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活动期血清中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100例,RA患者54例(其中活动期30例,非活动期24例),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类风湿因子(RF)的浓度;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间hs—CRP、RF、ESR有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各期的RF与ESR、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活动期患者血清中hs—CRP明显高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RF在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变化不明显,活动期的RF与ESR、hs—CRP呈正相关(P〈0.05),而非活动期RF与ESR、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hs—CRP比RF更能反映出RA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变化,可作为病情改善和恶化情况的判断,治疗有无效果的观察指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168例健康体检者和60例稳定期、60例活动期RA患者的IL—18水平.同时检测WBC、RBC、HGB、PLT、血沉(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健康体检者、RA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WBC、PLT、ESR、RF、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01)。RA活动期患者PLT、ES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外周血IL-18可能与RA免疫炎症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及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RA患者50例纳入早期RA组,同期40例健康成年人纳入对照组。观察2组血清MMP-3、TIMP-1及HC gp-39水平,比较早期RA组中不同关节损伤程度患者的MMP-3、TIMP-1及HC gp-39水平的差异,探讨MMP-3、TIMP-1及HC gp-39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早期RA组患者血清MMP-3、TIMP-1及HC gp-3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X线损伤组的早期患者MMP-3、TIMP-1及HC gp-39水平较无X线损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8);MMP-3、TIMP-1及HC gp-39水平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C3、C4、ESR和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结论 MMP-3、TIMP-1及HC gp-39水平在早期RA患者中较高,且其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35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RA患者118例,分为活动期组62例和缓解期组56例。同时选取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RA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35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35亚基EBI3和P35 mRNA表达水平。分析血清IL-35水平与DAS28评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关节肿胀数(SJC)和关节压痛数(TJC)等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中IL-35浓度(38.09±16.90)p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82.25±15.82)pg/m L,P0.01)]和缓解期组[(72.96±11.74)pg/m L,P0.01)];依据DAS28评分将活动期组RA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L-35水平(pg/m L)在3组中依次降低(轻度60.95±7.31,中度39.68±9.51,重度28.02±9.16),轻度组与中度或重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SJC、CRP和DAS28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与ESR、TJC、RF无相关性。PBMC中P35 mRNA在RA活动期组中显著降低,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组(0.47±0.18 vs 1.91±1.121.82±0.53,P0.01),但EBI3 mRNA在活动期组(1.62±0.68)、缓解期组(1.48±0.77)及对照组(1.86±1.21)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IL-35水平显著下降,且伴随P35 mRNA水平下降,并与RA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作为RA疾病活动度评价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疾病活动性指标对评估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期疗效的作用。方法14例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初次接受IFX200mg滴注,分别于0h(基线),滴注后3h,6h、24h、3d、7d和14d进行疾病活动性指标评估。主要指标:肿胀关节数目(SJC)、触痛关节数目(TJ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疾病活动指数(DAS)28-CRP、健康评估问卷(HAQ)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SJC、TJC、CRP、ESR、DAS28-CRP、HAQ及RF等指标均在治疗第14天时明显改善,其中TJC在治疗3d后开始减少,SJC和HAQ在治疗7d后改善,CRP和DAS28-CRP于滴注后6h即开始下降。CRP在3d时达到低谷,7d后逐渐回升,14d时仍低于基线水平。结论CRP和DAS28-CRP是反映IFX治疗RA早期疗效的最敏感指标,可作为IFX早期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及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对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清中GPI、RF、CRP及ESR水平,分析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RA的关系。结果 RA组GPI、RF、CRP、ES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PI与RF(r=0.576P〈0.05)、ESR(r=0.411P〈0.05)、CRP(r=0.422P〈0.05)具有明显的正相关。GPI与CRP、ESR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PI与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9.7%[80.2%-99.3%]、72.6%[58.6%-86.6%]和78.1%[65.1%-91.0%]。GPI与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 GPI与RF联合检测提高了RA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评价DFPP对RA的作用。方法RA活动期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PP治疗2~3次,比较单次DFPP前后血RF、CRP和ESR的变化,并观察疾病的活动性与置换出血浆颜色的关系。结果DFPP后RF、CRP和ESR下降率分别为22.55%、57.08%和50.48%,均明显低于置换前(P均〈0.001)。活动期RA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墨绿色混浊,黄绿色清亮;墨绿色者疾病活动指标(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CRP、ESR),均明显高于绿色和黄绿色患者(P均〈0.001)。结论DFPP能明显降低RA活动期患者的RF、CRP、ESR;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颜色深浅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疾病活动性越高,颜色越深且越混浊。  相似文献   

8.
蒲晓英  杨南萍  李敏 《华西医学》2009,(8):2054-205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与血清中白介素-20(IL-20)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IL-20水平。分析IL-20水平与RA发病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IL-2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20水平与其RF、CRP、血沉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2)。结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IL-2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RF、CRP、血沉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无明显相关性。IL-20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提示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C亚族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CCL13)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CP-4的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探讨MCP-4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方法测定40例RA患者、20例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MCP-4水平。分析RA组血清MCP-4水平是否与ESR、CRP、RF及双手放射学检查等指标具有相关性。结果:RA组血清MCP-4水平为(203.79±18.64)pg/mL,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血清MCP-4水平为(207.76±40.37)pg/mL,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MCP-4水平为(125.13±11.08)pg/mL。RA组、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血清MCP-4水平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787),RA活动期患者血清MCP-4水平(214.86±24.46)pg/mL和非活动期患者血清MCP-4水平(190.27±29.11)pg/m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65)。RA组血清MCP-4水平与ESR、CRP、RF及双手X片分期无相关性。结论:RA组的血清MCP-4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但与ESR、CRP、RF及双手X片分期无相关性。MCP4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39例RA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9例设为对照组。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RF水平,以全自动动态红细胞沉降率分析仪测定ESR。统计分析两组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水平、RA与上述血清指标相关性、RA发病危险因素,并统计分析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RA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与ESR、CRP、RF、抗CCP抗体呈正相关(P0.05);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均为RA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为92.31%(36/39)、准确度为94.87%(74/78),均高于单独检测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4种指标的特异度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ESR、CRP、RF、抗CCP抗体水平异常增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减少漏诊及误诊,可为临床及早确定干预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抗CCP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其血清水平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HA)的疾病活动度,骨侵蚀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7例早期RA患者,分别测定抗CCP抗体、IgG-RF、IgM-RF、IgA-RF,并记录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疾病活动度(OAS-28)等临床指标。分析抗CCP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临床指标及骨侵蚀的关系。结果87例早期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4例(62.1%),RF阳性56例(64.4%)。抗CCP抗体阳性组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明显多于阴性组(P=0.000和0.000);DAS-28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0);X线更易出现骨侵蚀(P=0.000)。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00;r=0.574,P=0.000;r=0.698,P=0.000),而与ESR呈弱正相关(r=0.322,P=0.018),与血清IgG-RF、IgA-RV、IgM-RF不具有相关性。62例早期RA患者存在骨侵蚀,占71.3%,25例患者无骨侵蚀,占28.7%,两组间抗CCP抗体水平、IgA-RF、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2和0.004)。不同X线分期,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抗CCP抗体及其血清水平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及骨侵蚀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价疾病活动度以及预测骨侵蚀破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5,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DCD5在R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6例活动性RA患者和35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的PDCD5、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另以33名健康人的血清PDCD5水平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3组间以上各指标水平的差异。同时再检测RA患者的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记录其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疼痛关节数(tender joints count, TJC),作为疾病活动指数参考指标。结果:RA组的血清PDCD5水平[(32.47±12.79) ng/mL]显著高于OA组[(12.79±9.84) ng/mL]及对照组[(18.40±18.97) ng/mL];RA组关节液中的PDCD5水平[(47.75±21.94) ng/mL]亦高于OA组[(19.33±11.25) ng/mL]。RA患者血清中的PDCD5水平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431),但在关节液中未观察到两者间具有相关性。Pearson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中的PDCD5水平与CRP、ESR、SJC、TJ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3、-0.701、-0.845、-0.943),但与CCP及RF水平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活动性RA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中PDCD5的水平升高,而其表达失调可能与IL-6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性和症状程度传统上一直使用类风湿因子参数,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常出现类风湿因子的数值变化与患者临床改善情况不相符.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横断面调查,于2006-09/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参试者:选择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男11例,女65例,平均年龄(44±13)岁,均符合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方法:对患者的关节功能、X射线分期、休息痛、晨僵、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评估.应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类风湿因子分别与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类风湿因子分别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因子与年龄、病程、关节功能、X射线分期、休息痛、晨僵、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和症状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0例RA患者、7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6PI抗原的浓度,同时检测RA患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关节疼痛和肿胀数以及X线分级等。结果 RA组血清G6PI抗原浓度为(3.13±2.62)μg/mL,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0.148±0.045)μg/mL和健康对照组(0.107±0.065)μg/mL。RA组G6PI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RA活动组G6PI抗原浓度及阳性率高于RA非活动组(P<0.05)。G6PI抗原浓度和RA患者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及CRP呈正相关。结论 G6PI抗原在RA的发病及关节损伤中有一定的作用,有可能成为诊断RA、判断其疾病活动性及疗效监测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22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时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活动组RA患者、35例缓解组 RA 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 IL-22的水平,并分析它与活动度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RA活动组和 RA 缓解组IL-2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RA 活动组与 RA 缓解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A 患者血清 IL-22与 DAS28评分、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IL-22可能参与了 RA 的发病过程,并可将其血清水平作为RA活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病程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5例RA、76例对照组血清中IL-32、MMP-13及IL-10的水平,并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与对照组比较,IL-32、MMP-13、IL-10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重度活动期组IL-32、MMP-13显著高于稳定期组(P〈0.05),IL-32、MMP-13水平与抗CCP抗体、ESR、hs-CRP、RF、DAS28、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IL-10与ESR、hs-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IL-32、MMP-13及IL-10与RA的形成、病程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观察RA病情活动、疗效判断及预后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对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早期软骨破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40例SpA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COMP的水平。同时测定SpA患者的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类风湿因(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痛关节数、附着点压痛数、夜间背痛(h)、骶髂关节压痛、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及骶髂关节的CT分级,分析它们与COMP的相关性。结果SpA患者血清COMP水平(11.459±3.091)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234±1.722)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8例SpA活动期患者血清COMP水平为(12.772±2.223)U/L,与12例不活动期患者[(9.450±2.211)U/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COMP水平与SpA患者的ESR、CRP、肿痛关节数、附着点压痛数、夜间背痛(h)、脊柱活动度及骶髂关节的CT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病程、RF、骶髂关节压痛、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pA患者血清中COMP高水平存在提示SpA疾病活动性和早期关节软骨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