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的大系统中,复杂性与精确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L.A.扎德教授从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条互克性原理:“当系统的复杂性日趋增长时,我们作出系统特性精确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2.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引起器官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形成机制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与中医"湿热""疫毒""痰瘀"直接相关,且多因正虚邪盛、邪正交争、蕴结于脏腑经络不畅,癥瘕形成密切相关。清代医家叶天士曾提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揭示了疾病由浅入深、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微型癥瘕是络病理论与癥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阻血脉、气虚血滞、久病入络而渐成微型癥瘕。笔者就微型癥瘕与器官纤维化的关系作以阐述,以探讨癥瘕、器官纤维化的病机诊治。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解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相关认识,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糖尿病治不得法,迁延不愈,伤阴耗气,痰、郁、热、瘀互相胶结,积聚于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由瘕聚渐成癥积的过程。正气亏虚为肾生癥瘕之因,痰热郁瘀互结为肾生癥瘕之关键。临证时应抓住微型癥瘕这一共性病理环节,及早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强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法,以阻止其微型癥瘕的形成,防止瘕聚不断发展成癥积。微型癥瘕病理假说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未病理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40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组要求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肾络微型癥瘕理论进行中药干预治疗.入组3月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肾炎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炎(CKD1~3期)患者本证中肺肾气虚证最多,标证中湿热证最多;基于肾络微型癥瘕理论的中药干预治疗,对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湿浊证、水湿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质、瘀血质临床疗效较差;有效组治疗后血NF-κB、血MCP-1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F-κB、尿MCP-1变化无明显差异性(P>0.05);湿热证血NF-κB、血MCP-1、尿NF-κB、尿MCP-1均较非湿热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NF-κB、血MCP-1可辅助监测临床疗效与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肾络微型癥瘕理论,利用和解聚散法,并重视湿热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将会提高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低剂量CT的推广和大规模体检的实施,肺结节被发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被检测出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肺结节的检出,对肺癌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结节的病因及诊治尚未明确。张永康教授认为肺结节属于中医学的“癥瘕”范畴,肉眼虽然不可见,但借助现代仪器,如CT能观察到微小结节。基于“微型癥瘕”理论结合中医络病学说,在继承前贤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肺结节从“肺络微型癥瘕”论治思路,指出肺结节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两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标本兼顾治疗肺结节,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7.
从“肺络微型癥瘕”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本病多为散发,估计发病率3~5人/10万,占所有肺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1].本病预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左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近10余年来把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作为主攻方向之一,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近年来雷公藤红素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自200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发表的雷公藤红素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1.R4软件对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时间线以及高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与雷公藤红素相关的文献检索结果分别纳入674和1 147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阶梯式上升趋势。中文核心作者为张振海、陈彦、瞿鼎,外文核心作者为Gao Wei、Su Ping、Huang Luqi;国内外机构合作较为频繁,关于雷公藤红素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给药系统、生物合成等方面。结论 雷公藤红素近20年来研究热度不断上升,抗肿瘤、抗炎、抗肥胖等药理作用成为雷公藤红素的主流研究热点,给药系统、生物合成等将是雷公藤红素未来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陈皮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近年来全球学者在陈皮研究领域的科研协作态势,梳理其研究热点的动态变化,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陈皮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展示,对陈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与陈皮相关的中文文献497篇,其中关注广陈皮的文献123篇;与陈皮相关的英文文献276篇。文献作者分析显示成都中医药大学刘友平是陈皮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存在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机构为核心的3大机构合作群,对广陈皮的研究合作关系密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陈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其中如何保证陈皮的品质和安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结论 陈皮研究目前仍在持续发展阶段,广陈皮作为道地药材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可围绕陈皮道地性研究、产地溯源研究和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此外,陈皮的陈化研究对于实现陈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索石菖蒲相关研究,总结石菖蒲的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2年1月1日-2021年11月20日石菖蒲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5.8 R2软件生成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93篇文献被纳入,涉及483位作者和387所机构,其中最高产作者华岩发文量为40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9篇);关键词共有513个,共形成9个聚类,12个关键词出现爆发点,突现时间最近的是“作用机制”,持续时间为2019-2021年。结论:石菖蒲的研究热点主要在“挥发油”,热点趋向为“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治未病”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11)
目的:用知识图谱直观展示近10年治未病研究热点与前沿,供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近10年收录的相关期刊文献,采用CiteSpaceⅢ绘制其知识图谱。结果:中医治未病研究文献数量逐年上升,作者合著网络中的核心作者数量仅占所有发文人数的4. 81%,南京、北京及河南等地的中医药院校形成机构协作网络的3个关键节点,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热点词汇,中心性排名前5位依次是糖尿病、预防、黄帝内经、亚健康、治未病。结论:治未病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但未发现有显著学术影响力的核心研究团队和机构;当前治未病研究热点已逐渐从理论向临床实践拓展,尚未取得突破性应用成果。建议更多研究者关注治未病理论如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以切实提高治未病的可及性与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国内痰湿体质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趋势,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从建库到2020年12月的所有以痰湿体质为研究主体的相关文献,利用EndNote进行去重,运用Excel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应用CiteSpace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文献440篇。作者合作图谱中纳入377位作者,据统计核心作者有14位,共发文59篇,占总发文量13.4%,其中作者王琦为痰湿体质研究关键人物,以其为核心的团队与成果产出非常显著;研究机构合作图谱中纳入253所机构,发文量≥4篇的研究机构有15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机构间、机构内部的合作均较广泛;关键词图谱中纳入408个关键词,关键词出现频率≥5次的有35个,起“桥梁”作用的关键词有8个,形成有意义的聚类12个。结论:国内痰湿体质研究的热点主要在痰湿体质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痰湿体质的调理方面,痰湿体质体病相关又以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中风的研究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国内循证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热点变迁及前沿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自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循证中医药领域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 5.7.R2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 152篇,总结循证中医药领域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引入和传播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发文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从合作网络看,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处于核心位置。高产核心作者共有5位:刘建平、商洪才、张俊华、谢雁鸣、李幼平。大致形成3个较为主要的作者合作网络,分别是网络1:刘建平、费宇彤、廖星、陈薇;网络2:谢雁鸣、陈耀龙、杨克虎、李博;网络3:商洪才、张俊华、张伯礼、李幼平、王永炎。关键词聚类分析后共得到10个聚类,分别为:循证医学、meta-分析、质量评价、循证、方法学、真实世界研究、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系统综述、质量等。提取“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学”“临床疗效”等突变率较高的突变词。结论 循证医学中医药领域核心研究机构群初步形成,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循证医学经典主题展开,“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了解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发展趋势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后续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NKI中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文献(检索日期1992年1月1日—2021年12月28日)。该研究运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 5.8.R2绘制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知识图谱,并对该领域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机构绘制合作网络,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对所得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分析。结果 经检索筛选后纳入1040篇高质量文献,作者合作图谱绘制出多位作者及其合作团队;研究机构分析发现多个以兰州、成都、北京等老牌大学及附属医院为核心的单位及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由634个节点、770条线组成,研究热点是用药规律、微创治疗、综述等10个聚类。研究前沿及热点主要为运用数据挖掘的方式探寻名老中医用药规律、重新制定国内专家共识及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结论 从各种可视化图谱分析可知,国内该领域作者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团队结构,研究机构很多新起之秀成果不可忽视,但各作者团队及区域间缺乏合作,相对独立。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趋势在于探索名老中医经验,完善方药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信息》2019,(5)
目的:围绕"中医胆石症"开展系统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胆石症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方法:以中文三大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相关文献,并将所得数据文件导入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得到相关知识图谱。结果:通过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关于中医胆石症的研究机构与作者相对分散,研究以"中医药疗法为"为主,并注重"辨证论治"以及"临床疗效"的观察,"大柴胡汤""利胆排石汤"是治疗胆石症的经典方;从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方面来看,中医关于胆石症的研究重视胆石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表现与临床应用等,并且持续关注"患者"本身。结论:中医研究胆石症不仅重视其中医的病因、病机、治法、临床疗效和疗程等方面,同时重视其现代医学的发病机理等,但在循证医学、大数据、整合医学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热点现状及前沿趋势,为未来开展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中检索1995年—2021年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 Space 5.8 R3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544篇文献,总发文量呈稳定上升趋势;目前国内核心作者共103位,其中发文量最高达28篇;广西中医药大学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研究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代表性机构;关键词中探测到前15个高频词为针刺、痴呆、综述、血管性、中药、临床观察、中医、针灸疗法、中医药、认知功能、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电针、大鼠、海马。结论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领域中已形成7个合作较为紧密的研究团队,但部分团队作者间的合作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及针药结合治疗,研究趋势从临床观察拓展到实验研究,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药治疗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索菟丝子相关研究,总结菟丝子的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02年6月1日-2022年6月1日菟丝子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2软件生成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70篇,涉及作者636位、机构495所,其中最高产作者林慧彬发文量为24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25篇);关键词共有543个,共形成10个聚类,10个关键词出现爆发点,突现时间最近的是“作用机制”,持续时间为2020年-2022年。结论:菟丝子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总黄酮”,热点趋向为“金丝桃苷”“双酚A”“作用机制”,其中“作用机制”为近年最新热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