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东莞市大朗医院 2017 年 10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最终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 (30 例),2 支病变组(20 例),3 支病变组(20 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 32 例为对照组。各组入院后均完成颈动脉超 声检查,获得各组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查阅患者资料,统计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脉 压、体质量指数;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对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 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下斑块指数(PI)、内膜中层厚度(MT)、颈总动脉内径及阻力指数(R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 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 3 支病变组 MT、颈总动脉内径及 RI 水平均高于 2 支病变组和单 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超声中 MT、颈总动脉内径及 RI 水平 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脉压、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用于冠心病患者颈动 脉粥样硬化中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超声检测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以及管腔有无狭窄,并调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结果:CAG阳性组颈总动脉的IMT较CAG阴性组显著增厚,粥样斑块的发生率较CAG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0.8mm比较,IMT≥1.0mm组的年龄更大,TC、LDL、UA水平更高,FMD、RH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颈总动脉的IMT显著增厚,以IMT≥1.0mm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临界值有较高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颈总动脉的IMT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DMCI组)和12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部位。结果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DMCI组为84.3%,CI组为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右侧多于左侧。DMCI组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CI组(P<0.05),颈动脉狭窄总数及重度狭窄数较CI组多。另外,DMCI组颈动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更严重,容易导致严重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2007年我院77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梗死组)、83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年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胸痹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疑诊冠心病患者470例,按64层螺旋CT(64MSCT)冠脉成像结果根据冠脉有无病变、病变范围、钙化积分、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分组,观察胸痹不同证型中冠脉病变程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病变冠脉以心血瘀阻证和痰浊痹阻证多见,冠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两组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粥样斑块以心血瘀阻证和痰浊痹阻证多见,两组中软斑块比例高,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胸痹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心血瘀阻证、痰浊痹阻证冠脉病变范围广,狭窄程度严重,软斑块比例高,是胸痹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3,34(3):290-29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超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进一步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病人血瘀证、痰浊证及其他证型(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气滞证和寒凝证)的相关性。所有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心病前1周左右,行颈部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痰浊证和血瘀证组颈动脉病变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痰浊证和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证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提供冠心病痰浊证和血瘀证及其他证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9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超声检查被选者的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依照冠脉造影(CAG)结果将其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组;同时对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阴性组的颈动脉IMT增厚未超过0.8 mm的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阳性组的76.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性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阳性组的58.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不低于0.8 mm是临床对冠心病进行预测的临界值,且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实施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0月临沂市康复医院接收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收入观察组,将同期100例健康人员收入对照组中,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准确记录两组超声检查结果及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和分型,超声检查结果包括颈总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内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更高,差异明显(P<0.05);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42例单支,58例多支,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方面,多支组较单支组高,差异显著(P<0.05);颈动脉位置,软斑分布较多,其次是硬斑和混合斑;颈内动脉位置:软斑分布较多;颈动脉分叉位置:软斑分布最高,而混合斑分布较少;双侧颈总动脉L软斑分布较多,混合斑最少。结论超声诊断在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反映颈动脉斑块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积分分为A组(18分以下)和B组(18分以上),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B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很严重,其中多支血管病变占首位;糖尿病患者病变血管支数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年龄与冠脉病变积分没有关系;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糖尿病及高血压与冠脉病变积分有关系。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然后是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几率也会增加,但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在预防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并对其不同斑块检出数量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溃疡斑检出率为26.47%、软斑检出率为47.06%,高于对照组的0.00%、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扁平斑检出率为9.41%,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左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外段内径比对照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粥样斑块利用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梗死,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亚临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86例,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根据改良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轻度组(5分)、中度组(5~10分)、重度组(≥10分)。测定患者血浆Hcy、hs-CRP、FIB水平,分析血浆Hcy和亚临床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中血浆Hcy和亚临床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均0.05),改良Gensini评分重度组和中度组的血浆Hcy和亚临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均0.05)。血浆Hcy、hs-CRP和FIB水平均与冠脉病变支数及改良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36,0.438,0.563,P0.05;r=0.45,0.462,0.511,P0.05)。结论血浆Hcy和亚临床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包括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颈动脉硬化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32例空腹血糖受损与32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IMT测定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IMT值的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肥胖、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腹血糖受损已出现显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亚临床损害,肥胖、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为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较为理想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表明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患者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梅州市梅县区中医医院确诊治疗的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梗塞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和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梗塞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软斑、混合斑检出率: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硬斑检出率: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梗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6.26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患者梗塞严重程度有关,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有助于医师了解和掌握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应用孤养合并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观察大鼠Open-field实验和“Y“型电迷宫实验成绩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PKA(蛋白激酶A)、CREB(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自主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lt;0.01),电针组行为学成绩较模型组提高(P&lt;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KA、CRE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分别P&lt;0.05,P&lt;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内PKA、CREB含量有所提高(P&lt;0.01),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gt;0.05)。结论:提示电针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慢性应激所致的学习记忆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PKA、CREB信号物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其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91位临床确诊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使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与对照组60例非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中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粥样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部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动脉病变程度和斑块性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咏压(P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57例入选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并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对稿变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记分.测量外周肱动咏血压并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统计分析P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中.随病变支数的增加、病变范围的增大以及冠脉狭窄程度危险分级的增高,PP逐渐增高.其中左主干病变者PP最高。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PP每增加10mmHg。对数转换的Gensini积分平均可增加0.128(P=0.007)。SBP在总体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者.但各亚组与正常者差异不大.仅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单支病变组。各组平均动脉压未见有统计学意义,DBP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在冠心病人群中,P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60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且相关性优于SBP及DB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参数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52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损害程度采用Gensini法计分,所有病例均于术前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参数: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以DBP为纵坐标,SBP为横坐标,求出斜率(β),动脉僵硬度指数=1-β。结果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组患者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脉狭窄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无论24 h、白昼还是夜间动脉僵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夜间动脉僵硬度指数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密切(P〈0.05)。结论动脉僵硬度指数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僵硬度指数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率中泰  李哲 《中医药研究》2011,(10):1178-1179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行冠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230例和健康者40名,冠脉病变程度用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分析血尿酸及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支数与UA水平呈正相关。UA水平: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多支病变组,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UA呈正相关,与HDL-C、TC、TG、LDL-C未见明显的相关性。冠心病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高尿酸和年龄、性别、高TG、高TC、高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确实是冠心病较为显著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可靠预测因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对有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常规进行血尿酸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