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泻要方[1]最早见于《丹溪心法》[2],主治痛泻。后人在实际运用此方时总结出本方的功效为补脾泻肝、缓痛止泻,主治脾虚肝强之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该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4味药组成。方中白术味甘而苦,甘能补益,苦能燥湿,为补益脾胃之气、燥湿化浊止泻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既能酸敛收涩,又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和胃。防风胜湿止泻、疏肝理脾。全方补中有泻,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气机调畅则痛泻自止。1防风在痛泻要方中作用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2.
崩漏     
崩漏一证,轻者,淋漓不断,为“漏下”;重者,突然大下,为“崩中”。此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如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亦必成漏。崩漏主要是五脏生理功能失调,致使体内阴阳和气血互不平衡而发病。崩家对崩漏病理的论述不同,一主张龙雷相火,肝肾虚阳泛滥;一主张脏腑亏损,冲任之脉气血皆虚;一主张虚实两端皆可成崩,虚而腹痛,血住则痛止,淤而腹痛,血行则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病中成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出152种中成药(含同一中成药不同剂型),筛选出97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成药,并用SPSS 22.0软件按高频中药、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将中成药中所含的中药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高频中药以山楂、黄芩、黄连、丹参等为主。功效分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无明显规律,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心、脾为主。结论: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应当选择性味为甘温(热)、甘寒(凉)、苦温(热)、苦寒(凉)、辛温(热)、辛寒(凉),归肝、肾、心、脾经类的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方法为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具体包括补虚治本为补气血、肾精、调整肝肾阴阳,泻实治标为清肝火(热)、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4.
塞流、澄源、复旧为经典的治崩三法。塞流止崩以迅速止血为目标;澄源治本根据其病机虚、热、瘀,施以补虚、清热、逐瘀之法;复旧重在调补肝、脾、肾三脏。此三法的目的是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君临  杨娜婷 《中医学报》2020,35(4):761-764
《难经》第七十五难提出东方实、西方虚之病证,首创以泻南方、补北方的方法来治疗,还提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难的病机为东方实、西方虚,肝、肺两脏的自身本质决定了肝易实而肺易虚,并无其他脏器因素的影响,且当以东方实为主、为标,西方虚为次、为本;泻南方、补北方可从多个角度达到治疗东方实、西方虚的目的,前期应侧重于泻南方治东方实,后期应侧重于补北方以治西方虚。"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中母均为水(木之母),子均为火(木之子)。"子能令母实"与泻南方相对应,指泻南方火,使南方火虚,水更容易克火,水的消耗减少了,是为"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与补北方相对应,指补北方水,北方水盛则克火之力大,火气更虚,从而"母能令子虚"。"治虚"为治西方虚及北方虚,具体做法则是补北方水,通过子不食母,补北方水的同时使西方金慢慢恢复。泻实容易而补虚难,泻南方待东方木实证已去,仍需继续补北方,缓缓图之,西方金、北方水充足,方才使东方实、西方虚的情况不再容易发生,故言"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  相似文献   

6.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上卷之脾胃胜衰论,并且本方为该书治疗脾胃病的代表方剂之一。李东垣将该方定名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与他本人的学术思想密不可分的。他认为“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而饮食不节则伤胃,劳倦过度则伤脾,脾胃受损使受纳运化失职,元气不足,终致阳气下陷,阴火上乘。故东垣以补脾胃,泻阴火,升下陷之阳气为法,创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于方名中之“阴火”二字,历代医家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一般大热烦渴宜用寒凉的实火;有人认为是常见阴虚发热而用滋阴的虚火;尚有医者认为是“阴盛格阳”的假火。我们更推崇如下一种观点:即阴火为饮食,劳倦失于调节,致伤脾胃,脾胃中元气下陷所导致肾肝的相火离位,上乘脾胃,干扰心包,所以谓之阴火;手足厥阴经脉上下相连,故又称“包络之火”。  相似文献   

7.
皮的药用     
韦丰 《开卷有益》2014,(11):57-57
<正>秦皮又名皮、秦白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选取己栽种5耀8年的植株,树干直径达15厘米以上的,于春、秋两季剥取树皮,切成30耀60厘米长的短节,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入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的功效,用于治疗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等症。《本草纲目》载:"皮,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痫、崩、痢所宜,而人秦皮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关于文中的“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有谓正治:虚者按虚证治疗,即补不足;实者按实证治疗,即损有余。有谓指误治: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虽然均认为虚证宜补,实证宜泻,但从文字解释方面看,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9.
1.开阖有法,贵应病机崩漏为血病,血得热则溢,因热致溢者,是开泄太过。而冲任受损,脾气虚弱,中气下陷,血分虚寒等,不能统血摄血者,则属固摄无权。致崩漏之热乃为虚火。识辨开阖,病机在握,治疗就可执简驭繁。因于热者,清而止之;因于寒者,温而止之;因于虚者,补而止之;因于实者,泻而止之。  相似文献   

10.
芍药辨用需知理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芍药的概说《本草纲目》载:“芍药,本经中品。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其气味苦,平,无毒。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人血药以醋炒耳”。芍药同白术补脾,同芎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当归补血,以酒炒补阴,同甘草止  相似文献   

11.
补气生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则会出现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如兼中气下陷,则能导致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如气虚不能摄血,则能引起便血、崩漏。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所以可用于上述诸症,须随不同的气虚表现而相应的配伍。  相似文献   

12.
补虚泻实原则是针灸临床中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补虚即扶正,泻实即祛邪。《素问·通评虚实论》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可见,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虚者宜补,实者宜泻。《灵枢·经脉》日“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是针对虚、实两证制定的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证)是指不在月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绩淋漓不断出血而言的。来势急,血量多者为崩;来势缓而淋漓不断者为漏。二者可互相转化:久漏中气下陷,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胞脉虚衰,亦必成漏(脾漏)。此证多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常见有血热崩漏、气虚脾漏、肝肾阴虚崩漏、血瘀崩漏等类型。辨证:可按月经期提前、错后及血量之多少以辨寒热;按经色及月经性质,以辨虚实。例如月经提前量多,色深质粘者,属血热;月经托后量少,色淡质稀者,属气血两虚;色淡质稀,小腹冷痛  相似文献   

14.
<正>推拿是以中医基本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为依据,以补虚泻实、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在治疗上分为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在临床操作中强调补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运用推拿补泻治疗疾病的记载,《灵枢·刺节真邪》~[1]:"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  相似文献   

15.
董克勤教授认为,肾主生殖,为月经之根本,肾气受损,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导致子宫藏泻失常,发为崩漏.血瘀既为崩漏的致病机理,又是病理产物,并提出以通因通用之化瘀清宫法为主,配合补虚、温经、清热、养阴等法治之,使“虚者补之”“热者清之”“郁者疏之”“寒者温之”,瘀血祛而新血安,常可收到不止血而血自止之效.  相似文献   

16.
作者参阅古典医著,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详细阐述了《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深刻含义,认为“东方实,西方虚”是一典型的、因五行生克逆乱而致的肝实肺虚症,“泻南方,补北方”的治法则符合“亢则害,承乃制”之旨,其中既有“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的理论,又体现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临床意义极大,供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金甲软坚散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是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验方。临床运用根据病情而分"虚"、"实"的治法,采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并结合"见肝之病,则知肝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的治疗原则,取得临床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唐氏治血四法,止血以调气为主,侧重泻实降逆,不废补虚升陷;消瘀分别部居,强调“瘀血去则新血已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宁血首当宁气,着意澄本清源,调和脏腑气机;补虚(血)以补脾为主,补肝为要,补肺为先。  相似文献   

19.
泄泻医案     
叶××,男,32岁,初患泄泻,医用五苓等药分利而不效,有用辛香消导而更剧,有以为脾虚,用四君子汤加减,有以为中虚下陷,用补中益气升补中阳,均不中肯,循至水阴更亏,舌光、微渴,旋投以白芍、生地育阴之药,而手足冷冻,谷食不消,更以为肾火虚衰,而投以桂附扶阳之品。寒凉温补,服之迨遍,均无寸效,病经多时,已奄奄一息矣。后求余诊治,视其脉,两尺皆虚细弱而无神;视其舌,光红而略干涸;问其症,手足厥冷,完谷不化,所泻无臭秽之味,所食只一二匙,时或呕噁。此症经久不愈,寒热补泄遍投,未有执中之道,其尺脉虚弱,手足冷冻,泄泻多时,舌色光红,此系肾中水阴既亏,阳火无以维系,因而阳亦不足,非偏于一阴一  相似文献   

20.
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名中医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经验,分为中气下陷和阴虚湿热二大类阐明其理法方药的特色:劳伤中气、上下交病者,选用益气聪明汤加减,补中升阳,既止下焦之带下、又治上焦头晕心悸之患,一法两美。阴虚湿热者,以清透阴分伏热为关键,佐以养阴、化湿,选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这两个治法,为章老独到的经验,在临床反复验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