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下肢团注造影剂与上肢团注造影剂对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4例需要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97例。研究组给予下肢团注造影剂,对照组则给予上肢团注造影剂,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各部位血管CT值以及血管显像质量,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头颈部动脉CT血管显像质量,并对其扫描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两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入颅段、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颈总动脉CT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两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血管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两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血管显像良好,而对照组血管造影显像头臂干和锁骨下动脉显像不佳。结论在相同剂量的造影剂前提下通过下肢静脉团注造影剂,相比上肢静脉团注造影剂而言血管显像质量更好,能更直观、更立体、更清晰地显示头颈部动脉的走向、异常或病变部位,有利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更详尽的信息,且能够减少造影剂残留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老年人检查成功率及对比剂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搜集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63~82岁,平均(72.5±12)岁,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LVEF≥50%,观察组LVEF50%,对照组对比剂用量80 ml,注射速率5.0 ml/s;观察组对比剂用量60 ml,注射速率4.0 ml/s,均行64排螺旋CTPA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分析,比较二者图像质量。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方法的成功率100%。两组图像的主观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图像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两组图像的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各选定部位的CT值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诊断要求。结论通过优化64排螺旋CT老年人的个体化注射方案,可以提高CTPA的检查成功率,较低的对比剂用量可以降低对比剂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门静脉重建技术多层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P)、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的联合应用在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5 mm,重建间距:0.625 mm,注射速率为3.5-4 mL/s,对比剂注入:80-100 mL,扫描时间为25-30 s,45-60 s和120 s.影像重建技术包括:VR、MPR和MIP,图像重建由1名诊断医生完成,另由2名诊断医生评价门静脉癌栓的范围、形态以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35例(67.3%);47例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90.4%),门静脉管壁强化19例(36.5%),侧支循环形成13例(25%),门静脉受压13例(25%),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7.7%),动-静脉瘘4例(7.7%).门静脉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癌栓的显示:MPR显示52例(100%),MIP显示43例(82.7%),VR显示39例(75%).结论:CT增强结合门静脉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不同keV单能级与常规颅内血管CTA的图像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自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行颅内血管光谱CT成像的80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40~90 keV(间隔10 keV)能级图像和常规图像上血管的CT值及相对于胼胝体的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血管容积重建(VR)难易程度。 结果能级降低(90 keV降至40 keV),血管CT值显著升高(颈内动脉C7段:242.16~1090.28 HU;基底动脉:217.17~1021.79 HU),而胼胝体压部CT值无明显变化(29.30~37.76 HU)。低能级(40~60 keV)图像上血管的CNR、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图像,且比常规图像易于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层SDCT的低能级(40~60 keV)图像比常规图像更利于血管的显示,亦易于进行VR。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53例,均经CTA、TCD检查证实。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CTA、TCD检查结果,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盗血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根据CTA检查结果将39例中度及以上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分为A组23例(单侧锁骨下动脉狭窄且未合并其他动脉狭窄或闭塞)和B组16例(合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比较两组患者盗血发生率、束臂试验阳性率。结果 (1)CTA检查结果:锁骨下动脉狭窄部位:左侧36例,右侧1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轻度14例,中度12例,重度15例,闭塞1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0例,多发性动脉炎3例。(2)TCD检查结果:无盗血18例,Ⅰ期盗血12例,Ⅱ期盗血10例,Ⅲ期盗血13例。(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盗血程度呈正相关(rs=0.779,P0.01)。(4)B组患者盗血发生率、束臂试验阳性率低于A组(P0.05)。结论 CTA和TCD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且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盗血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发现疑诊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但TCD检查结果存在不符合特定规律的血流频谱时,应结合CTA检查进一步观察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及头颈部其他动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动脉造影(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糖尿病伴下肢不适的患者行CTA检查,范围腹主动脉远段至足底,层厚5mm,螺距1.375,重建层厚1.25mm,重叠50%,对比剂量100~150ml,注射速率3.5ml/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冉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并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病变血管表现为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等。结论CTA可准确地显示糖尿病粗管病变情况,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徐州民政医院放射科82例因头晕或肢体抽动行头颈CT血管成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低剂量组采用5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70 ml对比剂,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技术重建,对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联合阅片后给出最终CT头颈血管成像结果,比较两组的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CT值,并对两组图像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8.53±11.46)岁和(49.74±11.92)岁,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7/14、28/13,体质指数分别为(22.62±2.54)kg/m2和(22.44±2.63)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及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颅内动脉显示情况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静脉显示情况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1.439,P0.01);低剂量组横断位图、容积再现(VR)图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均可清晰显示血管,成像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患者的动脉最大强化、脑动脉分支评分、脑静脉干扰评分和动静脉最大强化差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129、0.384、-1.221和-1.228,P0.05);低剂量组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分叉和左颈总动脉分叉的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右大脑中动脉和左大脑中动脉的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冠脉CTA患者56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对比剂速率3.0ml/s和4.0ml/s进行16层MSCT冠状静脉CTA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显示评分及CT值。结果 4.0ml/s组CT值优于3.0ml/s,两组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但显示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流速4.0ml/s显示冠状静脉总体优于3.0ml/s,但两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闭塞后颈内动脉窃血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一侧颈总动脉闭塞患者15例,通过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综合评估颈内动脉窃血的侧支循环途径。结果 TCD检查显示,颈内动脉窃血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病变侧颈外动脉主干血流方向逆转(正向血流频谱)、血流频谱颅内化,病变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呈低钝血流频谱。DSA显示,颈内动脉窃血途径主要包括:侧支血流从病变侧椎动脉经枕动脉和颈外动脉窃至颈内动脉;侧支血流从病变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经枕动脉和颈外动脉窃至颈内动脉;侧支血流从病变对侧颈外动脉经甲状腺上动脉吻合和病变侧颈外动脉窃至颈内动脉。MRA和CTA可显示颈总动脉闭塞情况;颈内动脉窃血时,可完整显示由于颈内动脉窃血代偿后正常显影的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参与侧支代偿的椎动脉和甲状颈干可正常显影。结论临床需结合TCD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颈内动脉窃血的建立情况和具体窃血途径。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动脉注射治疗脉管炎2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疏血通动脉注射治疗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0例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4 mL加入生理盐水20 mL患侧(上肢桡、腋动脉,下肢股动脉)动脉注射,每日1次;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0.5 g静脉输注,每日1次;生理盐水2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4 mL患侧(上肢桡、腋动脉、下肢股动脉)动脉注射,每日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5 d,3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96.76%,对照组治愈率为16.82%,总有效率为81.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动脉注射可明显改善脉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肖亮  徐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9):2343-2348
目的:评价生理盐水冲洗技术对于改善多层螺旋CT三维门脉造影MIP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疑有肝脏转移瘤的患者,随机分为A,B 组.A组给与2.0 mL/kg对比剂及30 mL盐水冲洗;B组仅给与等量的对比剂.对比剂注射时间均为33 s,盐水的注射速度为3 mL/s.扫描延迟45 s,原始数据采用 1 mm间隔重建.测量原始横断图像中肝右叶实质、门脉右干、门脉主干以及腹主动脉增强后的CT值.采用 4分评定法评估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图像质量.结果:A组的门脉主干、门脉右干的CT值以及门脉右支与肝右叶CT值的差异均较B组高,两组的差值分别为25.0,19.7,17.6 Hu(P=0.006,0.047及0.042);A组 MIP图像质量为优或者良的比例为60.7%(17/28),而B 组为33.3%(10/30),两组的3D-CTP MIP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差值为0.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生理盐水冲洗技术可以提高门脉对比强化程度、改善MIP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对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以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照组59例对比剂注射剂量为0.8 mL/kg,观察组60例为0.7 mL/kg。观察两组血管成像参数、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静脉窦CT值、肾功能以及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扫描、延迟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比剂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降主动脉、右状冠状动脉近段C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冠状静脉窦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血清胱抑素(Serum cystatin,CysC)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的DSA,判定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后,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及存在的主要方式。结果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出现频度,前交通动脉58例(83%),后交通动脉18例(26%),大脑前、后交通动脉均显影11例(16%),眼动脉70例(100%),脉络膜前动脉37例(53%),脉络膜后动脉5例(7%),同侧大脑前、后动脉或中动脉之间吻合12例(17%),同侧大脑前、中动脉之间吻合14例(20%),椎动脉造影示软脑膜吻合支3例(4%),基底节区前组和后组异常血管网(MMD)血管9例(13%)。结论DSA检查发现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均存在不同的侧支循环。通过准确分析病变侧侧支循环形成状态和脑血管代偿能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是广泛应用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筛查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显示斑块部位、大小、性质和易损性等,并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颅内动脉超声可以显示颅内前、后循环各血管深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搏动指数及有无侧支代偿等血流动力学情况。该文报道1例通过联合应用颅内动脉超声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外多支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诊断为双侧颈总动脉节段性狭窄、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右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基底动脉中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Ⅱ级)。颅内动脉超声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对综合判断颅内、外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可提高血管超声科医师对复杂颅内与颈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超声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段注射对比剂CT造影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显影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在CT增加造影检查时,分为观察组32例,采取分段注射对比剂,和对照组30例,常规注射对比剂碘伏醇。记录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和动脉灌注分数(APF)。结果 在32例观察组中,CTA显影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肝静脉CT值【(138.6±13.4)HU 对(125.5±11.8)HU】、门静脉主干CT值【(218.8±41.3)HU对(176.9±35.8)HU】、门静脉右支CT值【(204.6±31.5)HU对(163.3±28.7)HU】和门静脉左支CT值【(198.5±21.9)HU 对(154.0±23.2)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剂门静脉峰值时间【(17.5±2.2)HU 对(19.7±3.0)HU】和肝实质峰值时间【(35.7±3.8)HU对(40.1±4.3)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P【(16.3±4.8)ml/min/100ml 对 (15.8±5.2)ml/min/100ml】、HPP【(18.9±5.7)ml/min/100ml对(17.5±6.4)ml/min/100ml】、HPI【(40.6±10.1)% 对(42.2±9.6)%】和APF【(31.2±8.3)%对(30.9±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分段注射对比剂行CTA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腹部CT检查的图像质量,尤其是能提高肝静脉显影效果,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6.
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是目前无创性的心脏检查诊断模式,但是目前各家医院采用的扫描方式不一,对比剂用量明显偏大.本研究旨在针对Philips iCT探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如何降低对比剂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使用Philips256层iCT,EZEM双筒高压注射器,选择我院2011年9 ~12月20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造影(CTA).以使用对比剂用量及注射速率不同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男66例,女34例,52~78(平均62.3)岁,体重50 ~ 87,平均(65.3)kg,对比剂用量40~50 ml,注射速率6.0 ml/s;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对比剂用量70~ 85 ml/s,注射速率5.0~6.0 ml/s;55~ 75(平均61.8)岁;体重47 ~ 91(平均68.8)kg,对比剂使用碘帕醇(370 mg/ml).两组体重、心率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黄乾亮  李美华  蒋秋华  叶新运 《山东医药》2013,(40):28-30,I0002
目的 通过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提高弹性酶结合动脉瘤夹法兔囊状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方法 将5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采用弹性酶结合动脉瘤夹法建立兔囊状动脉瘤模型;A组20只采用弧形无创动脉瘤夹临时夹在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及部分右侧锁骨下动脉上,B、C组各15只动脉瘤夹内侧缘分别夹在离起始段0.3 cm和1.0 cm处.造模第28天,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该模型动脉瘤形态,弹性纤维染色法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 造模第28天,MRA显示A组15只可见动脉瘤影,B组仅1只见窄颈动脉瘤,C组均未见明显动脉瘤影.A组与B、C组比较,P均<0.01.A组动脉瘤壁增厚,内皮细胞消失;弹力纤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外层胶原纤维致密增厚;炎性细胞减少.而B、C组为血管残端,组织学表现为内皮细胞及弹力纤维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动脉瘤夹内侧缘的位置在右侧颈总动脉起始段,能明显提高弹性酶结合动脉瘤夹法兔囊状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均行肺动脉CTA检查,并采用MIP、MPR及VR行图像后处理。结果肺栓塞患者50例,累及肺动脉及分支250支,其中叶肺动脉主干栓塞68支,段肺动脉栓塞80支,亚肺段动脉栓塞82支。结论采用肺动脉CTA检查,可及时进行快速、准确的肺栓塞诊断,血栓的数目、位置,管腔与血管管壁的关系及狭窄程度可清晰显示,并为血栓栓子的性子、来源、血流动力学状态等提供诊断信息,故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给予克林澳1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胞二磷胆碱1.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对照组43例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治疗,疗程14d。结果 治疗组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克林澳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剂量CT多向调整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断的58例踝关节隐匿性骨折,分别行MSCT低剂量扫描(观察组)及常规扫描(对照组),并进行MPR及VR处理,形成踝关节的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图像,并生成三维立体图,多方向、多角度观察,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诊断符合率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成像方式在图像质量与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TDIvol减少57%,DLP减少60%。两组在CTDIvol、DLP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MPR图像(横断面)诊断骨折者42例(72%),MPR图像(横断面联合矢状面及冠状面)诊断骨折者53例(91%),调整斜面联合VR明确骨折者5例(9%);骨折累及到关节面者4例(7%)。结论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选择低剂量CT检查,联合多向调整,可以在减少辐射剂量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可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