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源于古徽州的新安医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家们在医学理论、临床医学和方药学等方面皆有建树,为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医肝病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亦不容忽视,其中的诸多观点和临床特色鲜明,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肝病理论体系,但后世医家对此鲜有挖掘和整理,以致于其学术特色未能广泛地呈现给世人。笔者以新安医家论肝、治肝、养肝等为切入点,从新安医学典籍中选取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展开简要论述,以期呈现出新安医家在中医肝病方面的基本特色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王键  牛淑平 《中医杂志》2011,52(24):2075-2077
明清时期新安医学的鼎盛得益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对新安医家群体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总体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新安医学文化现象的深入认识.统计分析可见,时间方面,新安医家始于晋唐,盛于明清;空间方面,新安医家分布以歙县为中心,覆盖徽方言区;望族方面,新安医家以程、汪、胡、吴为主,与徽商大姓保持一致;行医区域方面,以江南为主,影响辐射全国.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括丹溪学说的主要学术思想及新安地区几个代表医家的主要学术观点,从中探究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丹溪学说的渊源,研究新安医家在丹溪学说传承基础上的发展。新安地区的医学深受丹溪学说影响,尤其是代表性医家汪机的"营卫一气"理论,及其再传弟子孙一奎的"命门动气说"等学说的形成均受到丹溪学说中的滋阴理论、脾胃学说等理论的影响,并予以传承和发展。新安医学在当时丹溪学派的影响下,以丹溪学说的理论为基础,在新安医学家的继承和创新之下,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4.
新安文化以新安医学和徽商文化为特征。新安地域历史上医家众多,著述宏富,临床科目齐全,地域特征明显;徽商在物质和文化两个层面推动了新安医学的发展,一方面徽商中有直接从事与医学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方面徽商所具有的开放、进取特质,成为相同时期、相同地域医学事业发展和兴旺的内在动力。《神灸经纶》为清代新安医籍之一种,是一部灸法集大成著作,其成书恰逢新安医学鼎盛之末,不失为一个旁搜博采、全面总结的好时机。新安地域为《神灸经纶》编撰和刊行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便利的出版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家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短短几百年间在徽州文化这幅画卷上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诞生于明清时期的新安医学为祖国医学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从新安医家求学之道、著书立说、奉扬仁学等几个方面探讨新安医家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医学流派,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文献资源、医学理论、临床应用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本文就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从继承与创新、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中医科学与徽学文化6个层面,论述了新安医学流派的学术特色及其对传统中医药发展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以温养气血、培补脾肾元气为核心,由明初汪机创立,其后徐春甫、孙一奎等汪机众多弟子门生对其内涵进行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不论新安地区的道文化氛围、明朝尊崇道教的政治背景,或是程朱理学的哲学基础以及道文化在医家成长过程中地渗透,都体现出道文化对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即固本培元法的理论核心源于道文化。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学的形成因素和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医学流派,其形成决不是一种偶然.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地理诸方面作深入剖析研究,并对新安医学的当代价值,从理论学术价值、文献资源价值、临床应用价值以及精神文化价值各角度深入阐发,同时提出今后新安医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儒风独茂、文教发达的徽州,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徽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大量儒士涉足医学领域,使得新安医家无论在医德修养,还是在临床思维与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浸染了浓郁的儒文化特质。他们不仅深研医理,校注医经,阐发新论,且努力践行儒家的"仁"、"孝"思想,承继家学,知医孝亲,济世救生,以德待患,以儒家风范名震医林。  相似文献   

10.
岳冬辉  王键 《中医杂志》2012,53(17):1446-1448
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安医学对中医学各个领域、临床各学科贡献突出,影响深远.论述了明清时期新安医家方广、汪机、叶桂及现代新安医家程门雪和王乐匋对温病学的贡献.深入挖掘新安医家在中医学各学科领域的贡献,更能体现新安医学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新安医学与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发展的贡献。通过对杨玄操、吴昆、汪机、吴亦鼎、郑梅涧、徐春甫等历代数位著名新安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和特色进行梳理凝练,分析其对针灸理论的阐述和学术传承的贡献,以期挖掘其对现代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新安医学是汉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以后,徽州医学兴盛,新安医家根据徽州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系统的医学理论,特别重视脾胃、肝肾和气血的调养,用药平正中和,形成独树一帜的医学流派,徽州古为新安郡,故称"新安医学"。闽派医学在隋唐以后得到较大发展,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海上交通发达,使福建经济文化在漫长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丰富起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而形成了"闽派医学"。近期发  相似文献   

13.
《新安医学导论》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一门特色课程,以弘扬新安医家医德医风、传授新安医家学术思想、汲取新安医家临床经验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设计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安儒医济世救民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医药史上声名远播的新安医学,自宋以来950多医家和通医者,800多部呕心沥血而写成的医著,集中代表了徽州文化的精华。新安医学家大多由儒而医,认定“医以济众,功被乡国”,差不多都有高尚的人文理性追求,其医德高、医术精。这些新安医家,为了救治百姓、奉献社会,广泛地拜师学习,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聚类分析的新安医家防治中风辨治规律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借助现代计算机的智能化处理,以新安医家的诊疗方药为研究对象,成功建立了新安医学防治中风病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借助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技术,冀以初步揭示新安医家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独特见解,挖掘其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安医学发源于南宋理学家朱熹桑梓之邦,宋代以降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安学子由儒入医,改善了医界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而且从业家族代代相传,形成新安世医学术传承链。800余位医家,800余部著作,"在以地区命名的中医学派中,堪称首富",创下了许多中医学之最。新安医学学术兴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科学价值的理论创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中医学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安医家随徽商足迹寓居各地,明代徐春甫在北京组织发起了我国最早的学会组织和科技团体"宅仁医会"。新安医籍大量东传,一直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儒医辈出、世医不绝,文献宏富、名著林立,创新发明、学说纷呈,交流传播、影响深远,均是新安医学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固本培元"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方法:以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的"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的学术渊源、主要模式、学术价值为研究内容,以求今后能对新安"固本培元"派学术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新安"固本培元"派就是主张通过强固人体根基,培养、呵护体内元气,从而抵御外邪,治愈疾病。结论: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为此学派的核心,以顾护脾肾元气为学术主张,在新安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出了新安医学学术链的概念,以此来阐述其学术特点;认为学术链是归纳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主线,而家族链实际上就是一支特珠的学术链;并例举出了石山链、太医链、程氏心法链、游学求师链、崇伤寒链、崇丹溪链、秘方链等7条新安医学学术链,从主要学术特点及代表医家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观点鲜明,符合新安医学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206-209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治疗痹病中含桂枝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桂枝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历代新安医家典籍为基础,构建《新安医学痹病文献数据库》,筛选新安医家治疗痹病中含桂枝的方剂,以SPSS clementine 11.1、Liquorice等软件为工具,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10首方剂中用药频数前三的中药分别为桂枝、甘草、茯苓,药性前三分别为温、微温、平,药味前三分别为淡、甘、苦,归经前三分别为肺经、脾经、心经,新安医家治疗痹病常将桂枝与白芍、防己、白术、当归相配伍,桂枝、甘草、当归、防风、白芍、生姜、茯苓、白术、防己、苦杏仁为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核心方。结论:通过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了桂枝治疗痹病的用药规律,筛选出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核心方,为桂枝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吴中与新安医家的社会交往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吴门医派与新安医学是江南的两大地域性医学学派,两地医家有着这样那样的社会交往,但由于吴中地区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主要以新安医家迁入吴中或游学行医于吴中为主。清代苏州吴县叶天士、汪光爵、曹沧洲,昆山戴传震,吴江程世泽等医家祖籍均是徽州歙县,徽州医家罗美、王勋、程应旄、程林。孙文胤等都曾寓居苏州.汪启贤、方肇权、孙佑(字慎修)、吴承荣等曾在苏州行医。汪副护、江应宿、吴正伦、吴昆、程为仑、周镜玉、许豫和等游学于苏州。李中梓、喻昌均为江南名医,虽不是苏州人,却长期在苏州从事医事活动,苏州人与入苏的徽州人从李、喻两位名医学者甚众。新安医家在吴中与当地医家必定会有种种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