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治疗早产儿及微量喂养的实施过程,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对81例早产儿中46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为试验组,另外35例给予单纯经胃肠道内喂养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两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治愈率等.试验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明显增加体重,使早产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穆春 《吉林医学》2013,34(18):3553-355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疗效。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及生存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法:选择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即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同时经口胃管微量喂养,于3~7 d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刺激排便。对照组于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于3~5 d给予经口胃管喂养。密切监测体重及实验室指标,对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体重增长较对照组迅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消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增长。  相似文献   

3.
顾洁  王亦露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0):762-764
目的观察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1例低出生体重儿中41例给予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为试验组,另外40例给予单纯经静脉高营养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头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治愈率等,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试验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重、头围地增加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使低出生体重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李元霞  张红霞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46-1348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胃肠功能状态,无喂养禁忌者入院后24h内试经口喂养,或给予鼻饲。结果:喂养组在拔除胃管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月时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不仅是对胃肠外营养不足的补充,而且可使患儿明显获得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肠内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2例早产体重儿,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营养护理,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的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在留置胃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早期给予经口奶瓶微量喂养,可早日建立经口喂养,增加早产儿的体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早产儿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早期微量喂养与静脉营养联合用于早产儿营养支持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早产儿分组研究,乙组行静脉营养支持,甲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足量喂养时间与乙组相比,均相对更短(P0.05);甲组不良反应率为4.08%,与乙组16.33%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效果理想,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胃肠喂养联合部分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喂养联合部分静脉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胃肠喂养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注射液和电解质,对两组进行有关指标监测。结果:应用静脉营养前后早产儿血生化、血糖与输注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体重增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可耐受少量部分静脉营养,同时配合经口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生化、血糖无影响,能缩短住院天数和促进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8.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修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53-254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2004~2008年我院收治的38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及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结果(1)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并不增加;(2)早期微量喂养可减轻黄疸;(3)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结论危重新生儿都主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5例低出生体重儿中45例给予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实验组),另50例给予单纯性静脉营养(对照组)。观察体重变化、住院时间及出现的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每日平均增长体重及出院体重显著增加(P〈0.05);出现硬肿、高胆红素血症、血糖紊乱、肾功能受损等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出现呕吐、腹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是低出生体重儿理想的营养供给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方法,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体重增长、黄疸等诸方面的影响。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洗胃,在生后12h试行开奶,实验组在开奶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口服,两组患儿入院24h和第7天采血测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每天监测体重、血糖和经皮测胆红素。结果实验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缩短,两组第7天TBIL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照射蓝光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结论给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可以改善喂养耐受性,可以较早实现完全经口喂养,缩短了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减少了黄疸持续时间和蓝光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远凤  梁高莲  田岚 《右江医学》2010,38(2):173-17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35例给予全静脉营养。对比观察两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炎、吸入性肺炎、胆汁淤积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血糖与血脂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坏死性小肠炎发生,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明显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的效果。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单纯静脉营养,生后72 h开始喂养。结果治疗组患儿能尽快适应肠道喂养,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激活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不耐受,增进营养,促进机体康复,缩短肠外营养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方法:将63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早期均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和静脉营养;观察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和刺激排便。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增至出生体重时间和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早产儿早期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及时帮助排便,能使早产儿减少静脉营养使用时间而顺利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获得较理想的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医学》2017,(7):630-632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喂养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5例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及普宁华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编号分为: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25例,胃管组25例,全静脉营养组25例。比较3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经口微量喂养组患儿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NEC率、口腔炎发生率以及光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胃管组与全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及早微量喂养,能够明显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72-74+79
目的 探讨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0月产科出生的VLBW 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VLBW予以静脉补液胃肠外营养供给,观察组VLBW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两组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评估两组VLBW的喂养结果,并比较喂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LBW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胎便排尽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喂养3周期间,观察组VLBW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P0.05)。结论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不仅改善VLBW的营养状况,促进向肠内营养过渡,而且可降低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陈亚梅 《吉林医学》2010,31(16):2396-2397
目的:评价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早产儿的疗效。方法:89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单纯静脉营养,生后72h开始喂养。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能尽快适应肠道喂养,静脉营养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在早产儿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运用,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质量增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2例出生时无异常、进食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早开奶组(n=21)和晚开奶组(n=21)。早开奶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加微量喂养至正常进食;晚开奶组为完全静脉营养至正常进食。结果两组比较,早开奶组体温异常,觉醒、住院、直接喂哺时间均减少,体重、头围增长明显,早产儿并发症如呼吸暂停、病理性黄疸、败血症少(P值均<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改善早产儿的一般状况,加快其生长,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孔蔚毅  张颖 《吉林医学》2011,(17):3416-3417
目的: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进步,早产儿存活率的不断上升,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和生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寻求合适的喂养方式,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50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于出生后24 h给予静脉高营养,并经口胃管微量喂养,并于3~7 d给于非营养性吸吮辅助刺激排便。对照组24例,于出生后24 h给于静脉高营养,并于生后3~5 d给于口胃管喂养。结果:治疗组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的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4,P<0.05;t=0.67,P<0.05)。治疗组静脉营养的应用时间,达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微量口胃管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及刺激排便,可以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尽快恢复出生体重;在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同时,减少了静脉营养的应用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进一步降低了住院费用,经济学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体重早产儿的喂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9例患儿在严密监护生命体征、保暖、呼吸支持、防止感染、黄疸处理、维持血糖、预防脑室出血等措施的处理过程中如何进行喂养。结果 29例患儿通过经口微量喂养较胃管喂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而且低体重早产儿营养摄入和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低体重早产儿需要特殊关照,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提高存活率;采用经口微量喂养能够保证患儿早期开始母乳喂养,促进肠胃功能的成熟及正常菌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给予胃肠道喂养同时,从周围静脉给予静脉营养补充胃肠营养不足;对照组主要给予胃肠道喂养,如有液体量不足给予葡萄糖等补充。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不良反应、奶量增加、住院天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住院天数短;奶量增加及体重增长快;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部分静脉营养能够充分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增强机体抵抗力,缩短平均住院日,使极低体重儿体重较快增长,有利于机体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