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穿刺角度引起疼痛的程度。方法选择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60°~80°角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15°~30°角进行静脉穿刺,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治疗组疼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静脉穿刺角度可明显减轻静脉穿刺时引起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角度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及改进措施.方法 将我科2010年1-6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静脉穿刺法,且穿刺针与皮肤呈15~ 30度进针;而实验组则加大静脉穿刺角度,其穿刺针与皮肤呈45~60度在血管的正上方进行穿刺回血后,再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走向将穿刺针推进.观察比较两组穿刺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发生微痛25例,甚痛67例;实验组发生微痛42例,甚痛27例.可见实验组穿刺出现甚痛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大患者静脉穿刺角度,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也减少了其痛苦,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静脉穿刺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对不同类型的静脉血管采用不同的穿刺角度。方法 介绍800例输液患者。200例采用常规法,600例采用改进法,将静脉血管分Ⅲ种类型,每一组类型为200例,分别采用三种角度穿刺。结果 采用改进法进行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成功率提高。结论 准确分辨静脉血管类型,采用适合的穿刺角度,不仅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也增加静脉血管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张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175-176
本文通过对1500例不同年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观察,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决定穿刺角度,结果发现对新生儿,采用3~5°角穿刺,1~6个月幼儿采用3~10°角穿刺,6个月~3岁采用5~10°角穿刺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初步探讨了年龄及皮下脂肪厚薄与穿刺角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向、角度与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何玲 《江苏医药》1999,25(6):465-465
我们于1997年11月~1998年3月对3O例患者实施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对5例带管死亡病人行局部解剖。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现就穿刺方向、角度与深度进行如下探讨。临床资料一、对象本组30例,男21,女9例;年龄26~87岁,均为晚期癌症及老年病人,其中5例死亡后局部解剖。30例穿刺均为右侧径路。二、方法穿刺使用美国制造的Arrow中心静脉导管,以锁骨下缘O.5~1.scm与锁骨中点内侧1~2cm的交点为穿刺点,穿刺针与锁骨下缘向外夹角呈30o~60,与胞壁皮肤呈30~60角,沿锁骨与第一肋骨间隙进针,深度为3~5cm,见回血后置入导管深…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600例患者静脉穿刺进行随机观察,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发现增大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与速度,可达到无痛,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 ,病人对静脉穿刺成功有较高要求。现将作者在临床静脉穿刺技术中体会的技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接受静脉穿刺的病人痛域高低的不同 ,病人对静脉穿刺的质量要求不同 ,调查病人反馈得知 ,工作 2年以上的护士 ,穿刺成功率接近 98%。进针时感觉疼痛并且难以忍受的男病人比女病人多 ,经过分析研究 ,男的痛域比女的痛域低。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 ,首先要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2 穿刺体会我们在做穿刺前准备工作时应与病人交谈 ,分散病人注意力 ,放松四肢 ,进针时疼痛可减轻。穿刺部位处皮肤光滑无疤痕 ,选择血管直…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之一,但有时难以一次穿刺成功.静脉穿刺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质量,影响患者的满意度.笔者就近年来对静脉穿刺方法、部位、静脉条件的探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穿刺是治疗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基本损伤,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如何确保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和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问题,是临床护理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临床上我们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对160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轻拍穿刺部位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住院患者,单日采用常规法:即按常规护理技术进行静脉穿刺,穿刺前不轻拍穿刺部位作为常规组;双日采用实验法:即穿刺前(扎脉压带之后,常规消毒前),轻拍穿刺部位后按常规护理技术进行静脉穿刺作为试验组。静脉穿刺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拍穿刺部位有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水减轻婴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效果,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60例住院〉2个月普通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20例。每例患儿各穿刺3次,每次穿刺分别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采用FLACC量表观察患儿疼痛程度。结果:术前干预组及术中干预组疼痛评分于术中和术后1分钟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葡萄糖水干预可减轻婴儿静脉穿刺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谢炳娣  黄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31-131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自然伸直状态穿刺时对穿刺成功率和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800例需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自然伸直法,400例)和B组(对照组,握拳法,400例),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穿刺率及疼痛反应程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手背静脉穿刺自然伸直法较传统穿刺法成功率高且疼痛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邓寿建  蒋鸿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38-113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我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做过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幼儿6857例,进行穿刺经验总结.结果:(1)穿刺前的语言沟通,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减少护患纠纷;(2)选择额正中静脉、额前毛细血管、颅骨缝间静脉进行穿刺,成功率高;(3)肥胖或水肿的患儿应摸清静脉沟,按压静脉,直到静脉略高于皮肤;(4)脱水严重的患儿输注时皮肤无隆起,滴流畅通为成功标准.结论: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才能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518例超声引导下自动肾活检穿刺角度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肾活检穿刺的最佳角度.方法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使用配有穿刺架的3.5 MHz探头,分别与水平面成40°(X组)、45°(Y组)、60°(Z组)和70°(P组),进行肾活组织检查穿刺.结果 518例患者总成功率为100%,其中,Y组和Z组一次成功率均达100%(Y组164/164;Z组186/186);X组一次成功率为47.8%(22/46),P组一次成功率为84.4%(103/122).结论 超声引导下自动肾活检角度在与水平方向成45°~60°之间安全、成功率较高,且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激痛点与皮神经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激痛点与皮神经关系,方法:选择900例颈肩腰背四肢软组织疼痛病人,对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同时调查408例手术后疤痕反应情况。结果:描述了激痛点的形成机制,组织结构,临床特点,好发部位。结论:激痛点与皮神经卡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囊状动脉瘤与颅内动脉血管分叉的角度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后交通动脉显影(包括胚胎型)且有动脉瘤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后交通动脉显影(包括胚胎型)且无动脉瘤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予三维(3D)脑血管造影观察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及后交通动脉间夹角,比较2组血管分叉的角度差异。结果试验组主流出道与流入道偏角、小分支与流入道偏角及分支夹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支段和后交通动脉之间夹角变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安氏Ⅲ类错合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率的差异,并评估咬合因素对TMD的影响程度。方法60例分为两组(正畸治疗组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通过询问既往史并结合临床检查(TMJ和肌肉的触诊,下颌的运动范围,关节弹响及咬合情况)对TMD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结果对既往史的调查表明51.7%的患者没有TMD,36.7%的患者有轻微的TMD,11.7%的患者有中度的TMD;TMD及其程度与对Ⅲ类错合矫治的方法无显著性相关(P>0.05);TMD的发生和非工作侧的咬合干扰相关(P<0.05)。结论对Ⅲ类错合不同治疗方法(正畸治疗组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的TMD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非工作侧的咬合干扰可能是TMD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口服液对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2015年2~12月门诊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共84例,双眼均患病者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联合诺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诺氟沙星胶囊,总疗程为两周,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和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口服液联合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0.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