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原发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原发胃肠道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和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胃内起病者78例,非胃内起病者12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者80例,3~5分者10例.与胃内起病者比较,非胃内起病者多为IPI 3~5分的高危患者(7.7%对33.3%,P=0.025)、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显著降低(50.0%对87.2%,P<0.01).IPI评分0~2分的低危患者可选择抗Hp治疗、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其中化疗可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接受化疗的高危患者3年总生存(OS)率达1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P=0.006)、Musshoff分期(P=0.008)、IPI评分(P=0.000)、LDH水平(P=0.019)和是否接受化疗(P=0.026)是影响患者PFS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3~5分)(OR=8.325,95% CI 3.171~21.853,P=0.000)和是否接受化疗(OR=0.319,95%CI0.121~0.838,P=0.020)是影响患者PF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ECOG评分(≥2分)是影响患者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OR=5.092,95%CI1.005~25.788,P=0.049).结论 原发胃肠道MALT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淋巴瘤,以低危患者多见,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低危患者可选择放疗或抗Hp治疗作为起始治疗方案,高危患者应选择化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GI-NH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因素。对本院15年来收治的101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01例PGI-NHL病例占同期NHL的14.49%,其中男性64例,女性37例,男∶女=1.73∶1,中位发病年龄61(18-87)岁;发病部位:胃部59例(58.42%),肠道40例(39.60%),胃肠道多部位2例(1.98%);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7例(66.34%)、黏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18例(17.82%)、套细胞淋巴瘤(MCL)4例(3.96%)、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8例(7.92%)、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1.98%)、滤泡细胞淋巴瘤(FLL)1例(0.99%)、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1例(0.99%)。在101例患者中可随访89例(存活49例,死亡40例),中位生存时间29(1-173)个月。89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为58.4%,5年为52.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04)、病变部位(P=0.002)、病变大小(P=0.011)、胃肠道淋巴瘤Lugano分期(P=0.003)、IPI评分(P=0.000)、病理细胞表型(P=0.000)、病理类型(P=0.006)等因素在不同亚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肠道淋巴瘤Lugano分期、IPI评分和病理类型。结论:胃肠道淋巴瘤Lugano分期、IPI评分和病理类型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国际预后指数(IPI)在中国人群MALT淋巴瘤患者中的适用性,并比较不同风险分层方法对MALT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129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计算并比较MALT-IPI与IPI不同分层分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129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6岁(22~82岁),其中胃MALT淋巴瘤53例(41.1%),肺MALT淋巴瘤33例(25.6%);Ann ArborⅠ~Ⅱ期71例(55.1%),Ⅲ~Ⅳ期58例(44.9%)。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1~378个月)。总体5年PFS为69.41%,5年OS为90.23%。IPI评分低危、中低危和中高危/高危组患者5年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LT-IPI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患者5年OS、PFS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T-IPI评分适用于中国人群;相较于IPI评分,MALT-IPI评分对MALT淋巴瘤患者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Ann Arbor分期,Ⅰa期为22例(44.90%),Ⅰb期为6例(12.24%),Ⅱa期为14例(28.57%),Ⅱb期为2例(4.08%),Ⅲa期为3例(6.12%),Ⅲb期为1例(2.04%),Ⅳa期为1例(2.04%)。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40例,占81.63%,T细胞来源9例,占18.37%。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4%、81.63%、73.47%。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肿瘤数目、首次治疗疗效、国际预后指数(IPI)均为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IPI是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IPI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110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 W  Wang J  Jing HM  Wang JJ  Liu Y  Zhao W  Chen YP  Ke XY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0):652-655
目的 探讨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病理分型、预后因素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相关因子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110例患者男女比例1.56∶1,中位发病年龄58.5岁.发病部位以胃为主,其次为小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主要类型.可追踪病例75例.5年累积生存率62%,中位生存期36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胃与肠道的NHL预后相似(P>0.05),MALT型预后好于DLBCL型(P=0.003).PGI-DLBCL中生发中心(GC)与non-GC的比例为1∶2.82.3种主要的治疗方式中手术联合化疗与单纯手术、单纯化疗相比病死率最低.疾病进展死亡占总病死率的51.7%.结论 本组PGI-DLBCL患者中non-GC比例升高,5年总体生存率较DLBCL总体生存率低;治疗应首选联合化疗,手术仅用于局部并发症的治疗及对巨块型病变的控制;系统性治疗后的患者仍需巩固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50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年龄58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腹部胀痛不适多见。Ⅰ-Ⅱ期患者占6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胃淋巴瘤和肠道淋巴瘤间的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差异。58%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74个月。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65.9%和61.8%。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ECOG评分、B症状、发病部位、治疗方法均与生存期无关,IPI评分、分期、LDH、细胞表型及病理类型与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B细胞淋巴瘤预后明显好于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3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多起病隐袭,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以腹痛、腹部不适、体重减轻、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Musshoff分期:Ⅰ/Ⅱ期75例(72.8%),Ⅲ/Ⅳ期28例(27.2%).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9%和6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2);非手术治疗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2.8%,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3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91.2%,抗Hp治疗临床有效率达100%.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4例患者中,5年OS率为75%,5年PFS率为46%.预后相关分析提示:B症状、淋巴结转移、Musshoff分期、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影响患者OS和PFS的相关因素,而Musshoff-ⅢE/ⅣE期、IPI评分>2分、B症状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因素(P<0.05),Musshoff-ⅢE/ⅣE期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不良因素(P =0.027).结论 胃MALT淋巴瘤生存率高,预后良好;建议予以抗Hp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避免手术有创治疗.Musshoff-ⅢE/ⅣE期、B症状或IPI评分>2分是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淋巴肿瘤中心收治的2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1例患者均为初治原发骨淋巴瘤,中位发病年龄40岁,其中19例患者以疼痛起病,9例患者为单发骨病灶。全组有12例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余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6例)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部分患者联合放疗和/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8例临床缓解(CR 15例,PR 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5年PFS、OS率分别为63.7%和67.5%。单因素分析显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利于提高PFS(P=0.045),单发骨病变更有利于提高OS(P=0.015);患者年龄、性别、分期、ECOG评分、LDH水平、B症状、放疗对PFS、OS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骨淋巴瘤发病年龄较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最常见病理类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是否单发骨病变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与继发胰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原发胰腺DLBCL 12例,继发胰腺DLBCL 68例。与原发胰腺DLBCL相比,继发胰腺DLBCL患者结外受累数目较多(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较高(P=0.013)。原发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0和0.0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5)和双表达(DE)(P=0.017)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1)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29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PIM1、SGK1、BTG2、FAS、MYC和MYD88在胰腺DLBCL患者中的突变率大于20%,其中PIM1突变(OS:P=0.006,PFS:P=0.032)和MYD88突变(OS:P=0.001,PFS:P=0.017)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较差的OS和PFS相关。结论原发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的生存无显著差异,IPI评分中高危/高危、DE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PIM1、SGK1、BTG2、FAS、MYC和MYD88是胰腺DLBCL中常见的突变,且具有PIM1及MYD88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与继发胰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 其中原发胰腺DLBCL 12例, 继发胰腺DLBCL 68例。与原发胰腺DLBCL相比, 继发胰腺DLBCL患者结外受累数目较多(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较高(P=0.013)。原发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0和0.0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5)和双表达(DE)(P=0.017)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1)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29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 PIM1、SGK1、BTG2、FAS、MYC和MYD88在胰腺DL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到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病例84例,中位随访21(1-123)个月,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8.9%和5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EBVDNA拷贝数、LDH水平、IPI评分、ECOG评分、Ann Arbor分期、首程缓解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OS和PF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化疗方案仅对PFS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程缓解、LDH水平及ECOG评分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的OS和PFS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DH水平、ECOG评分和首程缓解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了解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确诊的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2例、女25例,中位年龄58(14 ~86)岁,常见发病部位为肺及支气管(17例,29.8%)、肠道(16例,28.1%)、涎腺(8例,14.0%)、眼及附属器(7例,12.3%)等.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35例(61.4%),Ⅲ~Ⅳ期者22例(38.6%),淋巴结受累者26例(45.6%),多个结外器官受累者7例(12.5%).5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66.0%,总反应率85.7%.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和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1.6%和77.7%.单纯手术组、单纯化疗组、手术+化疗、手术+化疗+放疗组5年OS率分别为87.5%、100.0%、90.2%和100.0%,5年PFS率分别为62.3%、80.0%、90.2%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者复发率高(22.3%).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起病呈播散性,患者治疗反应率高,预后好,各种治疗方法的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手术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正规治疗的53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诱导化疗,评估疗效,观察临床特征、生物学指标对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46(25-77)岁,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活检确诊47例,手术诊断为6例。Lugano分期Ⅰ/Ⅱ1期26例,Ⅱ2/Ⅳ期27例。25例患者接受RCHOP方案诱导化疗,28例接受R-DA-EPOCH方案诱导化疗。42例达完全缓解,3和5年OS率分别为77.4%、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IPI评分、Lugano分期、病变大小影响PGDLBCL患者的O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高及Lugano分期晚者预后差。晚期患者R-DA-EPOCH方案的5年OS明显优于RCHOP方案(P=0.035)。结论: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是治疗PGDLBCL的基石,IPI评分及Lugano分期是影响PG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叉头转录因子3(FOXP3)和程序性死亡1(PD-1)蛋白表达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记录本院收治的54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和治疗方案。采集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微环境相关的预后因子CSF-1R、FOXP3及PD-1蛋白表达,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及其小编码的mRNA(EBER);探讨CSF-1R、FOXP3及PD-1 3种蛋白表达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影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4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CSF-1R~+22例(40. 74%),FOXP3高表达28例(51. 85%),PD-1~+9例(16. 67%)。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EBER和FOXP3蛋白表达是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因素(均P 0. 05);临床分期(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BER、CSF-1R和FOXP3蛋白表达是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因素(均P 0. 05)。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发现,EBER状态是霍奇金淋巴瘤患者PFS、OS的影响因素(P 0. 05); FOXP3蛋白表达是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 0. 05); Ann Arbor分期、CSF-1R蛋白表达均是患者OS的影响因素(均P 0. 05)。结论:CSF-1R、FOXP3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密切联系,可为该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cl-2、C-myc蛋白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2例DLBCL组织标本中C-myc、Bcl-2、CD10、Bcl-6、MU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卡方检验统计分析:bcl-2在患者的临床分期、IPI评分及病理分型之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 C-myc在患者的临床分期及IPI评分之间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 bcl-2和C-myc蛋白共表达和非共表达在患者的临床分期、B症状及IPI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IPI评分、病理分型、bcl-2蛋白表达及bcl-2/C-myc共表达与患者的平均OS及平均PF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原发部位、C-myc蛋白表达的平均OS和平均P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COX多因素分析:DLBCL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和bcl-2蛋白与OS之间的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DLBCL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与PFS之间的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IPI评分、病理分型和bcl-2蛋白可以初步判断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和Bcl-2蛋白的表达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C-myc的单独表达尚不能作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177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分期Ⅲ-Ⅳ期(P=0.004,P=0.029)、ECOG评分2-4分(P=0.003,P=0.042)、结外受累 1处(P=0.000,P=0.031)、异常升高的LDH值(P=0.000,P=0.046)为影响患者OS与PFS的危险因素;B症状(P=0.020)、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20)仅影响患者OS。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44)及分期(P=0.046)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期(P=0.029)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年龄调整的IPI(aaIPI)评分2-3分的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P=0.000,P=0.000)与PFS(P=0.013,P=0.000)更差。结论:异常升高的β2-MG值是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OS的独立因素,分期是影响患者OS与PFS的独立因素。aaIPI评分2-3分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与PFS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型NK/T淋巴瘤(ENKTL)患者放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1例初治ENK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ROC曲线确定NLR阈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5. 5)和高NLR组(NLR≥5. 5),分析两组临床特征,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低NLR组累计生存率高于高NLR组(P 0. 05)。治疗前外周血NLR≥5. 5与国际预后指标(IPI)、韩国预后指标(KPI)及NK/T淋巴瘤预后指标(PINK)均不是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NLR危险比(HR)值高于IPI、KPI、及PINK。结论治疗前外周血NLR是ENKTL的简易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勾红峰  陈心传 《华西医学》2010,(11):1960-1963
目的对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治、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17例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细胞型9例,T细胞型8例。17例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患者的穿孔部位:大肠7例,小肠7例,回盲部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除2例穿孔前行化疗的患者以外,其余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有14例获得随访结果,6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术后接受化疗者7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23.6%、11.7%,仅1例生存期超过5年。结论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术前诊断困难,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会诊病例中原发扁桃体淋巴瘤的病理类型、构成比率以及疑难会诊病例病种。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213例原发扁桃体淋巴瘤的会诊病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并与国内外原发扁桃体的淋巴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3例原发扁桃体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12例(99.5%),霍奇金淋巴瘤(HL)1例(0.5%)。NHL中B细胞来源183例(85.9%),T细胞或NK细胞来源29例(13.6%)。NHL中,检出率构成比居前5位的分别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LBCL-NOS)138例(64.8%),滤泡性淋巴瘤(FL)12例(5.6%),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12例(5.6%),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1例(5.2%),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PTCL-NOS)9例(4.2%)。本组病例中HL仅1例(0.5%),为经典HL-混合细胞型。病变部位:左侧93例(43.7%),右侧96例(45.1%),双侧24例(11.2%)。结论 213例原发扁桃体淋巴瘤的会诊病例中,包括209例已明确分型和4例未能明确分型病例。已明确分型的病例共12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中,NHL发病远多于HL,B细胞淋巴瘤中以DLBCL-NOS最多见,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中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多见,HL罕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正规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病理类型、国际预后指数(IPI)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收集2004-2011年在本院接受R-CHOP21≥6次化疗的DLBCL患者116例。分析单纯化疗及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的疗效,以及不同免疫病理类型、临床观察指标如IP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a-羟丁酸脱氨酶(HBDH)等因素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包括对总体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接受R-CHOP21方案治疗的116例DLBCL患者5年OS为72.4%,其中30例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nn 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30例移植组患者预后较86例单纯化疗组好(5年OS为82.5%vs 69.0%,5年PFS为77.1%vs 68.3%)(P〈0.05);生发中心(GCB)型组患者预后较活化亚型(ABC)组好(P〈0.05);IPI 3-5分、年龄≥60岁、B症状、LDH升高、HSCRP升高、HBDH升高是预后不良因素(P〈0.05),其中LDH升高、年龄≥60岁、B症状是本研究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R-CHOP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DLBCL患者的预后,GCB型患者预后优于ABC型,B症状、IPI评分、LDH、HSCRP、HBDH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