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的运转状况。方法分析全国2008年MLN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National Measles Laboratory,NML)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M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监测:全国2008年1-9月报告共采集麻疹血清学标本107160份,标本采集率为77.93%;采集合格标本并有IgM阳性实验室结果的53778份,实验室确诊率为50.2%。②病毒学监测:2008年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287株麻疹病毒,经证实全部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中的H1a亚型;4个省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29株阳性风疹病毒,均为1E基因型。③MLN质量控制:同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参比实验室的NML,2008年通过了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天津、山西、山东、浙江、吉林、广西、湖北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WHO专家组的实验室现场认证;31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由NML组织的血清标本复核和职能考核。结论中国2008年MLN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的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获得了本土麻疹和风疹流行株,积累了大量中国的麻疹和风疹野病毒基因背景资料,为2012年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国2012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 Network,M/RLN)(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运转情况。方法分析中国2012年M/RLN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National 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NM/RL)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监测:中国2012年共检测疑似麻疹血清学标本45 474份,其中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阳性6347例,占疑似麻疹病例的14.9%;共检测疑似风疹血清学标本44 076份,风疹IgM阳性7611例,占疑似麻疹病例的17.3%。②病毒学监测:2012年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M/RL)共送检474株麻疹病毒,经基因定型证实454株为H1基因型的H1a基因亚型,同时也检测出6株A基因型(疫苗相关株)、13株输入性的D9和1株D8基因型;18个省级CDC M/RL共送检288株风疹病毒,其中198株为1E基因型,同时也检测出90株2B基因型风疹病毒。③M/RLN质量控制:NM/RL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区参比实验室,通过了2012年度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所有省级CDC M/RL通过了麻疹血清标本复核和职能考核,同时11个省级CDC M/RL通过了WHO专家组的现场考核。结论中国2012年M/RLN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麻疹/风疹病毒学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进一步建立了中国的麻疹/风疹病毒毒株库和基因型数据库,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也为我国制定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福建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的运转状况。方法对福建省2009-2011年MLN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福建省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病例标本1 789例,采集血清标本1 177份,采集率为65.79%;3 d及时送达率为91.76%;实验室7 d结果报告率为92.41%,主要监测指标逐年提高。近3年未分离到麻疹病毒,共分离风疹病毒27株,经鉴定均为1E基因型。2009-2011年省级麻疹/风疹实验室通过了WHO现场认证、国家职能考核和血清学标本复核,各设区市网络实验室也通过了省级盲样考核和血清学复核,一致率分别为98.76%、100%。结论福建省MLN运转良好,2011年监测指标达到方案要求,在麻疹控制和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运转情况,指导麻疹监测。方法对MLN标本检测、复核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甘肃省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4597例,采集血清标本3762份,采集率81.8%;麻疹IgM抗体阳性1879份,阳性率为49.9%。检测风疹血清标本1343份,风疹IgM抗体阳性611份,阳性率为45.5%。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对3株麻疹病毒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a基因亚型。结论甘肃省2008年MLN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在麻疹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的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 017例,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检测血清标本10 041份,全省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77.14%,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1.43%。21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符合率为98.10%;麻疹IgM抗体再证实标本符合率为90.76%。2005年省CDC麻疹实验室接受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和再证实标本复核检测,成绩均为100分。全年共收检106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25株麻疹病毒,经鉴定均为H1基因型。结论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正常,在麻疹病例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的运转情况.方法 对贵州省2008~2009年MLN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血清学监测:2008~2009年共报告疑似麻疹4138例,采集血清标本3814份,标本采集率为92.2%,及时送检率89.2%,实验室诊断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方法 分析全国2006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①血清学监测:全国2006年共采集麻疹血清学标本60 173份,标本采集率为57.44%;采集合格标本并有实验室结果的50 197份,占采集标本总数的83.42%.对其中858起疫情爆发中的794起,经实验室证实为麻疹爆发;对84起疫情爆发中的73起,经实验室证实为风疹爆发.②病毒学监测:2006年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196株麻疹病毒,经证实全部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中的H1a亚型;7个省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17株阳性风疹病毒,除来自同一起爆发的2株四川省风疹病毒为2B基因型外,其余均为1E基因型.③实验室网络质量控制:2006年国家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所有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由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血清标本复核;湖南、云南、福建、新疆、四川、安徽、内蒙古、江苏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现场考核.结论 中国2006年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了标本采集、血清学检测、细胞培养、病毒分离等标准方法,为2012年消除麻疹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湖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探讨实验室监测在控制麻疹中的作用.[方法]对湖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血清学监测:2005~2007年检测血清标本10 790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标本6 086份,阳性率为56.40%,风疹IgM抗体阳性标本346份,阳性率为3.21%:血清标本及时采集率为63.16%、标本及时送检率为57.05%,采集标本合格率为86.94%,标本及时送检率为69.83%,并逐年有所提高(P<0.01).②病毒学监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从送检的84份咽拭子标本和3份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野病毒37株,风疹野病毒1株,送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近3年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表明H1基因型为近年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1株风疹毒株为1E基因型.③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省级麻疹实验室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2002~2007年度盲样标本职能考核、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复核和现场考核认证.2002~2007省级实验室发放地市级麻疹实验室考核标本280份,符合率为100%,在地市级麻疹实验室上送的再证实标本中,麻疹血清标本复核率为99.04%,风疹为96.36%.[结论]湖南省已建立了省、市级CDC麻疹/风疹快速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3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 Network,M/RLN)的运转状况。方法分析中国2013年麻疹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实验室数据和全国M/RLN监测数据,评价中国2013年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1血清学检测:中国2013年共采集散发麻疹疑似病例(Measles-like Illnesses,MLIs)74 296例的血清标本,占中国散发MLIs的97.30%;实验室确诊的散发麻疹病例26 686例,占散发MLIs的34.02%;中国2013年报告MLIs爆发157起,实验室证实麻疹爆发108起,风疹爆发26起。2病毒学监测:中国2013年M/RLN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2325株麻疹病毒,其中2217株为H1a基因亚型,13株为A基因型,47株为D9基因型,45株为D8基因型,3株为B3基因型。2013年从17个省分离到187株风疹病毒,其中103株为1E基因型,84株为2B基因型。3质量控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区麻疹参比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通过了2013年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8个省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M/RL)(包括新疆、北京、河北、四川、黑龙江、宁夏、广东和广西)通过了2013年WHO专家组的现场认证;32个省级(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CDC M/RL,全部通过了由M/RLN组织的血清标本复核和WHO组织的职能考核。结论中国2013年M/RLN运转良好,MLIs的实验室诊断比例和病原学检测比例进一步提高,为麻疹和风疹的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本土麻疹/风疹病毒流行株和输入株的基因背景资料,为在中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和实验室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7年麻疹/风疹实验审网络的运转情况.方法 分析全国2007年麻疹/风疹实验审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的资料,评价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①血清学监测: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02 422例,有实验室诊断的53 986例,占麻疹疑似病例的52.7%.②病毒学监测: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麻疹病毒266株,除1株为A基因型外,其余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从6个省分离到风疹病毒46株,均为1E基因犁.③实验审网络质量控制: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30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审组织的职能考核和血清复核,11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现场认证考核.结论 2007年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状况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获得了本地麻疹/风疹病毒流行株,积累了麻疹/风疹野病毒基因背景资料,为2012年消除麻疹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 Network,M/RLN)的运转情况。方法分析全国2011年M/RLN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NationalMeasles/RubellaLaboratory,NM/RL)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监测:2011年,全国报告疑似麻疹病例34624例,其中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血清学检测32618例,阳性8880例,占疑似麻疹病例的25.6%;风疹IgM血清学检测27981例,阳性4906例,占疑似麻疹病例的14.3%。②病毒学监测:2011年,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共送检294株麻疹病毒,经基因定型证实:286株为H1基因型的H1d基因亚型,同时也检测出5株A基因型(疫苗相关株)和3株输入性的D。基因型;15个省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送检286株风疹病毒,其中259株为1E基因型,同时也检测出27株2B基因型风疹病毒。③M/RLN质量控制:NM/RL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区参比实验室,通过了2011年度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所有省级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血清标本复核和职能考核,同时13个省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通过了WHO专家组的现场考核。结论2011年,中国M/RLN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病毒学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获得了麻疹/风疹病毒流行株,积累了大量麻疹/风疹野病毒基因背景资料,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及运转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评价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的意义和建立初期运转情况。方法对2002~2004年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初期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200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正式成立,并且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CDC建立了麻疹实验室,逐步建立了市(地区、州、盟,下同)级麻疹实验室,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国家麻疹实验室、31个省级CDC麻疹实验室、331个市级CDC麻疹实验室在内的麻疹实验室快速反应诊断系统。目前,已建立麻疹/风疹实验室的诊断标准,并为省、市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在监测方面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组织对31个省级CDC麻疹实验室进行职能考核和血清复核等质量控制工作。31个省级CDC麻疹实验室和多数市级CDC麻疹实验室可开展常规的麻疹血清学检测。在血清学监测的基础上,省级CDC麻疹实验室开展了麻疹病毒学监测工作,1993~2004年通过省级CDC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共同努力,在27个省共分离到366株麻疹病毒。结论中国三级麻疹实验室网络已经成功建立并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流行病学专家及时采取强化免疫措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建立了中国的麻疹病毒毒株库和基因数据库,为了解中国麻疹野病毒流行的基因型、病毒来源、基因变异情况和传播途径打下了基础;在评估人群对麻疹免疫力、疫苗免疫效果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和运转情况。方法对2003~2009年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后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对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各项实验室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于2003年10月正式建立,含1个省级和9个市(州、地区,下同)级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形成了贵州省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快速反应诊断系统。2003年起省级麻疹实验室和9个市级麻疹实验室可常规开展麻疹的血清学检测,2003~2009年贵州省麻疹网络实验室共检测7499份血清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39.4%,风疹IgM抗体阳性21.0%,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从2003年的1.9%逐年上升到2009年的87.9%。2004起省麻疹实验室开展了麻疹病毒学监测工作,2004~2009年从71例114份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和(或)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到麻疹阳性分离物26例38株,经鉴定18例(株)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2001年起接受国家麻疹实验室及WHO对省级麻疹实验室的职能考核、血清再证实与现场认证,成绩为满分或优秀;2004年起省级麻疹实验室每年组织对市级麻疹实验室进行职能考核和标本抽样复核等质量控制工作,各项质控指标均逐年提高并达到较高水平。结论贵州省已建立了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风疹快速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05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5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方法分析全国2005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监测:2005年,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总计报告疑似麻疹爆发941起,检测麻疹可疑病例血清标本16017份,IgM抗体检测阳性率达81%,实验室证实麻疹爆发872起。16个省开展了风疹监测,总计检测可疑风疹病例血清标本1187份,风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2%。②病毒学监测:2005年16个省级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188株麻疹病毒,经证实全部属于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显示H1基因型仍是中国麻疹流行的绝对优势基因型。其中河北、山东、浙江省发现有H1b基因亚型在局部地区流行,其余毒株均为H1a基因亚型,说明H1a基因亚型仍为中国优势流行基因亚型。③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2005年国家麻疹实验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004~2005年度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级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2005年度由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复核和盲样标本职能考核;山东、山西、贵州、吉林、天津5个省级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现场考核认证。结论中国2005年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为麻疹爆发的早期诊断、及时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丰富了麻疹病毒学基因数据库,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了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中国2010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的分析,对其运转情况进行评估,为中国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PLN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中国2010年PLN收集到5273例AFP病例的10 427份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1.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1.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年修订的《脊灰实验室手册》第4版的操作规范,进行病毒分离和脊灰病毒(Poliovirus,PV)阳性毒株的血清学鉴定,鉴定结果 28天内反馈率96.6%。2010年,在5230例AFP病例的137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分离率为2.61%;677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12.95%。2010年,NPL收到PLN送检的137份PV分离物,按单血清型共计353株。用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对所有PV进行了型内鉴定,发现4株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未发现脊灰野病毒。2010年,NPL和3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都通过了WHO盲样标本考核,其中12个接受并通过了WHO现场评估认证。结论中国PLN 2010年运转正常,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国2011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ies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进行统计分析,为应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输入I型脊灰野病毒(Tepe 1 Wild Poliovirus,WPV1)疫情和维持中国无脊灰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分析中国2011年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评价PLN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中国2011年PLN共收集了6205例AFP病例的12253份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9%。从6089例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207例,分离率为3.4%;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782例,分离率为12.8%。NPL收到中国PLN送检的PV594株,鉴定结果:9例为疫苗衍生(Vaccine—derived)PV(VDPV),其中I型1例,Ⅱ型7例,Ⅲ型1例;53例为WPV1,21例来源于WPV病例,30例来源于AFP病例接触者或健康人群。2份环境污水来源于新疆和田地区环境监测。2011年NPL和3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PV分离与鉴定的盲样标本考核;NPL还通过了P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型内鉴定和PV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的盲样考核;NPL和13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接受并通过了WHO的现场认证考核。结论中国2011年PLN维持着高水平的运转,及时发现和鉴定了VDPV病例、新疆输入WPV1和局部爆发疫情,为卫生部制订应对WPV和VDPV的免疫策略,为阻断WPV和VDPV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