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心血管科顺序入选胸痛患者20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分为冠心病组(n=121)和非冠心病组(n=81),计算Gensini评分,测定血清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并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冠心病组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和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90.3(67~118)mg/dL比77.4(54.6~103.3)mg/dL,P0.05;29(8~48)比2(0~6),P0.001]。70~79岁与69岁及以下、男性与女性、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和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组患者磷脂转运蛋白与Gensini评分相关(Beta=0.356,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磷脂转运蛋白曲线下面积为0.749(P0.001)。结论冠心病组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磷脂转运蛋白活性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水平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10 6例冠心病患者和 6 4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 ,结果分别为 2 .15± 0 .90mg L和 2 .31± 1.0 8mg L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与其他血脂和脂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不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磷脂转运蛋白(PLTP)活性与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明显相关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参与脂蛋白代谢有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PLTP在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和胆固醇逆向转运(RCT)中发挥的复杂生物学作用。PLTP可否通过影响HDL和RCT而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通过近年的文献复习并结合我们的相关工作与读者一同寻找答案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组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冠心病患者血浆116例和健康对照组血浆87例,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其HDL亚类浓度,用酶联免疫法测定CETP浓度。按CETP浓度均值加或减去一个标准差作为分割点,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低CETP组(CETP≤0.69 mg/L)、中CETP组(0.69<CETP<1.59 mg/L)、高CETP组(CETP≥1.59 mg/L)。结果 相似文献
5.
6.
7.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首要慢性炎症性疾病。而脂蛋白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磷脂转运蛋白可以通过影响脂蛋白代谢进而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从而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磷脂转运蛋白热点研究。 从动物实验到人群调查使得人们对磷脂转运蛋白在脂蛋白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对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介导高密度脂蛋白(HDL)中的胆固醇酯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中的甘油三酯等量交换 ,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 ,调节各种脂蛋白颗粒大小和脂质组成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CETP在多个位点有基因多态性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CETP基因第 1内含子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根据是否有TaqI作用位点划分等位基因B1和B2 ,由此测定 3种CETP基因型B1B1、B1B2、B2B2[1] 。研究表明 ,CETP TaqIB多态性是一普遍存在于白种人群中的遗传学变异 ,等位基因B2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浓度水平,并推测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9例),稳定型心绞痛(56例)组,与非冠心病(136例)作对照,分别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除外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比较Hcy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分布,发现在冠心病组中无明显升高。结论血清Hcy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入该院治疗并随访成功的208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按照血清TC的检测结果分为A组(TC4.16 mmol/L)、B组(4.16 mmol/L≤TC4.68 mmol/L)、C组(4.68 mmol/L≤TC5.2 mmol/L)和D组(TC≥5.2 mmol/L)。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检测和体格检查,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和死亡情况。结果四组患者血清TC水平〔A、B、C、D组分别为(3.62±0.91)、(4.41±1.11)、(4.99±1.25)、(5.73±1.44)mmol/L〕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病死率(36.21%,42.50%)明显高于B、C组(12.73%,14.55%)(P0.05);血清TC4.16 mmol/L或5.20 mmol/L均可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C水平和病死率有着紧密的相关性,血清TC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为引起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中国人磷脂转运蛋白的基因结构、组成及特点 ,克隆了中国人磷脂转运蛋白基因。首先提取人胎肝组织总RNA ,以此为模板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成功钓取了磷脂转运蛋白成熟肽基因片段 ,DNA序列分析所得基因片段由 14 2 8个碱基组成 相似文献
12.
李小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9,17(3)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脂肪因子Chemeri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心内科确诊为CHD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4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入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单支轻度狭窄,冠状动脉阻塞程度<30%的10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并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不同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CHD患者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差异,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CHD患者的病变支数增加,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Gensini积分均显著增高;随着Genisini积分增高,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均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HD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02,P<0.05),血清Chemerin水平、hs-CRP水平均与Genisini积分成正相关(r=0.643、0.593,P均<0.05)。结论:血清Chemerin、hs-CRP升高可以反应CHD患者病变累积及病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姜志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5,3(2):136-139
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姜志胜(衡阳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衡阳421001)六十年代中期,Nichols和Smith[1]首先报道在人血浆孵育过程中,存在胆固醇酯(cholesterylester,CE)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双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高脂血症人群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及其对血浆各脂蛋白间脂质转运的调节作用。方法脂蛋白电泳结合酶显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各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脂质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高甘油三酯组、高胆固醇组、混合组和对照组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分别为1.89±1.32、2.37±1.30、2.33±1.73和1.58±1.00 mg/L,与对照组比较,高甘油三酯组变化无显著性(P>0.05),高胆固醇组(P<0.01)和混合组均升高(P<0.05)。高脂血症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降低;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组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升高,高胆固醇组无差别,其中高甘油三酯组变化程度最大,混合组次之,高胆固醇组最小;且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上述比值相关。高脂血症人群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高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升高,促进了脂蛋白间脂质转运,使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脂质组成发生变化,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人冠心病确诊前血脂变化特点。方法 确诊冠心病当年及前 4年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无冠心病组血脂比较 :TC5.1 5± 0 .91 mmol/ L与 5.0 2± 0 .98mmol/L,TG1 .55± 0 .86mmol/ L与 1 .53± 0 .96mmol/ L,HDL 1 .33± 0 .34mmol/ L与 1 .46± 0 .45mmol/ L,LDL3.1 2± 0 .94mmol/ L与 2 .73± 0 .79mmol/L ,LDL/ HDL2 .53± 1 .0 9与 1 .91± 0 .66。研究组确诊当年、前 1年、前 2年、前 3年和前 4年的血脂变化 :HDL1 .33± 0 .34、1 .30± 0 .37、1 .34± 0 .31、1 .32± 0 .35和 1 .43± 0 .44;LDL3.1 2± 0 .94、3.2 3± 0 .98、3.0 4± 0 .86、2 .33± 0 .99和 2 .89± 0 .96。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子在确诊冠心病前的第1年最高 ,提示在进入老年期血脂仍旧在改变 ,冠心病危险因子不断升高 ,保护因子不断降低 ;老年人仍有必要采取干预血脂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磷脂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从中国人胎肝组织总RNA成功克隆了磷脂转运蛋白成熟肽基因,所得磷脂转运蛋白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整合至毕酵母细胞染色体的氧化酶AOX1基因中,甲醇诱导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诱导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75kDa,薄层扫描显示表达蛋白中酵母蛋白总量的28%,为大量制备重组磷脂转运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高血脂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水平,探讨其对检测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检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总胆固醇血症和甘油三酯与胆固醇两者均升高3组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临床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常用方法GOD-POD法比较,诊断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高总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含量与对照组,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单纯高总胆固醇血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LISA方法可以灵敏地检测到人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含量,在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时明显增加,而在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时,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含量变化不明显,为建立人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检测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健康人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研究中国健康人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和分布特征,采用"Sandwich"酶免疫法测定了1128例健康人群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结果为1.84±1.55mg/L,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倾向于低浓度的偏态分布,女性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2.40±1.65mg/L和1.49±1.37mg/L,P<0.001).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年龄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19,P<0.001),与其他各项血脂浓度间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血脂含量的关系.方法对64例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心病组(CHD组)33例,非冠心病组(NCHD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CHOH-PAP法测定)、甘油三酯(TG,GPO-PAP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C,PTA-Mg2+沉淀法测定)和IL-1β(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CHD组血TC、TG和IL-1β显著高于NCHD组(P<0.01),而HDL-C显著低于NCHD(P<0.01);CHD组IL-1β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1),NCHD组IL-1β与TC不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L-1β和血脂异常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