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体脾片移植治疗脾损伤后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体脾片移植治疗脾损伤后免疫功能的观察袁从华自1993年1月~1996年6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67例,其中除保守治疗6例,脾修补4例外,单纯性脾切除27例(脾切组),脾切除后脾片大网膜内移植30例(移植组),占同期脾破裂44.7%。两组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2.
自体脾组织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自体脾组织移植在严重脾外伤及门脉高压等全脾切除术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将切除的脾脏 ,除去被膜 ,切成 1cm× 1cm× 0 .5cm的薄片 5 0块 ,移植在大网膜中间 ,用丝线缝合后固定于脾床。结果 经动物试验及术后B超 ,同位素扫描 (99m锝 )随访观察 ,移植的脾组织成活良好。血常规 ,血小板 ,IgM ,IgG ,补体C3,术后从低水平逐渐上升至正常。结论 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组织移植能够成活并增生变大 ,而且能够维持一定的免疫功能 ,可预防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VEGF对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后血管再生过程影响。方法:198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组及假手术组,将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后的小鼠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外源性VEGF组)和对照组(不用外源性VEGF组)。实验观察组小鼠分别于术后7、15、30d于尾静脉内注射VEGF,最后一次注射后1、7、14、30、60、90d各处死5只,取脾组织标本;对照组于术后观察上述对应时相点后各处死3只,取脾组织标本,进行墨汁灌注血管面密度测定。结果:术后7、15、30d注射VEGF后,较对照组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墨汁灌注显示,实验观察组血管面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外源性VEGF能够促进移植脾组织内血管生长,改善移植脾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移植脾组织再生,使其结构恢复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对肺泡巨噬细胞抗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对肺泡巨噬细胞抗菌功能的影响63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冷建军,陈维佩关键词脾切除;巨噬细胞,肺泡;移植,自体脾组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656.6肺炎球菌是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的主要病原菌,肺泡...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 4 1例 ,其中 2 0例行全脾切除 ,2 1例行全脾切除并自体脾片网膜移植 ,笔者对术后免疫功能等指标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0例 ,女 11例 ;年龄 19~ 5 2岁 ,平均年龄 31.5岁。交通伤 32例 (78.1% ) ,跌伤 6例(14 .6 % ) ,钝器伤 2例 (4.9% ) ,刀剌伤 1例 (2 .4 % ) ,伤后就诊时间 10min~ 18h。4 1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剌均为阳性。B超检查 36例 ,均提示脾脏破裂和腹腔积血。查血红蛋白 6 5~ 12 0g L ,平均92g L。 4 1例均为单纯外伤性脾破裂 … 相似文献
6.
脾脏免疫学的进展,改变了一旦确诊为脾破裂即应切脾的传统概念。脾缝合术、脾粘合术、部分脾切除术、半脾切切术、脾组织自体移植及选择性非手术治疗等多种保脾形式相继用于临床,使脾损伤的治疗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本文仅就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体脾移植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体脾移植的价值63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志清,马宏敏,蔡志民,高德山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脾切除;移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6.6脾切除是临床上治疗待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脾切除后导...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 ,为保持脾脏的免疫功能 ,避免凶险性感染的发生 ,脾切除术后自体游离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已在国内开展。为深入探讨适宜移植量 ,自 1995~ 1997年收治的因外伤所致脾破裂 5 9例 ,我们分别实施全脾切除以及脾切后不同移植量自体脾移植术 ,采用放免法 (RIA)测定能特异性反映脾功能的血清促吞噬素 (Tuftsin)浓度 ,以此作为指标 ,对各组病例术后近、远期脾功能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5 9例 ,男 37例 ,女 2 2例 ,年龄13~ 6 8岁 ,平均 32 4岁 ,随机分为 5组。A组 :13例 ,为全脾切除组 ;B、…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8)
关节软骨损伤后其再生能力极为有限。随着细胞治疗与软骨组织工程等相关技术和学科的发展进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已发展到第三代。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ACI技术在治疗软骨损伤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软骨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及其发展、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基因修饰在ACI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对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修复软骨损伤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优缺点和发展史,着重介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和基因修饰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损伤。方法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用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术后6周和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等观察。结果实验组移植6周后,软骨损伤区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12周后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产生。两对照组损伤区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以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BMSCs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