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IgM综合征(hyper IgM syndrome,HIGM)是一组由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  相似文献   

3.
目的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是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严重病例预后不良.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同胞骨髓移植成功治疗1例,特此总结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WAS蛋白(WASP)表达和基因分析确诊WAS.患儿姐姐为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骨髓供者,所采集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为4.38×108/kg,CD34+细胞3.78×106/kg患儿体重.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全清髓的预处理方案,环孢菌素单用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检测WASP表达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作为植入证据.结果 患儿诊断:WAS,WASP(-IVS9+2T>C,WASP阴性).白消安/环磷酰胺预处理后骨髓回输;移植13 d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0.8×109/L,移植15 d起血小板>50×109/L,1个月后正常.移植50 d起患儿WASP表达阳性,STR显示为供者DNA完全嵌合;随访至移植后510 d,患儿健康,WASP稳定表达.结论 结合病例和文献复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骨髓移植治疗典型WAS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按发病原因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按不同遗传背景及后天致病因素等又分为不同亚型~([1])。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HLH治疗手段不同。目前国际上推荐一线治疗方案为HLH-94或者HLH-04方案,旨在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清除细胞因子风暴。而对于原发性HLH以及复发、难治性HLH,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的最佳手段~([2])。移植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IgE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女,4月。因全身慢性湿疹性皮炎2月伴皮肤脓肿3天于1993年2月26日入院。患儿自生后2周就开始在面部、耳后、头皮及躯体伸侧面有丘疹及丘疹水泡性皮疹,奇痒,边界清楚,破损后出水并反复感染有脓性分泌物。3天来,发现腰背部有一个1×1.5cm冷脓肿,经切开排出黄色脓液5ml。患儿自生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月发作2次以上。体  相似文献   

6.
高IgE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Ig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多见于白种人,文献报道很少。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RBA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基因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例LRBA 缺陷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等评估以及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分析,对检测到的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例1,男,13岁,主要表现为反复PLT、Hb下降6年余,反复真菌感染,持续EBV血症,生长发育迟缓和肝脾肿大;例2,男,3个月2 d,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反复PLT下降。2例确诊年龄分别为13岁和4个月。2例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提示初始B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记忆性B细胞比例降低。其他免疫表型包括:例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下降,CD3+ T和CD8+ T淋巴细胞增多,CD4+ T、B和NK淋巴细胞减少,初始CD4+ 和CD8+ T细胞比例下降,中央记忆性CD4+ T和CD8+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例2,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升高。2例均为LRB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为c. 1933C>T(p.R645X)杂合突变和Exon 29缺失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母亲和父亲;例2为 c.3778G>C(p.A1260P)和c.1570G>A(p.G524S)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母亲和父亲。例2已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好转中;例1未移植,对症治疗中。结论 LRBA缺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EBV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助于减轻感染,阿巴西普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当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oeys-Dietz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Loeys-Dietz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6月龄,面容特殊,双眼内陷、眼距增宽、双眼外斜视、下颌短小,腭弓高、悬雍垂分裂,全身肌张力低,四肢远端关节松弛,指趾细长;生后2周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窦瘤形成;基因检测示TGFBR2基因c.1085AG(p.His362Arg)杂合变异,确诊Loeys-Dietz综合征。结论主动脉瘤形成、眼距过宽以及悬雍垂裂,并结合致病基因突变可确诊Loeys-Dietz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1病例资料男,汉族,4岁9个月。因"反复抽搐4年"于2015年10月22日就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我院)儿科神经专科门诊。患儿9个月时第1次出现发热时抽搐,表现为双眼上翻,双眼凝视,口唇发绀,双手握拳,双上肢屈曲,双下肢强直,呼之不应,持续约3 min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诊断为"热性惊厥",EEG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1岁8个月出现第2次发热抽搐,表现同前,当地医院继续按"热性惊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HOC2基因突变导致Noonan综合征(NS)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N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男,8个月。自出生后即存在喂养、睡眠困难,易哭吵,生长缓慢发育落后。头围偏大,头发稀疏、细黄,前额宽大突出,鼻梁扁平,眼距略宽,双侧眼裂向外下略倾斜,无眼睑下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卵圆孔未闭,室间隔与左室稍肥厚。在患儿SHOC2基因中找到"新生突变(De novo)",杂合错义变异c.4AG,p.Ser 2 Gly,其父母此位点为正常基因型。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睡眠困难这一临床表现目前在SHOC 2基因突变类型NS患者中尚无类似报道。结论 SHOC 2基因突变所致NS,其临床表型跟国外报道基本一致。睡眠困难可能是SHOC 2基因突变型NS的一个新的表型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STXBP1基因突变所致的癫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且基因诊断为STXBP1基因突变的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和疗效。结果 8例STXBP1基因突变致癫性脑病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女各4例,起病年龄为生后2 d至6月龄(中位数为生后15 d)。8例均存在发育落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欠佳、眼示踪较差,2例角弓反张,1例皮肤黝黑、阴囊着色较深。脑电图波形:4例为暴发抑制,3例为高峰失律,1例为两侧较多痫样放电。2例行DST(智力及发育筛查),DQ(发育商)和MI(智商指数)均<50。1例合并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腹部B超示肾上腺皮质均质性增大。1例合并孤独症。8例共检测到7个STXBP1基因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4个,无义突变2个,移码突变1个。c.1216C>T (p.R406C)、c.246G>A(p.K82K)、c.1702G>A(p.G568S)和 c.54delG位点此前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收录,经软件预测均为有害突变;c.1439C>T(p.P480L)、c.585 C>G( p.Y195X)和c.1162C>T(p.R388X)为HGMD已收录的致病位点。4例诊断为大田原综合征,3例为WEST综合征,1例为不能分类的癫综合征。经过单药或联合治疗,5例得到临床发作控制,3例表现为药物难治性癫。结论 STXBP1基因突变相关的癫性脑病是严重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肾上腺增大可能为其新的表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FNGR1基因突变致分枝杆菌易感性疾病(MSMD)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例IFNGR1基因突变MSMD患儿的临床特征,ELISA方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释放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IFNGR1蛋白表达,Sanger测序方法分析IFNGR1基因突变。结果:①2例患儿均生后3月龄内出现卡介苗病,以卡介苗接种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为初始表现,并逐渐播散累及肺部、肠道、中枢和骨髓。确诊年龄分别为4岁和6岁。常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和补体)评估未见缺陷。②2例患儿的IFN-γ释放能力明显低下、IFNGR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③1例存在c.665 G>A(p.G219R)纯合突变,其父母均为c.665 G>A(p.G219R)杂合突变;1例存在c.665 G>A(p.G219R)和c.310 C>A(p.A104N)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母亲[c.665 G>A(p.G219R)杂合突变]及父亲[c.310 C>A(p.A104N)杂合突变]。其中1例患儿的突变为新发突变,既往无文献报道。④2例患儿在确诊前抗痨治疗效果不佳,确诊后加用IFN-γ,卡介苗感染得到控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IFNGR1基因突变可导致MSMD。卡介苗病患儿常规免疫评估无缺陷时,需考虑该病可能,相关蛋白检测、IFN-γ释放实验和基因分析有助于诊断。IFN-γ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NPHS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由NPHS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女性患儿,均于出生后3个月内起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否认肾脏疾病家族史。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均存在NPHS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c. 2629_c. 2630 delAAinsT(exon 19)来自父亲,c. 1315+1 (IVS 10)GA来自母亲,均未见文献报道。例2 c. 2205(exon 16)_c.2206insTGGAC(exon16)来自母亲,未见报道; c.3478CT(exon27)来自父亲,已有文献报道。根据ACMG评分,c.1315+1(IVS10)GA、c.2205(exon16)_c.2206insTGGAC(exon16)、c.3478CT(exon27)均为致病性,c.2629_c.2630delAAinsT(exon19)为可能致病。结论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应考虑行NPHS1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6.
17.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对于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和难治性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鉴别诊断尤为困难,移植后多种并发症以及高病死率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FHL和难治性EBV-HLH在诊断、预处理方案、移植后并发症、死亡原因分析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儿童高IgM综合征(hyper-IgM syndrome,HIGM)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allo-HSCT的17例HIG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移植后HIGM患儿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移植后,16例患儿临床诊断败血症;14例患儿在移植后100 d内病毒检测阳性,包括EB病毒11例、巨细胞病毒7例、JC病毒2例等;9例患儿存在侵袭性真菌病。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有6例和3例。中位随访时间约为2年,3例患儿移植后早期死亡。患儿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82.35%、70.59%和76.47%。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全相合移植患儿的EFS率高于不全相合移植患儿(P=0.019),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患儿的OS率、EFS率和DFS率均显著优于不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患儿(P<0.05),移植后无真菌感染患儿的EFS率与DFS率优于合并真菌感染患儿(P<0.05)。 结论 allo-HSCT能有效治疗HIGM。接受全相合移植并积极防治真菌及机会性感染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目前根治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nherited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IBMFS)的唯一方法。但该治疗方法往往伴随一系列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晚期毒副反应。因此,所有IBMFS患者在接受HSCT治疗前都应合理评估,个体化权衡移植治疗的收益及风险,包括移植指征、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