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CT引导F经颈椎椎间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扫描定位后用5~7号穿刺针自颈部侧方穿刺,通过相应椎间孔上部达硬膜外侧前间隙,注入胶原酶溶液1200u,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8例均成功,随访6~12月,优良率88.9%,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椎间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有文献报告经硬膜外和前外侧椎间孔入路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ion of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HCID)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性.2001年我们首次提出在影像监视器引导下行椎旁后入路穿刺技术.多年实践证明,经本穿刺技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更加安全、有效.同时文献报告也证明,颈椎旁穿刺至今尚未见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取最低突出节段棘突间为穿刺点,正入将导管推向硬膜外侧壁,斜行置入硬膜外前侧间隙,经造影确定后,注胶原酶1800单位,观察胶原酶溶解术后的结果。结果:76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5年,优良率90.56%,有效率97-38%。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行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能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经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取最低突出节段棘突间为穿刺点,正入将导管推向硬膜外侧壁,斜行置入硬膜外前侧间隙,经造影确定后,注胶原酶1800单位,观察胶原酶溶解术后的结果。结果:76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5年,优良率90.56%,有效率97.38%。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行硬膜外前侧间隙胶原酶溶解术,能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CT/MRI排除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等,在CT导引下,选用16~18G穿刺针,经颈椎前方穿刺至病变椎间隙中央,行盘内注射30μg/ml的臭氧15~20ml。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获得随访临床疗效按Odom’s评定标准评估,其中优6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结论:CT导引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新方法,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配合牵引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经临床和MRI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和颈椎牵引治疗,采用Odom分类系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mo-49mo,治疗效果优良61例,满意13例,无效4例;优良率为94.8%。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配合牵引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优良率高、安全、微创、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00例远期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700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X线监视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对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37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顺延随访术后2~8年7个年度,其远期优良率从93.61%至91.31%,随访各年度优良率间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 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腰椎侧方经皮穿刺达椎间孔,硬膜外腔内注射国产胶原酶11200U。结果 获得分次随访32例,溶核术后平均20个月优良率达78.2%;平均30.5个月优良率降至68.8%。结论 胶原酶溶核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背景:胶原酶溶核是通过对胶原的溶解和消除周围水肿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应用往往采用单一的方案。 目的:评估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后盘内外小剂量注射胶原酶对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的溶核治疗效果。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2005-12/2006-12湖北省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4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病程9.5个月。纳入标准:腰腿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经过2~4周常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CT或MRI扫描证实椎间盘病变存在,突出程度超过椎管前后径50%或压迫椎间孔:病变椎间盘周围无明显椎管骨性狭窄;胶原酶由辽宁味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System2000型等离子发生装置为美国ArthroCare公司产品。 方法:椎间盘穿刺后,先经穿刺针管向髓核内置入射频电极作髓核消融,然后将胶原酶600U溶解于2mL生理盐水中,经穿刺针管向髓核内注入0.5mL,将穿刺针退至纤维环外,经造影或利多卡因试注证实针尖位于硬膜外腔后,再注入1.5mL胶原酶溶液,拔针包扎后严格卧床休息6h。疗效判定优为症状完全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为症状基本消失,能作轻工作或坚持工作。 主要观察指标:注射后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46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胶原酶注射后1周疗效较差,优良率仅为80.4%(37/46);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疗效基本接近,优良率分别达91.3%(42/46)和93.5%(43/46),均未发生出血、腰肌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盘内外小剂量胶原酶溶核治疗可明显提高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胶原酶溶核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文献已有不少报道。大多数采用一侧的椎间孔注射治疗,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用CT检查确诊定位,然后通过硬膜外插管,将胶原酶注入到髓核突出的相应部位,使胶原酶与髓核充分发生作用,溶解髓孩,这比经椎间孔注射法要简便、容易的多,而且安全性大,效果也好。现将32例经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予硬膜外插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注射用胶原酶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每瓶1200U,临用时以生理盐水5ml稀释后注射。穿刺针、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和探讨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采用胶原酶1200u在C型臂X线机电视监控下经椎间孔注入到突出节段的硬膜外腔500例。结果 经随访(平均28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结论 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操作规范,注射部位准确,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CT导引下硬膜外穿刺置管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例,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半个月后恢复原工作。良: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可维持原工作。可:症状及体征有好转,能做轻工作。差: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好转。术后随访3—9个月。结果37例优18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89%。术后3个月复查CT20例,15例突出颈椎间盘影像消失或明显缩小、5例突出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缩小。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导引硬膜外穿刺置管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影像直观,定位准确、优良率高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整造影剂在腰椎间盘和突出物内分布,探讨提高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3例经腰椎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造影组,两组均在CT直视下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成功,针尖(靶点)位于突出椎间盘突出物内.对照组直接注射胶原酶;造影组注射碘海醇0.5ml,突出物显影完整后注射胶原酶;术后1周、3月、6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造影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有效率达90.48%、97.62%,造影组术后6月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原酶溶解术中调整造影剂分布可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实用性强。方法:采用21G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射5~8ml臭氧,浓度为30~50p.g/m1,椎间孔附近5~10ml。平均住院4~5天。结果:共治疗104例,共188个间盘,其中单间盘30例,双间盘55例,三间盘16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3岁,随访3~12个月,优良率为80.8%。与其他微创介入技术比较,突出优势为安全性极高,痛苦极小,操作简便,患者负担明显降低。结论:臭氧椎间盘内注射对椎间盘突出及膨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肩臂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是近年来临床工作积极探索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在数字减影(DSA)下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症是临床具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之一。我们从2000年5月开始在数字减影下采用颈部硬膜外侧前间隙穿刺。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例取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胶原酶及三氧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4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X线引导下行突出椎间盘穿刺,穿刺成功后盘内予70℃、120 s ,80℃、120 s ,90℃、60 s分别射频热凝,盘内注入胶原酶400 U ,在盘外注入三氧5 ml ,浓度为20μg/m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1.3%(42/46例)、95.6%(44/46例)、95.6%(44/46例),差异无显著意义,总有效率为95.6%(44/46例)。结论射频、胶原酶及三氧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精心的护理是此项技术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退行性变以颈椎间盘突出症、小关节退变、椎间孔狭窄多见。而颈椎病神经根刺激症状常与椎间孔狭窄有关[1]。X线和CT都可用于颈椎退行性变的诊断。本文着重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的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18.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帝的4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矢状面及横轴面MRI表现。结果:本组颈椎间盘突出93个,脱出16个,膨出30个,矢状位显示硬膜囊及颈髓前缘受压、椎管狭窄的程度;横轴位显示突出或脱出髓核部位及位置,囊和神经根受压、黄韧带肥厚及椎管、椎间孔狭窄的情况。结论:MRI检查为颈椎间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学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机)引导下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L4/L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在DSA机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经造影剂伊索显(isovist)和局部药证实穿刺针进行L4/L5硬膜外间隙或L5/S1硬膜外侧隐窝后注药。结果:DSA机能清晰显示腰椎棘突、横突、椎体、椎板、椎间孔、上下关节突和侧隐窝解剖结构,硬膜外腔显影清晰。三周及一年优良率分别为57%和73%,有效率为92%。结论:DSA机引导硬膜外腔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具有定位和注射部位准确可靠,无明显并发症的特点,提高了溶盘术的安全性;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目前的穿刺注射方法主要有盘内、盘外及盘内外联合法,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我们探索了一种经椎板间孔直接穿刺入椎间盘突出物内行髓核溶解术的新方法,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