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本术式皮瓣血循环特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皮瓣远端蒂部予以结扎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0例、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缺损6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6例,均将皮瓣近端小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结果:16例皮瓣术后均成活,无静脉同流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改变了皮瓣血液循环模式,扩大了该皮瓣的修复范围及能力,能够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总结足踝部恶性肿瘤手术缺损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经验。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将6例足踝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变广泛切除后,对其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及骨外露创面,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4年,平均(17±4.3)个月。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满意,足趾及踝活动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术后缺损创面,手术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31例,切取皮瓣范围5cm×6cm~12cm×1ce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术后26例(83.9%)逆行皮瓣全部成活,5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清创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技术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不牺牲主要血管,成活率高,便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7.
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较为常见 ,临床处理多采用游离植皮及各类皮瓣修复 ,我科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 6例 ,效果满意。1 一般资料本组共 6例 ,伤情、手术取皮瓣大小、蒂长及手术结果见表 1。表 1 6例病人的一般资料例号性别 年龄(岁 ) 伤情 皮瓣大小(cm) 蒂长(cm) 手术结果1男 4 8足跟溃疡 6× 511部分坏死2男 34内踝溃疡 4× 59完全成活3女 36创伤后跟骨外露 6× 4 10完全成活4女 33外踝溃疡〗5× 510完全成活5男 2 7足背烫伤疤痕 8× 6 18完全成活6男 2 3足背烫伤疤痕 7…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足跟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29例患者用逆行腓肠神经皮瓣,分别修复胫骨远端踝关前侧外侧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及足跟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皮瓣设计在小腿后外侧,以腓肠神经为轴线,其蒂部部转折点在软组织缺损区以近1~5cm出,皮瓣面积最大5.1cm×4.2cm,最小2.5cm×2cm。结果29例的皮瓣中28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比较满意,质地柔软,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质地良好,血运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胫骨远端,踝关节前侧、外侧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26例,术中注意:①增加皮瓣的筋膜蒂的宽度,不小于4~5cm;②腓肠神经内、外侧的皮神经都保留在皮瓣内;③小隐静脉干包含在皮瓣内;④保证蒂部的宽松。结果 26例皮瓣中24例生长良好,2例皮瓣末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结论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靠,能满意地修复足跟、足底大部、足背、踝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振海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8,25(2):134-135
目的研究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跟、足底、足背、踝部皮肤缺损9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创面6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2例,恶性黑素瘤导致皮肤溃疡创面1例,皮瓣面积最大为26cm×12cm。结果8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糖尿病合并足底皮肤缺损创面因清创范围不足足底皮肤术后继续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成功率高,创伤小,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方法。其中有6例皮肤远端达到跖趾关节,皮瓣面积6cm×7cm~15cm×17cm。结果:18例皮瓣中,12例皮瓣远端在跖趾关节近端者完全成活,6例皮瓣远端达到或超过跖趾关节者有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例皮瓣远端小隐静脉与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吻合者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3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清创及VSD治疗后,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清创、传统创面换药治疗后,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行修复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术后感染率、疼痛程度、治疗时间、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6.7%、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7.0±2.6)d、住院总天数(17.2±4.3)d、疼痛程度(3.2±1.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3.3%、(12.0 ±4.1)d、(27.5±5.1)d、(6.1±1.7)分(x2=3.4356,t =3.9887、5.9800、4.9541,均P<0.05).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VSD技术修复软组织缺损,可以显著减少软组织创面感染情况的发生,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治疗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体会。方法:自2004年9月至今对14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结果:其中一例皮瓣远1/3坏死,其余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腓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踺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3,(10)
<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质地良好、有感觉、手术切取操作方便、不损伤主干血管的优点。2009-01—2012-01笔者所在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928岁,平均20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2例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16.0 cm×10.0 cm,最小6.5 cm×5.5 cm,平均11.2 cm×7.4 cm;蒂长4~8 cm,蒂宽3~4 cm。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转移皮瓣血供良好、存活20例,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出现坏死2例,但筋膜层存活,经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外观满意,存活率高,是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10月足背部皮肤缺损患者24例作为治疗组,并以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背部皮肤缺损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麻醉及清创后,治疗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进行修复。结果:治疗组患者皮瓣全部存活良好,皮瓣外观良好,足部功能恢复;对照组有3例患者皮瓣血运不佳,二次手术后,皮瓣存活。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缺损,不需要牺牲主要的血管神经,皮瓣存活较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