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评价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68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B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眼压变化、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A组平均眼压为(15.3±3.5)mmHg,B组平均眼压为(15.9±3.6)mmHg,(P〉0.05)。术后1周内低眼压浅前房,A组5.6%、B组9.4%;脉络膜脱离A组2.8%、B组6.3%;滤过泡渗漏A组5.6%、B组6.3%。结论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改良式双层高位结膜瓣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探讨减少滤泡渗漏、浅前房、葡萄膜炎症反应及非功能性滤泡形成等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采用双层高位结膜瓣,结膜切口距角膜缘9mm以上(9~15mm),分层切开结膜及筋膜并分层缝合,预先虹膜根部切透,以降低后房压力,足够大的周边虹膜切除,自角膜表面恢复虹膜,以及术中开始应用阿托品散瞳等。结果 通过190例289眼的改良式小梁切除术,经过平均3.1年随访,眼压控制率为90.66%,功能性滤泡占89.27%。视野改善率为33.33%,浅前房发生率为28.03%。结论 本组小梁切除术的几点改良,设计合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膜下麻醉进行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60例青光眼患上方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0.2-0.3ml后完成小梁切除手术全过程。结果:260例患术中无疼痛感觉,眼球制动理想,术眼及全自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膜下麻醉对于下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成云翠  乔锋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405-2406
目的:比较两种结膜瓣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132例148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分为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64例72眼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68例76眼两组,术后随访6~12mo,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两种术式在术后成功率及术后降眼压效果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能得到更理想的滤过泡。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表现出更多的并发症,如晚期滤过泡渗漏、低眼压等。

结论: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优于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经结膜下松解巩膜瓣缝线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3例23眼小梁切除后滤过泡扁平、前房较深、眼压偏高者,用0.4%奥布卡因(倍诺喜)或2%利多卡因点眼两次表麻,在滤过泡的结膜面放置复方托品酰胺或盐酸肾上腺素浸湿的棉片2min,夹持10—0进口缝线的缝针避开血管经结膜的表面进针达到巩膜瓣要拆除的缝线处轻轻摆动针刃,缝线即可断开。结果按摩眼球结膜滤过泡隆起,结膜面无房水渗漏,眼压降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解除房水引流的外周阻力,增加滤过功能,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可重复操作,不需设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减少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48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结果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滤过泡形成快,切口愈合快。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60眼眼压均控制在6~18mmHg。结论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中结膜瓣大小对降压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0例已确诊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虹膜周切术,均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术中不用抗代谢药物。1眼做底边长10mm,高6mm等边三角形结膜瓣,另1眼做边长10mm,高6mm矩形结膜瓣(实际面积相当于前眼的两倍),其余手术步骤一致。于术后2d开始,每日测量眼压(非接触式眼压计),裂隙灯检查前房至术后7d拆线。分别于术后0.5,1,3mo复查。结果:患者10例扩大结膜瓣眼于术后全部发生浅前房,对侧无1例发生。其中1级浅前房5例,2级浅前房4例,3级浅前房1例。染色:2级浅前房中1例结膜瓣伤口漏。3级浅前房患眼下方结膜囊见滤过泡隆起。无1例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眼压测量:手术眼眼压均位于4~8mmHg,双眼相差<2mmHg。1,2级浅前房眼行滤枕加压、绷带包扎,3级浅前房眼行美多丽每日散瞳、滤枕加压、绷带包扎,均未口服及静脉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7d拆线时,术眼前房均正常,1例双眼眼压为14mmHg,9例眼压<10mmHg,双眼相差<2mmHg,双眼滤过泡大小一致。术后0.5,1,3mo复查双眼滤过泡无差别,眼压无差别。结论:扩大的结膜瓣并不能更有效的降低眼压,增大有效滤过泡的容积,反而会在术后早期增加滤过过强,眼压低,滤过泡大而弥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术不同结膜瓣滤过泡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眼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跟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袁洁 《国际眼科杂志》2009,9(2):367-368
目的:探讨以穹隆部为基底的不同大小结膜瓣切口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1例66眼,根据结膜瓣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33眼为大结膜瓣(3个时钟范围),B组33眼为小结膜瓣(2个时钟范围),密切随诊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A组(91%)>B组(73%);眼压控制率A组(94%)>B组(76%)。结论:采用以穹隆部为基底的大结膜瓣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从而能更好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的制作方法,观察术后巩膜瓣的大小及缝合与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1例(20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制作4mm×6mm巩膜瓣,巩膜瓣的后缘与巩膜床间作3针跨度为4mm的闭合式缝合,并形成前房,观察术后早期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的形成。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8.53±2.55)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4.9±15.3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9,P=0.0001)。滤过泡:7d内Ⅰ型15眼,7d后~半年Ⅰ型13眼。术后均无前房形成迟缓。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大巩膜瓣的制作及闭合式缝线技术,术后早期前房自然恢复快,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早,眼压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的40例(58眼)进行再次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6-26月。结果手术前平均眼压为(36.62±9.02)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0.21±4.12)mmHg。治疗前后平均眼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51眼(87.93%)获得成功。52眼(89.66%)为功能性滤泡。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结膜囊成形术矫治无眼球性结膜囊狭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几种结膜囊成形手术的疗效。方法 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膜囊狭窄及闭锁87例分别用羊膜、皮肤、自体结膜岛状移植做结膜囊成形术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访6-52月,无继发感染,75例治愈,能放置正常大小义眼片,外观满意,9例好转,能放置较小眼片,3例无效,重新手术。结论 对Ⅰ°、Ⅱ°结膜囊狭窄结膜缺损可用羊膜移植或自体结膜岛状移植,对Ⅲ°和结膜囊闭锁可用游离皮片移植,埋线法穹隆加深术能抵抗术后结膜囊收缩,眼座植入与结膜囊成形术可同期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8/2008-06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共59例59眼,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24例(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巩膜可调节缝线)3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5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12mo。术后第1d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9%(P<0.05)。术后随访12mo时,观察组3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6%),对照组15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2%为多(P<0.05)。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潘绍新  赵桂秋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760-176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显微手术的体会,比较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8/2010-06我院收治的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10例(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14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24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12mo。术后第1d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7%,明显低于对照组30%(P<0.05)。术后随访12mo时,观察组12眼(86%)眼压控制在6~21mmHg,对照组4眼(40%)眼压控制在6~21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40%为多(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手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和巩膜可调节缝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合式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临床效果。方法:青光眼39例42眼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抗代谢药物(MMC)、可调节缝线、术毕前房注入消毒空气后,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形成情况,随访3~24mo。结果:局部浸润麻醉效果好,42眼于3~14d拆除可调节缝线,注入消毒空气术后前房形成快,仅2眼形成浅前房,经处理前房迅速恢复。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提高了青光眼手术成功率,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在治疗严重结膜囊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对31例严重结膜囊狭窄、无法安装义眼的患者行结膜囊成形术,根据结膜缺损范围,将羊膜上皮面朝上移植于植床上,21例同时行下穹隆加深术。结果术后随访6月~3年,失访5例。26例中24例成功,术后能安装义眼;2例失败,术后不能安装义眼。结论结膜囊成形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结膜囊狭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