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总肝汁酸测定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nsh分为A、B、C三级,总胆汁酸(TBA)的测定采用双酶偶联法。结果:TBA值随child pnsh分级加重呈递增现象,各组TB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A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s=-0.417.P<0.001),与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s=0.482,P<0.001)。结论:血清TBA可以作为判断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灵敏度指数。 相似文献
2.
刘丽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64-65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肝硬化可出现肝细胞的合成功能障碍和肝血管分流等一系列改变。本文就8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进行检测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肝病诊断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病患者分别检测血清TBA和CHE浓度。结果:血清TBA在各肝病组明显升高,与肝炎病程呈正相关;血清CHE在各肝病组明显降低,与肝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BA和CHE有助于发现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的早期实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6,(21)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2例EH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者血清IL-6水平。结果 EH患者血清IL-6水平(16.65±2.65)ng/L显著高于健康人(4.89±0.91)ng/L,(P<0.001);EH患者不同级间IL-6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压越高,IL-6水平越高;EH患者IL-6水平降压治疗前(16.65±2.65)ng/L后(l5.78±2.93)n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6可能参与EH的发生和病理过程,并可作为判断EH病情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孟凡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6):23-24
目的探究矽肺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与意义。方法选择40例矽肺患者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素(TSH)、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矽肺各组患者血清TT3、T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Ⅰ期组血清TT3、TT4水平显著高于矽肺Ⅱ期组与矽肺Ⅲ期组(P<0.05),矽肺Ⅱ期组TT3、TT4水平明显高于矽肺Ⅱ期组(P<0.05)。矽肺各组间血清TSH、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矽肺级别升高时血清TSH、IL-6水平升高;血清TT3、TT4与IL-6水平具有负相关性(r=-0.301,-0.374,P<0.05)。结论矽肺患者的血清TT3、TT4及IL-6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且对临床诊断、预后估计及预防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在肝硬化分级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76例按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分级(A、B、C级),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A、TBA水平,并同时检测肝硬化不同病因的血清PA、TBA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PA和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肝硬化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在A级与B、C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TBA在C级与A、B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A、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助于病情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意义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HO)及总胆汁酸(TBA)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85例肝硬化患者和68例健康者的血清胆固醇及TBA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H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O在Ch ild-Pugh 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BA在A级,B级和C级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随着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增高。结论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的程度,联合检测CHO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 - 6在对肝硬化患者造成肝功能损害过程中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5 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 IL - 6水平及肝功损伤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并以 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 IL- 6水平高于正常人水平 (P<0 .0 1) ,且与 AL T、TBIL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 IL- 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及肝脏受损的程度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等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80例肝病患者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4组,连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四项和胆碱酯酶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中PT、APTT、TT时间逐渐延长,而FIB含量和胆碱酯酶活性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与3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L-6和IL-8水平,并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 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分别为(47.45±15.89)、(57.73±43.8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3±1.87)、(12.30±2.50)ng/L,P<0.01],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20例)血清IL-6和IL-8水平分别为(78.45±28.34)、(88.6±10.9)ng/L,明显高于中型(36例)、轻型(34例)患者[中型为(41.56±14.34)、(55.20±5.90)ng/L,轻型为(25.78±12.34)、(34.30±8.90)ng/L],均P<0.05],中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L-6和IL-8升高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各种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各种肝病患者TBA水平。结果:急性期各种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恢复期,各种肝病患者总胆汁酸较活动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除急肝和慢肝轻度患者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种肝病患者血清TBA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病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冯小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6):37-37
胆碱酯酶是由肝脏细胞生成的水解酶,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在肝病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碱酯酶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笔者对76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人进行了胆碱酯酶测定,发现这项指标与肝硬化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观晓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8):14-15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对肝损伤、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SBP)的致病作用.方法检测34例SBP患者、30例腹水患者、33例无腹水患者的LPS、N0、IL-6水平,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相互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BP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上述三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腹水患者(P<0.01),治疗后二组的血清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腹水患者血清中上述指标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P<0.05),各组三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LPS、NO、IL-6参与了SBP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总胆汁酸与肝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84例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总胆汁酸水平.结果 随着临床肝硬化程度的加重,总胆汁酸和反T3(rT3)逐渐升高,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逐渐下降,且rT3及总胆汁酸与肝硬化的Child-Pugh记分呈正相关(r=0.53、0.61,P<0.01).结论 肝硬化时,rT3及总胆汁酸与Child-Pugh记分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总胆汁酸和甲状腺激素浓度对预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IL-6受体(sIL-6R)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检测慢性肝炎患者8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8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和sIL-6R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sIL-6R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肝炎后肝硬化组上述2参数高于慢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中的上述2参数显示为:重度〉中度〉轻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慢性肝病组血清IL-6和sIL-6R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81,P〈0.05),IL-6和sIL-6R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亦呈正相关(r=-0.417,0.418,P〈0.01),与AL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73,0.182,P〉0.05)。结论:血清IL-6和sIL-6R与慢性肝病的病情演变有关.对其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新的客观指标。方法41例危重症患者中好转或治愈30例为存活组,死亡11例为死亡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3ml,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按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Ⅲ评分)方法进行危重症评分。结果危重症患者早期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存活组和死亡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IL-6、IL-10及APACHEⅢ评分四项指标两两之间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抗炎因子IL-10在危重症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决定患者的预后。TNF-α、IL-6和IL-10浓度同APACHEⅢ评分一样可作为危重症预警的价值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