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与预测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湖沼型血吸虫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6年湖南君山区的血吸虫的疫情数据,绘制湖南省君山区20年来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时序图,对君山区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并预测2017~2020年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君山区1996~2016年疫情呈下降趋势,人群感染率下降94.86%;家畜感染率波动大,至2016年家畜感染率降为0。时间序列分析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最优拟合模型为ARIMA(0,1,0)模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最优拟合模型为ARIMA(1,0,0)模型,两个模型实际值均处于预测值95%CI内,拟合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20年预测值显示,人群感染率持续维持在低流行状态,而家畜感染率呈现反弹上升。结论君山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需持续加强传染源控制,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芜湖市2009–2018年血吸虫病疫情,为调整、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8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芜湖市人群血吸虫病患病率从2009年的0.450%下降至2018年的0.035%,下降了92.22%(χ2 = 16 128.307,P < 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0.483%下降为0(χ2 = 27.570,P < 0.01)。有螺面积由2009年的1 501.07 hm2增加到2018年的4 408.62 hm2,增加了193.70%。自2012年起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自2016年起未再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结论 目前,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有关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仍应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完善和加强监测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芜湖市2009–2018年血吸虫病疫情,为调整、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8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芜湖市人群血吸虫病患病率从2009年的0.450%下降至2018年的0.035%,下降了92.22%(χ2 = 16 128.307,P < 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0.483%下降为0(χ2 = 27.570,P < 0.01)。有螺面积由2009年的1 501.07 hm2增加到2018年的4 408.62 hm2,增加了193.70%。自2012年起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自2016年起未再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结论 目前,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有关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仍应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完善和加强监测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研究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的变化趋势, 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ARI? MA模型对1987-2013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进行拟合, 并预测感染率的短期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居民血吸虫病 感染率的实际值均处于ARIMA模型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湖北省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仍将 继续降低, 但下降幅度不大。 结论 结论 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精度较好, 可用于对血吸虫病感染率进行短期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9年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和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和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57%和1.56%,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血检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 <0.01);5年间,洲滩型、洲垸型、垸内型和丘陵型4种流行区人群血检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2019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出44例和19例本地人群粪检阳性、5例和1例流动人口粪检阳性。5年累计监测家畜9 346头·次,2015、2016年检出粪检阳性家畜6头(均为牛)。2015-2019年,共进行钉螺调查1.55亿m2,活螺平均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较2015年下降45.79%;5年间未查获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混合钉螺样本1 469份,2015、2017年分别检出阳性混合样本1份和5份。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RIMA?NARNN组合模型预测血吸虫感染率的有效性。 方法 利用2005年1月至2015年2月江苏省血吸虫感染率资料分别建立ARIMA模型、NARNN模型和ARIMA?NARNN组合模型,比较各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 结果 相比较ARIMA模型和NARNN模型,ARIMA?NARNN组合模型预测样本的MSE、MAE和MAPE均最小,分别为0.011 1、0.090 0和0.282 4。 结论 ARIMA?NARNN组合模型能有效模拟和预测血吸虫感染率,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疫情等相关资料,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8–2018年洪湖市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国土、教育、交通等部门资源,开展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3.03%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2.85%降至0。2012年以后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3年全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洪湖市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疫情等相关资料,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8–2018年洪湖市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国土、教育、交通等部门资源,开展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3.03%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2.85%降至0。2012年以后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3年全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洪湖市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新监测方案、巩固消除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浙江省在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设立54~55个国家监测点、在6个地区设立风险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病情、钉螺分布、野粪等疫情和风险因素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34 530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29%~0.6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2 086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32%~0.56%,共发现血吸虫感染者2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3例为埃及血吸虫病病例、1例为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病例),流动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01%~0.07%;累计筛查家畜829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在固定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0.5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风险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2.8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累计检查各类野粪305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输入性病例等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风险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须进一步加强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安徽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设立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螺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安徽省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89 638人·次和42 609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41%~3.69%和0.84%~2.13%;分别在2015年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5例和1例,职业为农民和渔民。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40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开展钉螺调查12 661 hm^2,各年钉螺分布面积为2 461.27~2 628.96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75 7~0.433 0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该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20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血吸虫病疫情趋势变化进行分析。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average percent change, AAPC)评价人、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变化趋势,并应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牛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变化趋势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4—2020年,安徽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持续下降,年均下降14.8%[AAPC=-14.8%,95%置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 CI):(-18.9%,-10.5%),P <0.01]。2004—2015年,安徽省牛血吸虫感染率持续下降[AAPC=-31.3%,95%CI:(-35.1%,-27.2%),P <0.01],2016—2020年连续5年感染率为0。2004—2020年,安徽省有螺面积年均下降0.7%[AAPC=-0.7%,95%CI:(-1.2%,0.3%),P <0.05],活螺密度年均下降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以及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居民、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等进行监测,对血检阳性率、校正感染率、粪检阳性者特征、家畜感染情况等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全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4个潜在流行县(市、区)开展了监测。5年间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从3.35%降至1.63%,校正感染率从0.05%降至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从1.15%降至0.75%,校正感染率从0.20%降至0.001 03%。不同省份、职业和年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5年累计发现132例粪检阳性者,其中本地居民97例,年龄四分位间距为47~61岁;流动人群35例,年龄四分位间距为26~48岁;两者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5、2016年分别发现5头和1头血吸虫感染牛,2017—2019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已进入低度流行阶段,未来应将监测工作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更多采取流动监测点监测,以及早发现风险、切断传播途径,助力我国血吸虫病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