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CT诊断。方法 采用CT横断面薄层扫描 ,并测量腰椎侧隐窝前后径 ,分析侧隐窝狭窄的原因。结果  5 6例侧隐窝狭窄 ,其前后径均 <3mm ,其中包括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38例 ;小关节突增生 11例 ;黄韧带肥厚 5例。结论 侧隐窝狭窄的主要原因有 :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小关节突增生 ;黄韧带肥厚等。它可以作为腰椎间盘CT检查诊断腰神经根压迫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腰椎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CT诊断。方法 采用CT横断面薄层扫描,并测量腰椎侧隐窝前后径,分析侧隐窝狭窄的原因。结果 56例侧隐窝狭窄,其前后径均<3mm,其中包括椎间盘突出或膨出38例;小关节突增生11例;黄韧带肥厚5例。结论 侧隐窝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小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它可以作为腰椎间盘CT检查诊断腰神经根压迫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92例,其中82例临床症状及CT检查与术中所见一致,10例CT结果与临床不符,2例CT检查提示侧隐窝绝对狭窄却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8例侧隐窝宽度正常却有极其典型的症状,对此10例病人作脊髓造影CT检查,分析CT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原因,探讨手术方案的选择,提出对老年性患者要重视骨质疏松的治疗更加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 (L PMN)的 CT特征 ,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方祛 :回顾性分析 2 4例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 CT资料。结果 :根据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部位将其分为两型 :后正中型 ,易压迫硬膜囊或双侧神经根 ,双侧隐窝狭窄。后旁侧型 ,主要引起同侧侧隐窝狭窄 ,同侧神经根受压 ,并易压迫硬膜囊外前部。结论 :CT能清楚显示 L PMN的改变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 ,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致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价值。方法2008—2010年对具有腰腿痛症状的3000例无明显外伤患者进行CT腰椎检查,筛选出具有LPMN的84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LPMN有特征性的CT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密度与椎间盘基本相同,边缘有厚薄不一的硬化,骨质缺损后方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并突入椎管内,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其中95.2%(80/84)合并有同层的椎间盘突出,造成侧隐窝不同程度的影响。软骨结节具有单发及多发,其中大多数影响到侧隐窝变窄,侧隐窝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结论CT扫描能发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及其对侧隐窝影响的情况,并能评估侧隐窝狭窄程度,对提高侧隐窝狭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MED)治疗单纯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ED治疗单纯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22例,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按日本骨科学会(JOA)15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2.5 min;出血量10~80 mL,平均38.7 mL;症状改善率平均达91.3%.结论MED治疗既能解除神经根压迫,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小关节结构的完整性,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小,是治疗单纯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方景灵 《黑龙江医学》2003,27(9):672-672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CT在该病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对此国内外学者在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方面已有共识。作者自 1 982年以来手术治疗 2 0 0余例该病患者 ,其中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CT检查结果及术中病理观察是一致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 ( 2 7% )的CT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 ,有些CT显示侧隐窝绝对狭窄的患者无相应临床症状 ;而一些侧隐窝宽度正常的患者却有极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带着这些问题 ,作者对 1 5 3例因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的患者进行了脊髓造影CT(CTM) ,并对影像学结果与患…  相似文献   

10.
自1995年Schlesinger首先提出骨性侧隐窝的概念以来,腰椎侧隐窝狭窄症逐渐被认识和重视。临床上单纯侧隐窝狭窄相对少见,多数伴有谁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严重者四种病症并存,称之谓“综合征”。四者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临床症状严重而且顽固。我科  相似文献   

11.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一处或多处之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狭窄所致的马尾及神经根压迫综合症,临床上以间歇性跛行或腰腿痛为特征。自1976年国际会议确定其现代概念及分类法后,临床报告逐年增多,引起人们注意,本文报告12例于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球囊扩张减压术对退变性腰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退变性腰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需接受椎间孔镜下球囊扩张减压术治疗,分析术后治疗效果、椎间孔高度、侧隐窝宽度、椎间孔面积、下肢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60例患者中,优32例,良25例,中3例,优良率为95.00%;术后各时间段,患者椎间孔高度与侧隐窝宽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患者健侧、患侧椎间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者下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术前,各项目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患者经椎间孔镜下球囊扩张减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利于改善病变椎间孔面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仅报道腰 4~ 5、腰 5骶 1两个椎间盘间隙的侧隐窝、椎间孔 (即神经根管 )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改变的CT扫描影像特征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隐窝、椎间孔正好在相邻两个椎体间盘同一水平。腰神经根起始部于侧隐窝。正常解剖结构 ,其横切面构成一个近“等边三角形”。侧隐窝及神经根通道有足够空间 ,神经根一般不会受挤压或刺激。但一旦侧隐窝空间缩小 ,神经根管狭窄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坐骨神经痛症状。通过CT扫描影像所示 ,结合手术所见有如下诸因素可致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1 先天或后天性椎管骨性畸形。如“三…  相似文献   

14.
由腰椎管侧隐窝狭窄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称为侧隐窝综合征,又名上关节突综合征或神经根管综合征,是腰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1982年6月至1993年10月本院共收治75例,采用扩大开窗术,行椎间关节部分切除术,经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75例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35~75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1年,平均5年6个月;多数病例起病隐匿,仅16例有较明显的外伤史。狭窄平面:L_(2~3)1例,L_(3~4)3例,L_(4~5)40例,L_5~S_1 31例。单侧狭窄58例,双侧狭窄17例。 2.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71例,大腿前外侧痛4例,节段性皮肤麻木42例,间歇性跛行16例,休息时侧身屈髋体位18例。腰部活动轻度受限20例,皮肤感觉改变50例,伸(口止母)肌力减弱1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0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0例,排尿困难1例。 3.影象学检查:X线片示腰椎退行性变58例,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40例,椎间关节骨质增生45例,椎间隙狭窄15例,椎间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缩短6例,椎体向前滑移2例。CT示侧隐窝前后距离0~3.4mm(平均2.5mm)70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40例,椎管狭窄、椎板增厚6例,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0例,椎间关节增生肥大10例,椎间盘变性真空8例。  相似文献   

15.
腰椎狭窄综合症是因不同原因致腰椎管腔狭窄,包含一个或多个腰椎平面的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管的一处或多处骨性或纤维性狭窄,使马尾神经根受到影响,而引起临床症状。其症状产生的机理,一般多用缺血性神经根炎解释。我们通过对21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手术所见,并结合文献,对此有不同的认识,特提出讨论。一、临床症状及手术所见 21例腰椎狭窄综合症的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神经性  相似文献   

16.
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对狭窄重,症状明显,反复发作,保守疗法无效者,常需行手术治疗。本院自1993年10月,应用微型气动骨钻(微气钻)行下腰椎侧隐窝扩大术46例,效果良好,体会到该方法比用骨刀、咬骨钳扩大侧隐窝有一定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平均48.5(28-65)岁;病程4个月一15a,平均la4个月。单纯退变性侧隐窝狭窄刀(左6,右8,双侧7)例,中央性椎管狭窄并侧隐窝狭窄12(左回,右2,双侧9)例,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9(左3,右4,双侧2)例,退变性滑…  相似文献   

17.
梁军  陆茂德  黄粹业 《广西医学》2004,26(1):106-107
腰椎侧隐窝狭窄从属于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表现为慢性腰痛、根性神经痛、间歇性跛行 ,其根性神经痛多表现为单侧 ,症状较严重 ,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 ,下肢有感觉迟钝、肌力及腱反射改变 ,结合X线检查及脊髓造影CT(CTM )可得到确诊并确定侧隐窝狭窄部位〔1 ,2〕。在保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钦州市正常成年人腰椎椎管及侧隐窝CT表现,测量椎管径线和面积,确定其测量标准参考值,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影像信息,进一步提高腰椎椎管狭窄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 利用本医院现有的螺旋CT机选取无腰腿痛等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及轻微外伤者,经有关辅助检查完全排除椎管狭窄者共120例(男60女60)作L4、L5椎体水平腰椎管扫描,然后测量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统计分析并确定本市正常成年男女两组下段腰椎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的正常参考范围.结果 钦州市正常男女成人L4~L5椎管矢径宽度95%正常参考范围男性分别为13.2~16.0 mm、13.2~16.7 mm,女性分别为12.8 ~ 15.9 mm、12.9~ 16.4 mm;L4 ~L5椎管横径宽度95%正常参考范围男性分别为24.0~31.1 mm、25.1 ~31.8 mm,女性分别为22.0~30.7mm、23.7~31.2 mm;L4~L5侧隐窝宽度95%参考值范围值男性分别为4.6~5.8 mm、4.5~6.1 mm,女性分别为4.1~5.7 mm、3.7 ~6.5 mm;L4~L5椎管面积95%参考值范围男性分别为254.25 ~ 320.11 mm2、261.53 ~330.51mm2,女性分别为238.93 ~ 315.37mm2、253.47 ~318.55 mm2.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钦州市正常成年人下段腰椎L4、Ls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的CT测量指标,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椎管狭窄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早期腰椎椎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正>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入路:椎板开窗2例,半椎板切除2例,全椎板切除1例。术后与再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20天,最长15个月,平均8个月。 再次手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4例作了CT检查显示:侧隐窝狭窄1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2例行硬膜外造影检查,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与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结合首次手术情况及再次手术探查所见,主要失败原因有:突出椎间盘摘除不全2例,侧隐窝狭窄1例,神经根周围瘢痕粘连压迫2例。 2.讨论 侧隐窝狭窄 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应常规探查神经根,如遇神经根受压则应给予侧隐窝或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或粘连松解。本组2例由于首次手术时只注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再次手术发现侧隐窝明显狭窄,黄韧带肥厚,相应神经根因长期受压而水肿增粗,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侧隐窝狭窄扩大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必要性。方法 :通过 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减轻或消失 ,经 5~ 10年随访 ,其中优良 3 7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窝狭窄行侧隐窝狭窄扩大术疗效显著 ,但应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