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房颤的治疗方法,旨在提高甲亢并发房颤性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用131I联合普萘洛尔和地高辛治疗,分析62例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以及血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结果转复窦性心律的人数及患者恢复情况,治愈29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5例(88.7%)。结论治疗甲亢并发房颤首要任务是控制甲亢,只有彻底控制基础性疾病甲亢后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差异,为Graves甲亢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0例Graves甲亢初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剂量相当的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45天、第90天采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两组各时间点TSH、FT3、FT4、TRAb、TPOAb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TSH、FT3、FT4、TRAb、TPOA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SH、FT3、FT4、TRAb、TPOAb水平均降低(P均〈0.05)。治疗第45天、第90天后丙硫氧嘧啶组FT3、FT4水平均高于甲巯咪唑组(P均〈0.01)。治疗后TRAb、TPOAb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显著性优于丙硫氧嘧啶。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钙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血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胺碘酮,治疗组34例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及转复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对照组高(79.41%vs 61.76%,76.47%vs 55.88%,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无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房颤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Af)病人转复窦性心律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心功能(1~3)级病人,采用放免法测定房颤及窦性心律时病人血浆中BNP的浓度,观察两组BNP水平、房颤发作次数。结果病人房颤发生时BNP浓度为(88.36±22.32)pg/mL,比复律后窦性心律时(57.48±20.32)pg/mL明显增高(P<0.05),高BNP水平病人组房颤发生次数较低BNP水平病人多。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Af持续时间是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BNP浓度增高是发生心房颤动的预告因子,高水平的BNP更容易复发房颤,血浆BNP水平低或Af持续时间短者转律后窦性心律较易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亢合并新发房颤且无其他合并症、既往无脑卒中史患者34例(甲亢合并房颤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且无并发症、脑卒中史的甲亢不合并房颤(甲亢组)及新发孤立性房颤者(房颤组)各34例作为对照.进行临床和电话随访,分析房颤复律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甲亢合并房颤组20例(59.0%)、房颤组21例(62.0%)自发或通过药物转复并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合并房颤组3例(8.8%)、房颤组1例(2.9%)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组比较,P<0.05;甲亢合并房颤组、房颤组、甲亢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者分别为3例、1例、0例.结论:甲亢合并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较高,可能与甲亢增加了房颤机体的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观察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运用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的作用。12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B组6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治疗。结果: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6.56%vs54.60%,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91.94%vs74.29%,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影响。方法: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术前伴有房颤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00),低剂量组(Ⅰ):芬太尼5~7μg/kg和2.5~10.0μg/kg分别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高剂量组(Ⅱ):芬太尼10~20μg/kg和10~30μg/kg分别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围术期余麻醉药应用两组相同。记录停机、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出院时的心律,窦性心律维持时间。结果:I组芬太尼应用总量为(11.9±2.9)μg/kg,明显低于Ⅱ组(33.5±8.7)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在停机、入ICU和出院时窦性心律患者分别为75%、72%和20%,而Ⅱ组分别为59%、54%和1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入ICU时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ICU时,Ⅰ组、Ⅱ组中窦性心律患者的左心房直径均显著小于同组房颤患者的左心房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窦性心律患者的左心房直径Ⅰ组大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可明显改善术后房颤的转复,左心房小的患者转复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7,(1)
目的根据甲亢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剂量的甲巯咪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MMI组(58例)和PTU组(52例);两组患者再根据血清FT3和FT4水平分轻、中、重三个亚组,即MMI 1组、MMI 2组、MMI 3组和PTU 1组、PTU 2组、PTU 3组。MMI 1组、MMI 2组、MMI 3组患者每日初始治疗剂量分别为15 mg、20 mg、30 mg;PTU 1组、PTU 2组和PTU 3组患者每日初始治疗剂量分别为150 mg、200 mg、300 mg。定期评估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结果 MMI组患者治疗后FT3(8周)和FT4(8周、12周)水平显著低于PTU组(P0.05);治疗后12周,MMI组血清FT3、FT4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比率(67.2%)显著高于PTU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MMI 3组患者血清FT3、FT4下降幅度显著大于MMI 1组和MMI 2组(P0.05);PTU 1组、PTU 2组和PTU 3组患者血清FT3、FT4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I和PTU各亚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U组患者出现轻度药物性肝损伤3例(5.8%),MMI组患者出现6例(10.3%),PTU组和MMI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治疗甲亢疗效优于PTU。选择小、中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轻、中症甲亢患者与大剂量治疗重症甲亢患者的疗效差异不大,基于病情选择合适剂量的MMI和PTU治疗甲亢患者对其肝功能均无严重影响,根据患者治疗前甲状腺功能状态采用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对患者具有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检测左房内径并观察维持窦性心律状况、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维持窦性心律为74.68%(59/79),高于对照组〔63.29%(50/7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左房内径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低于治疗后3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左房内径为(30.31±3.17)mm,低于对照组〔(32.64±3.29)mm,P0.05〕;观察组患者转复率为84.81%(67/79),高于对照组〔73.42%(58/79),P0.05〕;观察组患者转复时间为(219.47±28.51)h,低于对照组〔(257.31±29.34)h,P0.05〕。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够维持患者窦性心律,缩短转复时间,提高转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基硫氧嘧啶联合普萘洛尔治疗亚临床甲亢并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亚临床甲亢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剂量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亚临床甲亢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过程中,实施小剂量丙基硫氧嘧啶联合普萘洛尔能取得更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房颤患者相关激素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房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和联合治疗组(普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各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等激素水平变化及SBP、DBP、HR、LVEF等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及SBP、DBP、HR均显著降低,血清TSH水平及LVEF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与普萘洛尔组比较,联合治疗组FT3 [(6.68±1.94)pmol/L比(4.39±1.34)pmol/L]、FT4 [(28.67±5.17)pmol/L比(22.67±4.86)pmol/L]水平及SBP [(127.79±10.86)mmHg比(121.76±9.43)mmHg]、DBP [(81.65±8.41)mmHg比(75.12±8.16)mmHg]、HR [(85.67±7.64)次/min比(80.79±6.47)次/min]降低更显著,血清TSH [(1.28±0.26)mU/L比(1.81±0.34)mU/L]水平及LVEF [(56.28±5.12)%比(59.76±4.25)%]值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萘洛尔组(95.59%比82.35%,P=0.014);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稳心颗粒配合普萘洛尔,能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和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消融终止作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终点对术后窦性心律维持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入选286例行序贯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中消融终止组124例(43.4%),未终止电复律组162例(56.6%),比较两组终止方式、术后复发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 消融中26例(9.1%)直接转复窦性心律;166例(5 8.0%)转为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其中98例(59.0%)进一步消融转复窦性心律;消融未终止行电复律者162例;随访(23±7)个月,两组早期复发、长期复发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AT可以预测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P<0.05);二次消融后两组复发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融终止并不有助于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术中出现AT能预测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以及在复律中的作用。方法 33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复律是否成功分为A组(复律成功组,n=217)和B组(复律不成功,n=121),A组按是否使用瑞舒伐他汀分为对照组(103例)和治疗组(11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随访终点按是否复发房颤分为两亚组:窦性心律维持组与房颤复发组。分别于当天和随访终点抽静脉血5ml,测定血清hs-CRP、IL-6、Hcy水平。比较组间水平差异及随访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 A组与B组hs-CRP、IL-6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hs-CRP、IL-6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6.8%(n=63),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40.4%(n=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治疗组和对照组亚组间比较:房颤组较窦性心律组hs-CRP、IL-6、Hcy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抗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纤维化作用来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Hcy水平,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与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转复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因持续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的房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尼非卡兰组(n=45)和胺碘酮组(n=37),分别给予尼非卡兰(0.3mg/kg负荷量静脉推注,0.4mg·kg~(-1)·h~(-1)维持)及胺碘酮(首剂150 mg静脉推注,3mg·kg~(-1)·h~(-1)维持),观察30 min后患者的窦性心律或规律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转复率,转复时间,QT间期及并发心律失常等相关资料。结果尼非卡兰组总体有效转复率高于胺碘酮组(55.6%vs 32.4%,P0.05);平均转复窦律时间少于胺碘酮组[(13.2±6.1) min vs (19.5±2.5) min,P0.05]。尼非卡兰组10例转为房扑,附加线消融后转为窦律;胺碘酮组有6例转为房扑,附加线消融后转为窦律。尼非卡兰组有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伴室性早搏。胺碘酮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两组各1例。结论尼非卡兰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具有良好的转复效果,转复时间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丽娟  王建春 《心脏杂志》2010,22(1):111-1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人房颤和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年龄≥60岁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房颤患者70例,分入胺碘酮组(Am组,36例)和普罗帕酮组(Pr组,34例)进行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访1个月,对房颤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两组频发室性早搏,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对房颤的转复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但维持窦性心律方面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率无显著差异,Pr组转复时间短于Am组(P0.05);Am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高于Pr组(P0.05)。Am组4周时QTc,P-R间期显著延长(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Am组不良反应多于Pr组,因不良反应停药者多于Pr组。结论:胺碘酮对于老年人频发室性早搏及房颤疗效显著,对心功能影响小,致心律失常作用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的组织学重构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程度.方法 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房颤组;C组:房颤复律组.开胸缝合起搏电极于左心耳.A组直接饲养3个月;B组以400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建立房颤模型;C组在400 7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后停止刺激并转复窦性心律,再饲养3个月.分别于手术前、房颤3个月及转复窦性心律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取左心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心房显著扩大;心肌细胞溶解、线粒体增大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增加,MM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从0.40±0.12上升至0.70±0.16,P<0.05).房颤复律组LAD明显缩小但未降至对照组水平;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恢复至正常;纤维化程度减轻,MMP-2 mRNA由0.70±0.16降为0.52±0.10(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组织学重构可以逆转,但时间缓慢,程度不全.  相似文献   

17.
抗甲状腺药物对~(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1I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主要药物之一,治疗前应用硫氧嘧啶类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可能会降低131I治疗甲亢的治愈率,咪唑类药物如甲巯咪唑则不会影响其疗效。131I治疗甲亢后应用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对131I疗效的影响尚有争议之处。抗甲状腺药物影响131I疗效的机理可能在于改变了131I的有效半衰期和(或)甲状腺对131I的摄取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对渐进式导管射频消融术终仍未转复的持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转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共38例。对射频消融术终房颤未转复者给予单剂量静脉尼非卡兰,观察用药后30min内复律成功率。比较消融术终自动转复者(对照组)和需要应用尼非卡兰转复者(药物组)的临床情况、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手术时间、生化指标等;并比较尼非卡兰转复成功者与转复失败者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LAd)及QTc间期等,以了解尼非卡兰转复效果及其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38例患者,经渐进式导管消融后,15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23例未能转律。药物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16±28)min vs(182±22)min,P<0.05],静脉注射尼非卡兰后,14例(60.9%)转复为窦性心律,从给药至房颤终止的时间为[7.3±3.3(2.5~14.5)]min;与9例尼非卡兰复律失败者相比,14例尼非卡兰复律成功者的房颤持续时间较短[(20.1±11.0)个月vs(32.8±16.2)个月,P<0.05]、LAd较小[(42.3±2.7)mm vs(45.1±3.5)mm,P<0.05]。结论对于渐进式射频消融术终未能终止的持续性房颤,静脉尼非卡兰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转复方法,其效果受房颤持续时间及LA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环肺静脉消融(CPVI)联合连续心房碎裂电位(CFAE)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4例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心房颤动(PeAF)患者,CPVI后分为转复窦性心律(A 组)及未转复窦性心律组(B 组),未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行左心房连续CFAE(CFE-mean≤70ms)标测与消融后,分为转复窦性心律组(B1 组)与未转复窦性心律组(B2 组).两者终点分别为消除所有肺静脉电位与连续CFAE 或转复窦性心律.结果 A 组年龄、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手术前后心房颤动周长(AFCL)明显高于B 组(P<0.05).B1 组术前LAD、LVEDD 及手术前后AFCL 明显高于B2 组(P<0.05).A 组15 例(23%)与B1组21 例(45%)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B1组患者中3 例(6%)二尖瓣峡部依赖与2 例(4%)三尖瓣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经线性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1 例(2%)二尖瓣环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28 例(57%)维持心房颤动患者行体外直流电复律成功.随访(5.8±2.3)个月,36 例(56%)维持窦性心律,A 组发生3 例(20%)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明显低于B 组25例患者(51%,P<0.01).B1组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低于B2组患者(33%、64%,P<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PVI 联合连续CFAE 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有效安全,CPVI及CFAE消融对于心房电解剖重构程度较低患者的消融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71例,均按其条件限制及意愿非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支架植入术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并均于复律后口服胺碘酮;支架植入术组在此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随访6个月支架植入术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91.7%(29/35),常规治疗组为82.9%(33/36);随访12个月支架植入术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6.1%(26/35),常规治疗组为74.3%(31/36),随访6、12个月时支架植入术组窦性心率维持率均高于常规治疗(P0.05)。随访12个月时,支架植入术组LAD、LVEDD及LVESD均小于常规治疗组,LVEF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功能,缩小左心房内径,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