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危重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非语言沟通,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沟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服务态度、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其尊重了人的本质,提高了沟通效果,满足了危重患者的身心需要。  相似文献   

2.
急诊患者无论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可以使患者进入急诊情境,并认为自己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一系列情绪反应。这些应激心理若得不到及时调整、疏导和控制,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对急诊患者进行先进、有效的诊治措施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非语言沟通在临终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娟 《齐鲁护理杂志》2003,9(5):385-386
1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非语言是指人的仪表及体态行为语言。非语言沟通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无声地、持续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1] 。它起着辅助表达、强化感情的作用。如果一名护士举止端庄大方 ,各项操作技术娴熟 ,必定会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有亲切感和依赖感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从而达到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目的。2 非语言沟通技巧2 1 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 这能稳定患者的情绪 ,减轻患者入院时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它直接反映人的思想、情绪。临终患者多是由…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沟通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分析烧伤患各期的心理特点,总结如何正确使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以促进护患心理沟通。并根据患的体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烧伤患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促进患顺利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非语言沟通是指运用一切非语言信号所进行的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中65%的社会意义由非语言来传递,如何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护理人员如何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对ICU的病人进行有效地沟通作了阐述,并对如何加强ICU护士的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7.
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语言沟通是指运用一切非语言信号所进行的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中65%的社会意义由非语言来传递,如何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护理人员如何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对ICU的病人进行有效地沟通作了阐述,并对如何加强ICU护士的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2006年7月,我们对21例聋哑住院患者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实施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对心肌梗死(AMI)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沟通,观察组采用非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心理,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时问内护士可能使用几种类型的沟通交流方式,如果一个护士能根据所处的情景选择多种且适当的沟通交流方式,那么她与患者之问沟通的有效性将明显增加,非语言性交流(体态语言)就是其中十分重要而有效的一种。一般认为,非语言性交流是一个人真实情感更准确的流露,因为一个人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非语言反应,体态语言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俊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94-2096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斜视手术患儿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韵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斜视矫正的手术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配合程度、血压、心率的稳定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日的焦虑呈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有利于提高斜视患儿的手术配合程度,降低焦虑反应,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的身心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急诊科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评价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沟通效果、遵医行为、疼痛、负性心理、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沟通效果、配合度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过程等方面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Delphi法筛选危重症患者赋能心理护理量表条目。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7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并对结果进行归纳。结果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5;2轮咨询的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32和0.448,差异明显;经过2轮咨询,最终确定由4个维度、24个条目构成的危重症患者赋能心理护理量表。结论此研究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好,形成的危重症患者赋能心理护理量表能够较好地反映所研究的主题,对实施和评价危重症患者的赋能心理护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游兆媛  孙玉梅 《现代护理》2006,12(16):1485-148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内科护士对抑郁症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结果有24.7%(19人)的护士未曾学习过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35.1%(27人)的护士不了解抑郁症的表现;28.6%(22人)的护士从未护理过此类病人;23.4%(18人)的护士不知道抑郁症的自杀率最高;34人(44.2%)通过在校教育获得精神疾病相关知识;100%的护士认为有必要系统学习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内分泌科护士了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而消化科的比例较低,其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病人合并抑郁症的情况应受到充分重视;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重症医学支持下指导肿瘤患者化疗的评分系统及检验指标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适合的重症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期间因病情加重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在重症医学技术支持下进行抗肿瘤化疗以改善肿瘤导致危重病情的44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化疗后28 d的预后情况化分为死亡组(24例)、存活组(20例)。搜集患者入ICU后初始的各项肿瘤学评分系统[卡氏评分(KP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及重症医学评分系统[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ODS)、国家预警分数(NEWS)、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的相关指标,并计算分值;以及患者化疗前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化疗期间的症状及支持手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2组患者的肿瘤学评分系统及重症医学评分系统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化疗后死亡组的需要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比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较存活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指标(需要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比例、ALT、ALP、GGT)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需要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比例(OR=12.306,95%CI:1.200~126.175)、ALP水平(OR=1.020,95%CI:1.003~1.039)为预测重症肿瘤患者化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AL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95%CI为0.605~0.901,P<0.05,截点值为86.2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0.0%。 结论进行化疗的重症肿瘤患者中,使用一般的肿瘤学评分系统或者一些重症医学评分系统均未能有效预测重症患者是否适合、可耐受化疗。血液肿瘤患者较实体肿瘤患者的预后存在优势。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可区分耐受化疗的重症肿瘤患者,而化疗期间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ALP则是判断重症肿瘤患者化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略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表(NAER)评分(72.56±3.47)分较对照组(65.17±5.1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可同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无缝隙护理在临床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例急诊内科疾病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优质无缝隙护理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优质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程度、依从性与护理质量、恶性事件发生情况与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不良症状与总体恶性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无缝隙护理在临床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呼吸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 方法 将呼吸科120例需行院内转运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措施,实验组实施危重患者安全转运集束化管理。 结果 实验组患者安全转运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集束管理策略可明显降低呼吸科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了解神经症患者实施程序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5例住院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实施程序化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患者心理需求问卷、患者满意度问卷评分的差异.结果 入组10 d后,研究组的满意度项目均分高于对照组,心理需求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 d后,研究组SAS总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化心理护理能较好地满足神经症患者心理需求,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