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的患者中,15%~20%是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本院已开展的颈动脉狭窄的PTAS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11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均接受自膨胀支架置人手术。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LA)或脑梗塞。术中均采用脑保护装置(Angiodard伞形滤器)实施脑保护,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支架外鞘将支架释放。结果 所有病人都完成支架置入,治疗后TLA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残余狭窄均低于50%,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脑保护装置下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运用脑保护装置的情况下用颈动脉血管成型和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34例由颈部血管彩色超声,MRA、DSA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在动脉保护伞保护的情况下行狭窄段血管成型及支架置入.结果 34名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可逆性小卒中,4名患者出现血管痉挛,3名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患者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经过积极处理,均未留下严重后果,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都获得改善.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6个月~1年,其中11名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2年不等,复查DSA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无一例复发形成血栓及支架再狭窄.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颈部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应用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颈动脉狭窄28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长鞘或导引导管将导丝或动脉保护伞越过狭窄段至远端正常管径动脉内,之后于狭窄段放置自膨式支架,其中9例应用脑保护装置。狭窄严重者选择球囊预扩7例,后扩2例。结果:本组均成功行颈动脉狭窄腔内支架成形术。本组无脑梗死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恢复良好。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颈动脉狭窄17例,疾病症状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扩张后回撤,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对10例患者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再扩张。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3例患者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3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1例减少70%,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5-13个月(平均9.3个月),无1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DSA随访10例患者无再狭窄(6-12个月),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致残率高,患病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脑卒中的患者中,有20~25%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CS)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TIA和CS可有效预防脑卒中,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已有相当的经验,但治疗高危患者的并发症和疗效仍然有很大的争议,我科自2003年2月-2009年3月治疗了28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胡康 《吉林医学》2010,31(22):3798-379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接受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一过性脑缺血1例,急性动脉闭塞1例;术后3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瘀斑、血肿,经治疗护理均痊愈。术后1个月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完善和充分的术前评价与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慎密的术后监护和观察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发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89-19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5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11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心率减慢,8例患者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均在1周内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头痛,1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于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巢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倒。随访3个月-1年,共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4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血管均成功扩张,术前、术后狭窄段血管管腔分别为(2.84±1.18)mm和(5.86±0.65)mm,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缺血发作,无1例发生再狭窄,3个月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狭窄段管腔内径为(5.84±0.33)mm,与术后即刻狭窄段管腔内径(5.86±0.65)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已行支架治疗患者资料,对其疗效、手术方法和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平均狭窄率(74.7±10.7)%,术后平均狭窄率(12.8±4.7)%;术前NIHSS评分平均19.92±6.42,术后11.35±3.79;4例出现血压偏低、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未有脑梗死及脑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299-301
目的:探讨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风险性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53例患者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62例次,术后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10例,脑高灌注综合征1例,术后半年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及继发脑血管事件。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症,控制好危险因素,及时识别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丁晴  金平  韩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9):2628-263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7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病情观察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  谢延香  张雁  蔡秀丽  孙艳军 《河北医学》2006,12(12):1308-1309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脑卒中,从而导致肢体瘫痪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脑缺血发作及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死。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方法经筛选的32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在路径图指引下将过滤伞放入狭窄远端并释放,视情决定是否行后扩张,对病人随访5-18月,平均10.7月,均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果无手术失败,支架定位准确。32例共41处狭窄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41枚,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至(15±8)%。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355例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Li SM  Zhu FS  Miao ZR  Wang ML  Hua Y  Li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03-807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与并发症。方法 对35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对全部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凝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72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283例患者中有202例患者采取预扩张,占71.38%;66例采取后扩张,占23.32%;3例未扩张。结果 355例患者中,术中一过性心率下降占25.07%;术中微栓子脱落5例,其中3例治疗后好转,2例留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术后颅内出血死亡2例,占0.56%。256例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占84.77%;对260例患者进行了随诊,占73.34%。再狭窄11例,占4.23%。结论 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对术后脑血管的过度灌注导致脑出血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颈动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6例(狭窄≥50%,NASCET法测定),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26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有一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7例出现术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症。均经治疗后恢复,无一例出现脑梗塞、TIA,术后随访6~12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显示无再狭窄发生。结论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 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