISM)评分、GGT及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患儿PICU期间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247例患儿在PICU住院期间共出现31例死亡,死亡率为12.55%。死亡组的GGT、尿酸水平、PRISM评分及菌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尿酸水平及PRISM评分是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GT、尿酸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67,95%CI 0.920~1.000)显著高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在评估PICU患儿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94.91%。结论GGT、尿酸水平在评估患儿PICU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患儿PICU死亡风险的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模型并同儿科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 PEW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 PRISM Ⅲ)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2017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78名危重患儿。在获得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 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以及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在患儿进入PICU 24 h后进行评分, 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状态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构建死亡风险模型, 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 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和比较死亡风险模型、PEWS、PCIS和PRISM Ⅲ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178例危重患儿中11例因资料严重缺失、住院未超过24 h被排除。共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探讨儿童序贯器官功能障碍(pediatric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pSOFA)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等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住院并诊断为脓毒症的28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8天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在PICU入院后24小时内各种生理和实验室数据的差异,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 AUC)评价pSOFA评分联合CRP、PCT在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结果 共有289例儿童被纳入研究,生存组254例(87.9%),死亡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临床护理中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3个组。结果 3组患儿的危重评分均随入院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极危重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1、2、3、7d的危重评分均显著低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1、2、3、7d的危重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危重组患儿的器官功能衰竭数显著多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多系统器官衰竭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患儿的器官功能衰竭数显著多于非危重组,多系统器官衰竭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危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预后和危重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器官功能衰竭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能够对患儿的病情及预后进行有效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建立路径式护理记录模板,并探究其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危重患儿160例进行研究,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运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路径式护理记录模板进行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统计两组患儿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转入PICU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护理记录次数分别是896次、938次,观察组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路径式护理记录模板应用于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记录中,可有效减少护理书写缺陷发生,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患儿非计划性转入PICU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至少在ICU监护2d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患者144例,收住ICU时血糖水平(14.21±5.87)mmol/L,随机分为3组,均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A组48例控制血糖在4.4—6.1mmol/L;B组48例控制血糖在6.1—8.3mmool/L;C组48例控制血糖在8.3~11.1mmol/L。观察3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天数、升压药和机械通气应用率,院内感染、应激性溃疡、低血糖、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住ICU天数及病死率等参数。结果A组使用抗生素天数,升压药和机械通气需用率,院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住ICU天数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使用抗生素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住ICU天数均明显低于B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其余参数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升压药与机械通气需用率,应激性溃疡、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B组其余参数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mmol/L可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有创动脉血压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PICU的155例危重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PICU时间分为A组(足背动脉)53例,B组(胫后动脉)47例,C组(桡动脉)55例,比较3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套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和C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背动脉置管监测动脉压效果明显优于胫后动脉、桡动脉,对于需长时间监测动脉血压的PICU患者可首选足背动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干预效果,为提升PICU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2019年1~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PICU收治的8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经观察与统计,观察组患儿在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U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护理依从性,并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定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小儿手足口病危重病例,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以PCIS为基础,结合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常见的高热和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自行设计了“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病例(A组,88例)的资料,评估了该评分法的效度、可信度.并将该评分法前瞻性地应用于201 1年5月至2013年10月所有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B组,118例),根据评分结果给予相对应的治疗和监护措施.最后将前3年(A组)与后3年(B组)患儿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评分法的分值与临床患儿实际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性较好.AB 2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病例在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方面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能较好地评估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临床早期应用该评分法能较客观地评估手足口病患儿,以便及时发现危重症病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与监护措施,对于提高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是对危重患儿进行集中监护、救治的病房,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的救治模式。有资料显示PICU病房的建立使危重患儿的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2]。如何使PICU护理人员从容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一直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