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有关ADR的认知度的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通过样本估计总体。从基本知识、执行情况和影响报告ADR的因素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85%人员认为上市后药品存在或遇到过ADR;仅4%人员填写过ADR报告表;57%人员不清楚《药品管理法》中有无ADR的法律条款;53%人员不清楚所在医院有没有ADR职能机构。结论: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ADR监测很有必要,但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而且不清楚如何上报ADR报告。需加强ADR知识在医院内的宣传。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  相似文献   

2.
罗洁丽  黄艳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91-192,194
本文通过对我国处方点评制度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认知度不高、实施水平差异明显以及监管模式缺乏第三方监管问题,并指出我国应该从完善医疗补偿机制、加强点评制度宣传、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以及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促进点评效率提高等方面入手,以期完善我国处方点评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认知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开展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在岗人员分类,分别填写“医务人员ADR监测认知度调查表”,以调查我院医务人员ADR报告与监测认知度情况。结果:我院医务人员对ADR概念认识不足,上报范围不清,上报意识淡薄,对上报程序及ADR管理机构不明,ADR法律意识不强。结论: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ADR监测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对ADR监测的认知度,使ADR监测工作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取萍乡地区三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15所以及一级医院14所,对上述医院在岗的医务人员实施现场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萍乡地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对ADR英文缩写、ADR概念、上市后药品及中药是否存在ADR等知识认知度较好,而对医院ADR监测负责部门、ADR是否为医疗差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否有ADR法律条文等认知度较差;不同岗位对ADR知识的认知度存在差异,药学人员对ADR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类人员;医务人员对ADR呈报态度总体基本端正,但也存在误区;医疗卫生机构ADR监测工作还不够深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结论:应加强ADR知识宣传培训,端正ADR报告态度,增强医务人员报告意识,强化医疗卫生机构重视程度,提高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情况,为更好的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我院在院医、药、护、技工作人员和进修实习学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自制问卷方式调查。结果我院医务人员绝大多数对ADR概念、发生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报告的必要性、上报程序及ADR管理机构明确,但对报告的范围及法律意识认识不足。结论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长期的ADR监测的相关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对ADR监测的认知度,使ADR监测工作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度,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从全院医护人员中随机筛选出40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在376份有效答卷中,多数医务人员对上市后的药品都存在ADR认知尚可,认为报告ADR是自己的职责,都遇到过ADR并且认为有必要上报ADR。结论药剂科应和医院医务科联系,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ADR的法规,充分发挥药学部门在ADR监测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周军  陈渝军  彭智聪  管红珍 《中国药房》2004,15(11):689-690
我院药学部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协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室及中国药学会武汉分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对我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 ADR)认知度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水平和呈报态度。方法:分层抽取嘉峪关市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2所,整群抽取上述医院于调查日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利用手工筛选和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对ADR概念、严重ADR的范畴、引发ADR最多药品的类别等相关知识认知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正式上市的药品是否会引起ADR(认识度较高)、ADR的报告程序认识(认知度差)基本一致(P〉0.05);不同职业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认知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药学人员的认知度最高,管理人员认知度最低;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对待ADR的态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态度总体端正但也存在误区。结论: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水平普遍较差且具显著差异性,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后医务人员时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的认识了解程度。方法:对全院在岗人员随机抽样,入选人员在限定时间内填写ADRM认知度调查表,对全部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有90%知道国家ADR中心的职责;79%了解我国ADR报告程序;44%明确ADR定义,91%认为上市后药品存在不良反应;79%认为ADR与药品质量有关;98%认为有必要报告ADR;在日常工作中有84%遇到过ADR。其中34%向有关部门上报过ADR,只有25%是自愿上报。94%认为只有提高医务人员的ADR意识才能加强我国ADRM工作力度。结论:我院医务人员中绝大部分认识和知道ADRM,但对ADR上报意识不强,自愿上报ADR的仅占被调查人员的四分之一。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国人民的ADR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完善和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医院选定的医务人员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定义理解和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相关制度的知晓程度还远远不够。结论医院应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以有效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姜玲  沈爱宗  杜德才  付泽和  陈礼明 《安徽医药》2007,11(12):1131-1133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认知和态度。方法分层抽取合肥地区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5所、一级医院7所,整群抽取上述医院于调查日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EPI info 6.04建立数据库,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合肥地区各级医务人员对ADR概念、ADR呈报程序、ADR临床表现特点等知识认知度基本一致(P>0.05);对ADR性质、ADR监测主管部门等认知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等级高的医院医务人员认知度通常好于等级低医院,但也有个别问题反之;医务人员对ADR呈报态度总体端正,但也存在误区。结论加强ADR知识宣传培训,端正态度,增强医务人员上报意识,提高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年该院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发生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受累器官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60岁较多占31.71%,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40.91%,其次是营养药占13.64%;抗微生物药中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33.33%和23.8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8.96%;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3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医院药物不良反应1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2012年上报的12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涉及的127例患者中,男61例(48.0%),女66例(52.0%),男女比例为1∶1.08;60岁以上患者占比最高(49例,38.6%).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1例,48.0%),其次为消化系统(24例,18.9%)和免疫系统(20例,15.7%).损害涉及的药品有56种,抗感染药占首位(19种,52例,40.9%),其次为中成药(17种,31例,24.4%);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25例,48.1%),以头孢西丁为首.结论 本院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抗感染药引发ADR最多,以头孢菌素类多见.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general public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 regard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reporting and pharmacovigilance in Jordan.Methods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between July 16, 2022, and July 30, 2022, in Jorda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 electronic survey consisting of 4 sections was administered to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Jordanians (aged 18 or above) using 2 social media platforms (Facebook and WhatsApp).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screen the predictors of ADRs reporting by the participants.ResultsA total of 441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survey.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67.6%) were females, 53.1% between 26 and 45 years old. Almost all participants (96.3%) were always aware of the indication of the medications they take, the time and frequency (87.8%), and the duration of medications (84.4%). Nearly one-third of the participants (37.4%) asked about their medications' ADRs. However, the drug information leaflet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source of ADR information (33.3%). The majority of responders believed that both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consumers should report ADRs (93.4% and 80.3%, respectively). Only one-quarter of respondents (27.2%) believed that consumers could directly report ADRs through the Jordan pharmacovigilance program.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ho had experienced ADRs (70.3%) were aware that ADRs should be reported, and among them, 91.9% had reported the ADRs to healthcare providers. Furthermore, few participants (8.1%) reported it to the Jordan National Pharmacovigilance Centre (JNCP). Linear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none of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ge, gender, education, job, and social status) were affecting public reporting practice of the ADRs (P > 0.05 for all).ConclusionRespondents showed fair knowledge abou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their reporting. However, there is a need to initiat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intervention programs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e JNPC, which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and ensure safe medication use in Jordan.  相似文献   

16.
57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上报的572份ADR报表,分别从患者情况、用药情况、药品种类、临床表现、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位;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报告来源于药师占91.3%。结论: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其业务素质培养,促进我院ADR监测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处理方法、临床表现和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28份,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品8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0种,占药品总数34.9%,占病例总数的44.5%;中药制剂8种,占药物品种数9.3%,占病例总数的6.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5%;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占6%。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6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4类4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7.61%(52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12%(51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占52.24%(35例)。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ADR中,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37例(64.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83例(52.7%);严重的ADR16例(8.7%);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167例(78.0%)]。结论 ADR监测工作仍需努力改进,报告的例数和质量有待提高;加强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不断提高用药安全和ADR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2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75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22种,43.22%),其次是中药制剂(19种,2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202例,85.5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和附件损害(120例,50.85%)。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本院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