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您知道吗?吸烟本质上就是一种烟草依赖疾病,而对许多烟民来说,吸烟只是一种生活习惯.戒烟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枯燥的戒烟过程中,尝试运用一些小绝招,可能会使您的戒烟之路更加平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戒烟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17例健康男性分为不吸烟组、吸烟组、戒烟组,戒烟组依据戒烟时间分为三个亚组。检测受试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血糖、血脂,比较各组各检测指标差异。结果与吸烟组比较,不吸烟组、戒烟组血清TAOC、SOD升高,MDA降低(P均〈0.05);戒烟组各亚组SO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TAOC、MDA无统计学差异。戒烟2 a后各检测指标基本上同不吸烟组。结论吸烟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戒烟可使其逆转,戒烟2 a以上者体内氧化应激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目前呼吸科住院患者对于吸烟问题的认识及戒烟状况。方法 :由专科护士对于2 0 0 2年 2月至 5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吸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 0名吸烟的住院患者中 72人实施过戒烟 ,其中戒烟 1年以上者 6 2人 (86 % ) ,戒烟失败 10人 ,余 2 8人中从未打算戒烟 19人 ,有过戒烟打算但从未实施者 6人 ,减量吸烟 3人 ,成功戒烟中医生起主导作用的只有 2 3人 (37 1% )。结论 :本组调查吸烟住院患者戒烟成功率较高 ,但是仍有 2 8%的人 ,尽管他们已患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但仍未戒烟。因此应充分发挥医生在患者戒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吸烟和戒烟状态,分析患者戒烟动机。方法对280名目前正在冠心病随访门诊规律就诊的PCI治疗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第一次行PCI治疗的时间、吸烟情况、戒烟和戒烟动机等相关问题。比较各组患者初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年龄。比较不同程度戒烟的患者的吸烟量、戒烟或减少吸烟动机的差异。结果吸烟组的初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56.7±16.0)岁,不吸烟组初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65.5±9.8)岁,t=-5.457,P=0.000。不吸烟组中被动吸烟者的初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为(61.8±10.3)岁,低于同组内非被动吸烟患者初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66.4±9.5)岁,t=-2.278,P=0.024。到调查的时间为止,只有10%的患者仍维持原量吸烟,83.0%的患者在初次介入治疗出院后戒烟或减少吸烟。戒烟组(91例)每日吸烟量中位数为20(10,20)支,小于吸烟量减少组(26例)的每日吸烟量20(20,30)支,Mann-Whitney检验结果,Z=-2.734,P=0.006。患者戒烟或吸烟的动机多为几个,其中家人、朋友和医生的劝说和担心对心脏疾病产生进一步危害选择比率最高。结论吸烟患者初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明显低于非吸烟患者,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初次介入治疗后戒烟或减少吸烟。医生劝说是最重要的戒烟或减少吸烟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以住院吸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戒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1月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两科室的住院吸烟患者共24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简短戒烟建议)120例,干预组(强化戒烟干预)120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强化式戒烟心理辅导及简单口头忠告两种不同干预方式,并在出院后进行6个月内的电话随访,并跟踪戒烟状况和戒断症状,据自报的戒断情况,确定时点戒烟率、持续戒烟率,判断戒烟干预的效果。结果强化干预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时点戒烟率以及6个月的持续戒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部分戒断症状如焦虑或紧张、体质量增加、渴望吸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吸烟患者实施戒烟干预,尤其是在与吸烟密切相关性疾病的科室,可行且有效;强化戒烟干预较简单戒烟干预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吸烟是一种慢性疾病 可能很多抽烟的人认为戒烟只是改变一种习惯,不需要找医生看病。实际上,吸烟不仅仅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而且是一种慢性尼古丁成瘾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烟草依赖归于慢性高复发性疾病行列。  相似文献   

8.
韦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37-2739
目的分析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COPD)的关系及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老年男性实验志愿者,其中处于病情缓解期的COPD组患者60例,健康者120例。健康者包括健康吸烟组60例与健康非吸烟组60例。COPD组又分为已戒烟(1年以上)组30例,未戒烟组30例。检查患者肺功能指标,COPD戒烟、COPD未戒烟组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分析吸烟与COPD发病的关系及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COPD组与吸烟、非吸烟组相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FEV1%预计值明显低于吸烟、非吸烟组(P<0.05);COPD患者中戒烟组FEV1/FEC及FEV1%预计值高于未戒烟组(P<0.05);COPD戒烟、COPD未戒烟组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显示COPD组FEV1改变率高于COPD未戒烟组,COPD戒烟组FEV1阳性率(31.2%)较COPD未戒烟组(21.8%)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COPD的重要发病因素,对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影响,及早戒烟对延缓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吸烟和戒烟状况以及对于吸烟与疾病关系的认知情况,分析目前仍在吸烟患者戒烟失败的原因,为指导戒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由呼吸科专科医师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0年7月至2010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患者270例,男性67.8%,平均年龄(64.3±10.8)岁.吸烟者41.1%,被动吸烟者29.3%,其中目前吸烟者19.6%,曾经吸烟者21.5%.19.3%伴发其他疾病.目前吸烟者中,71.7%知晓所患疾病与吸烟相关,43.4%曾尝试戒烟.所有吸烟患者接受过医师戒烟劝告的为78.4%,戒烟成功患者中77.6%经医师劝导戒烟.目前吸烟患者接受过医师戒烟劝告的为79.2%,其中59.5%认为医师的劝告和建议对其戒烟有帮助.结论 糖尿病患者目前吸烟率仍较高.研究结果提示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戒烟的宣教,医师劝导戒烟的方式和内容还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吸烟及戒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至2005-12行CABG 2 570例患者资料,其中有吸烟情况记录者共2 486例,按照术前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1 457例)和不吸烟组(1 029例),其中吸烟组根据术前1个月是否戒烟分为戒烟者(409例)及未戒烟者(1 048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吸烟及戒烟与住院期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接受CABG时年龄较小,男性患者占比例更高,体重指数较高,心肌梗死史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史高,较少合并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合并二尖瓣反流史低,射血分数低,较少应用体外循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3.2%vs 1.6%),呼吸机辅助时间增加(8 h vs 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组(包括术前戒烟和未戒烟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1.91倍(95%可信区间1.03-3.56);未戒烟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2.30倍(95%可信区间1.19-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吸烟组与不吸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术前未戒烟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应鼓励患者及早戒烟,戒烟有助于减少CABG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 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吸烟患者在接受戒烟健康教育后随访观察12个月,按戒烟效果分为戒烟有效组(n = 156)和戒烟无效组(n = 188),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戒烟效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患病率高及既往每日吸烟数量少(≤10 支/d)的人群戒烟有效率显著增高(均P<0.01);独居及接触吸烟的患者戒烟有效率显著降低(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独居、接触吸烟者及每日吸烟数量少均是戒烟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和每日吸烟数量少能提高戒烟有效率,而独居和接触吸烟者降低戒烟有效率。 结论 患者患有严重疾病有利于提高戒烟有效率,但独居和接触吸烟者不利于提高戒烟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男性吸烟、戒烟及不吸烟人群的肺功能改变及6 min步行距离(6MWD)情况。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9年6月沈阳市、本溪市、朝阳市、抚顺市、鞍山市、锦洲市6个地区10 164例健康成年(35~80岁)男性,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体检,填写问卷后6个月内每隔2个月按常规方法进行肺功能和6MWD测定。结果FEV1、FEV1/FVC%、RV/TCL指标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EF指标吸烟组与戒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戒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D指标吸烟组与戒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戒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10年以下与戒烟10年以上比较,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者在尚无临床症状时,其肺通气功能已有所降低,尤其是小气道功能,亦即导致肺的储备功能明显降低;戒烟后肺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改善程度与戒烟时间长短有关;因此建议不吸烟,吸烟后应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13.
北京’96国际戒烟竞赛一年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国际戒烟竞赛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由芬兰公共卫生国立研究院协调,共23个国家参加的运动。中国是第一次参加,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开展此活动。北京有5,961名吸烟者登记,覆盖了5个城区,约367万人。一年后随机抽取1,777人随访,应答1,647人,占92.7%。回答完全戒烟的人都对证明人进行了核实,有100人在登记时就不吸烟,分析时剔除了。一年戒烟率男性为30.6%,女性为48.3%。戒烟率与以往戒烟次数无关,与戒烟目标有关。年龄大、戒烟决心大、婚姻状况好的戒烟率高。吸烟年限长、吸烟支数多的戒烟率低。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戒断症状和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一份名为《媒体在促进和减少吸烟中的角色》的详尽报告,报告指出大众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鼓励人们开始吸烟.也可鼓励人们戒烟或者阻止孩子开始吸烟。换言之,如何应用媒体促进戒烟.如何控制媒体对人们吸烟的诱导作用.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了。  相似文献   

15.
<正> 对心脏及动脉来说,吸烟无疑有害。所以,无论您何时选择戒烟,都不会迟;即使在心脏病发作后,选择戒烟还是对身体有益的。2009年12月发表在《美国的心脏病学》杂志上的来自以色列研究人员的报道表明:通过对在1992年首次心脏病发作的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习惯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吸烟患者戒烟行为的因素。方法对133例出院的冠心病吸烟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调查。结果患者的健康知识、医务人员的戒烟宣教、疾病治疗方法的不同及家庭成员支持程度对戒烟行为有影响(P〈0.005)。结论患者的健康知识、医务人员的戒烟宣教、疾病治疗方法的不同及家庭成员支持程度是冠心病吸烟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应呼吁媒体加大"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医务人员加强戒烟知识的宣传,为社会营造一个美好的控烟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吸烟量、不同吸烟持续时间吸烟及戒烟对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及其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吸烟和戒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长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小量吸烟组、短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大量吸烟后戒烟组,每组各8只,用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 mRNA及其蛋白在各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ICAM-1 mRNA及其蛋白(1.45±0.98,8.83±0.77)水平比较,长期大量吸烟组(6.93±1.44,19.22±0.22)、短期大量吸烟组(2.92±0.67,12.91±1.31)、长期小量吸烟组(4.76±0.68,14.03±2.39)、长期大量吸烟后戒烟组(4.84±0.94,14.95±1.82)表达均明显升高,以长期大量吸烟组最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长期大量吸烟组相比,长期小量吸烟组、短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大量吸烟后戒烟组ICAM-1 mRNA及其蛋白水平均低于长期大量吸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引起大鼠气道上皮细胞ICA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并随吸烟时间和量的增加其表达增加,戒烟后其表达可下降.提示戒烟可减轻气道炎症,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戒烟效果及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即使您从不烟,您身边的朋友亲戚肯定也有烟民。中国有3亿多吸烟者,占全世界吸烟者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据2010年中国"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的数据,近三分之一(28.1%)的人口吸烟,占男性的52.9%,占女性的2.4%;20-34岁吸烟者中半数以上(52.7%)在20岁前开始每天吸烟。在中国,烟草每年  相似文献   

19.
被登记纳入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常不适并寻求改善健康的方法.此时,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有利于健康、减少危险的措施.对卫生工作人员来说,可采用既不复杂又不费时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戒烟.在处理治疗结核病的全过程中,反复对患者进行简短的忠告可提高戒烟率.所有吸烟的需要均需确认,戒烟的理由也要说明.将考虑要戒烟的患者纳入框架组织.假如患者作出目前不戒烟的选择,则要求在下一次随访时再考虑,并提出应注意避免在他人在场时吸烟.想戒烟的吸烟者可与之讨论有关戒烟的策略,以防因发生强烈渴求吸烟(烟瘾发作)而停止戒烟,有条件时,可推荐采用一些有利于戒烟的替代药物.因为简短忠告是重复进行的,因此,无论对已戒烟或正要戒烟的患者都可增强其戒烟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124名呼吸科门诊吸烟患者吸烟问题问卷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呼吸专科门诊吸烟患者戒烟意向和状态。方法 :根据事先设计的表格由呼吸专科医师对 12 4名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吸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12 4名吸烟者中 12 3人(99 2 % )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85人 (6 8 5 % )患有与吸烟相关疾病。 2 31人从未想过要戒烟 ,2 0人虽然想过戒烟但一直没有实施 ,两者合计占 41 1%。 73人实行过戒烟 ,但其中 5 2人没有成功 ,仅 2 1人戒烟时间≥ 1年。 3 72人曾经接受过来自医生的戒烟建议 ,但是多为简单劝告缺少具体指导 ,效果不理想。结论 :吸烟是引起COPD的重要原因。必须高度重视控烟工作 ,今后应深入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 ,并注意说明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特点 ,同时应摸索出一些符合国情并为吸烟者乐于接受 ,易于实行的戒烟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