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尔雌醇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尼尔雌醇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对照观察用药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空腹尿钙/肌酐比值(Ca/Cr)和羟脯氨酸/肌酐比值(Hyp/Cr)、骨密度(BMD)及性激素(E2,FSH)及子宫内膜方面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血清ALP、尿Ca/Cr、尿Hyp/Cr较用药前有所下降(P<0.001),骨密度有所上升,血清雌激素(E2)上升明显(P<0.01),子宫内膜无明显变化。结论 此法有抵制骨吸收、延缓或阻断绝经后骨质丢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及继发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1].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与疗效。方法观察组48例患者使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使用碳酸钙D3治疗,比较两组的骨强度、血清中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各自的骨强度、血清中E2的变化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5.
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5年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远期疗效,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疗效。方法: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5例,其中治疗组88例,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空白对照组67例,只作对症处理。结果:治疗半年后,治疗组前臂骨矿含量(BMC),从(O.82&;#177;O.05)g/cm,上升为(0.86&;#177;0.06)g/cm;前臂骨密度(BMD)从(0.21&;#177;0.02)g/cm。上升为(0.28&;#177;0.02)g/cm。;有显著性差异(P&;lt;0.05),以后每年均能稳定BMC及BMD的水平。5年新骨折率为5%(4例)。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的骨折率12%(7例)比较明显较低,有显著性差异(χ^2=5.215.P&;lt;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BMC,MBD水平,降低新骨折率。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OP),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后发生的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1]。一般多发生在绝经后10年左右,年龄在55~65岁。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脊柱、髋部、腕部等部位骨折,其发生率高、危害性大,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7.
吴飞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9):43-44,48
目的:观察山骨补肾汤治疗肾虚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江西省中医院妇科门诊肾精亏虚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山骨补肾汤,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替勃龙片2.5 mg/d,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骨密度测定、雌二醇水平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E2、血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骨补肾汤具有良好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且与激素替代疗法同样能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但改善伴随症状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运动疗法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关于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种族、国籍、地域不限,年龄在50~70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骨矿物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WMD=0.96,95%CI (0.47,1.44),P < 0.05],但对其骨折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 > 0.05).提示运动疗法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并不能减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运动疗法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关于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种族、国籍、地域不限,年龄在50~70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骨矿物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WMD=0.96,95%CI(0.47,1.44),P〈0.05],但对其骨折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0.05)。提示运动疗法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并不能减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雷宁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4)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13年6月到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6例)给予我院制剂损伤胶囊口服配合依降钙素肌注并;对照组(n=36例)单纯予以依降钙素肌注,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少于1年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对纳入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L2-4)骨密度值(BMD);行腰/胸椎正侧位检查,观察两组骨折发生率。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腰背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均缓解,但对照组治疗后6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高于观察组(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01±0.680)、(-2.24±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22.3%、观察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可有效的减轻因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导致的腰背痛、提高骨密度,同时损伤胶囊可降低早期骨折的发生率,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增加,运动被广泛的证明具有骨性作用,即维护和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危险性降低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信念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中70名绝经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得分较低(13.33±3.73)分;健康信念量表总分为(149.23±11.92)分,得分最低的两个分量表为骨质疏松症易感性分量表(17.83±4.78)分和严重性分量表(17.37±5.06)分;自我效能总分为(71.76±13.76)分,每日钙摄入量仅为(508.68±192.11)mg;每日承重运动时间为(42.60±19.98)min。结论社区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认识不足,健康信念有待提高,每日钙摄入量不足,每日承重运动时间处于健骨运动疗法的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了100例绝经前健康妇女(35~55岁)、89例绝经后健康妇女(44~89岁)及6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46~90岁)的空腹血清的骨胶原酶浓度。结果 3组试验者的空腹血清的Ostase浓度分别为:绝经前健康妇女(8.6±3.8μg/L)<绝经后健康妇女(14.9±6.1μg/L)<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27.35±9.8μg/L),且各组之间具有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修医生教授,请您谈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念、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教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发生的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PMOP患者的发病年龄在50~70岁之间,表现为骨量迅速丢失,而且骨折多发生在以骨松质为主的椎体、股骨上端及桡骨远端.PMOP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表现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PMOP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降钙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骨吸收量大于骨形成量,出现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此外,PMOP的发病还与遗传因素、内分泌、营养状况、体格锻炼及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由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并发症使得妇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已严重危害了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本院对自然绝经1年以上的妇女,应用甲基异炔诺酮(商品名利维爱)行激素替代治疗(HRT)治疗,观察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绝对期症状评分,以明确利维爱对绝经后骨赓疏松症行HR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尿脱氧吡啶啉 (DPD)是 I型胶原纤维的降解产物 ,释放入血并从尿中排出 ,不受饮食影响 ,是反映骨吸收的一个特异指标 [1 ]。而骨吸收造成的骨丢失是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5 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行鲑鱼降钙素治疗前、治疗 3个月及 6个月尿 DPD排泄率及骨密度(BMD)等相关指标的检测 ,以评价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1 对象 1 999年 6~ 1 2月来本院初诊并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妇女 5 6例 ,年龄 5 1~ 70岁 ,肝肾功能正常 ,半年内无骨折史。2 方法2 .1 标本留取 :受试者取样前一天禁止高脂肪、高蛋… 相似文献
18.
19.
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5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远期疗效,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疗效。方法: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5例,其中治疗组88例,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空白对照组67例,只作对症处理。结果:治疗半年后,治疗组前臂骨矿含量(BMC),从(0.82±0.05)g/cm,上升为(0.86±0.06)g/cm;前臂骨密度(BMD)从(0.21±0.02)g/cm2上升为(0.28±0.02)g/cm2;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后每年均能稳定BMC及BMD的水平。5年新骨折率为5%(4例)。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的骨折率12%(7例)比较明显较低,有显著性差异(χ2=5.215,P<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BMC,MBD水平,降低新骨折率。 相似文献
20.
李明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3,7(24):3392-3393
目的观察健肾壮骨汤(JSZGT)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30例患者分为健肾壮骨汤治疗组90例,钙尔奇D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及BMD的增加值,JSZGT组优于钙尔奇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肾壮骨汤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