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PC12细胞预缺氧模型;观察预缺氧对PC12缺氧后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预缺氧组。检测缺氧及预缺氧对PC12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①缺氧组LDH释放率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对照组;②预缺氧组LDH释放率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缺氧组。结论:预缺氧对PC12细胞的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缺氧时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氧对PC12细胞中ROS含量和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缺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三气培养箱建立PC12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缺氧环境下细胞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CHF-A染色检测ROS的含量;RT-PCR检测HIF-1α、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缺氧24 h后ROS明显升高;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结论缺氧24 h后可以导致PC12细胞中ROS含量、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冲击伤、高速破片伤、冲击伤复合高速破片伤后血浆和肺组织中IL - 8、IL- 6、TNF -α的变化及肺组织IL - 8mRNA表达 ,探讨冲击伤复合破片伤的损伤特点、致伤机制等问题。方法 采用犬冲击伤复合一侧后肢高速破片致伤实验模型 ,分析伤后不同时间点IL - 8、IL -6、TNF -α的变化及肺组织IL - 8mRNA表达。结果 冲击伤、高速破片伤、冲击伤复合高速破片伤后血浆和肺组织IL - 8、IL - 6、TNF -α升高 ,且IL - 8、IL - 6、TNF -α变化与肺损伤程度有关。各致伤组肺组织IL - 8mRNA表达上调。结论 IL - 8、IL - 6、TNF -α在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监测血浆IL - 8、IL - 6、TNF -α的变化有助于对伤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模拟失重对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 、IL-6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小鼠T细胞亚群和某些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0°头低位尾吊法,流式细胞术法测定T细胞亚群,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结果模拟失重3d,小鼠IL-2和IL-6活性无明显变化;模拟失重7d,小鼠CD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 (AKautoAb)对培养角质形成细胞 (KC)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IL - 1 β刺激无血清培养的KC及AKautoAb处理后的培养KC ,用MH6 0细胞活性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 - 6的产生 ,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 -8的产生。结果 :IL - 1 β可刺激KC产生IL - 6和IL - 8(P <0 .0 1 ) ,并有IL - 1 β浓度依赖性 ;AKautoAb对培养的KC产生IL -6和IL - 8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1 )。结论 :AKautoAb对培养KC产生细胞因子有明显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AKautoAb有益于炎性皮肤病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清TNF-α、IL-6、IL-10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 1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于麻醉后手术前、阻断前、开放前5min、开放后15min、开放后60min、术毕、术后4h、术后24h采集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术前TNF-α、IL-6维持于较低水平,而IL-10未测得,在无肝期IL-6、IL-10明显上升(P〈0.05),开放后3种细胞因子均显著增加(P〈0.05),并于开放后60min达峰值,术后24h内TNF-α、IL-6迅速下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IL-10在部分患者未测得。结论 肝移植术中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手术应激,机体产生明显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以IL-6及IL-10的变化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对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0例入组的HIE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21例)及重度组(18例)三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及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正常新生儿血清IL-6、TNF-α水平极低,HIE急性期各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以重度HIE组升高最为明显,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IE恢复期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HIE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HIE新生儿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临床意义。方法 8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根据Child分级分为A(35例)、B(30例)、C(20例)3组,并与正常组(56例)相对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肝功损害程度及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对缺氧引起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组细胞在缺氧损伤前采用大黄素甲醚进行预处理。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荧光免疫组化法测定c-fos蛋白表达、RT-PCR检测nNOS、iNOS mRNA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研究提示大黄素甲醚明显提高PC12细胞的抗缺氧活性。大黄素甲醚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上清液LDH水平明显下降,c-fos表达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分析显示nNOS mRNA在缺氧早期表达,iNOS mRNA主要在缺氧中晚期表达。结论:大黄素甲醚能减轻缺氧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放烧复合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形态及其IL-12基因表达变化的复合效应。方法 于单纯放射损伤(5Gy)或放烧复合伤(5Gy合并12%Ⅱ度烧伤)后不同时相点分离、计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变化,RT-PCR方法检测其IL-12、p35和p40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①同放射损伤组相比,放烧复合伤组早期巨噬细胞数量减少速度更快,减少程度更大,但后期恢复速度明显加快;②同放射损伤组相比,放烧复合伤组伤后早期溶解坏死的巨噬细胞较多,但在形态上更接近正常;③两伤组p35和p40伤后表达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放烧复合伤组伤后各时相点两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放射损伤组。结论 放烧复合伤在免疫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上具有“早期加重,后期减轻”的复合效应特点,提示“早期救治”在放烧复合伤救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将含IL-6cDNA的PMAM重组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大肠癌细胞株HT-29,克隆出抗性细胞,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有IL6基因片段的插入.RNA点杂交结果表明:IL-6基因转染细胞有较强的IL-6mRNA转录,而未转染细胞的转录水平很弱;7TD1-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上清显示:抗性细胞分泌的IL-6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大鼠TNF-α、IL-1β、IL-1ra mRNA的表达及药物干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mRNA的动态表达及白介素-10(IL-10)、地塞米松(Dex)对TNF-α、IL-1β、IL-1ra的干预作用。方法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10mg/k建立大鼠ALI模型。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LPS加IL-10组、LPS加Dex组,每组18只(2、6、24h各6只)。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及IL-1ra mRNA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损伤组肺组织TN-α mRNA表达2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IL-βmRNA表达2h显著升高,6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IL-1ra mRNA表达6h开始升高,且为峰值,24h仍高于对照组。IL-10及Dex可明显抑制肺组织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但对IL-1ra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肺组织病理检查见IL-10组、Dex组的肺损伤较损伤组明显减轻。结论急性肺损伤时,TNF-α及IL-1βmRNA表达明显早于IL-1ra mRNA,提示ALI早期存在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失衡。IL-10、Dex可明显抑制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但不影响IL-1ra mRNA的表达,这有利于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平衡的重建,减轻大鼠ALI。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骼肌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电刺激下产生的GLUT4基因与肌源性IL-6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小鼠骨骼肌肌母细胞(C2C12)为研究对象,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当刺激时间为45 min、60 min、75 min、90 min及120 min时C2C12肌管内糖原含量、GLUT4和IL-6 mRNA表达以及C2C12肌管上清液IL-6含量。结果:(1)电刺激各组GLUT4 mRNA表达均有所增加,其中60 min、75 min和120 min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75 min和120 min组IL-6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各组上清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电刺激时间增加,上述各项指标均先增加,后下降,90 min时达低谷。(3)随电刺激时间延长,C2C12肌管糖原含量逐渐减少,其中,刺激120分钟组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1)电刺激C2C12肌管对细胞糖代谢产生了一定影响;(2)电刺激C2C12肌管引起的GLUT4 mRNA表达的增加很可能与肌管收缩产生的IL-6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进行不同性质和强度的跑台运动后血液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M)含量不同时相的变化,结合观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各指标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运动1组(B组,n=32)和运动2组(C组,n=32),B、C组又分别分为运动后即刻组、24h组、48h组和72h组。B、C两组大鼠均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其中B组跑速15~16m/min,坡度为0°,运动60分钟;C组跑速19~21m/min,坡度为-16°,运动90分钟。运动后取大鼠股动脉血测定IL-6、CK及CK-MM水平,并通过电镜和光镜观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B、C两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均发生明显损伤,且以运动后24小时较为严重,B组损伤较C组轻微。(2)两运动组大鼠运动后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前,C组差异更显著,IL-6在运动后48小时达到峰值。(3)运动后即刻两运动组大鼠血液CK及CK-MM均出现峰值,其变化时相性相似。C组运动后24小时CK活性较运动后即刻显著下降,而CK-MM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清CK和CK-MM均可作为评价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指标。CK-MM变化可能与肌肉损伤的关系更加紧密。血浆IL-6可能与由剧烈运动导致的肌肉损伤有关,提示可以考虑作为评价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短期(28 d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2至2021-1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脓毒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血清指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因子,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入院28 d内存活33例(存活组),死亡27例(死亡组);死亡组的年龄及血清PCT,hs-CRP和IL-6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CT(OR=1.288)、hs-CRP(OR=1.195)和IL-6(OR=1.184)均是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血清PCT,hs-CRP和IL-6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3, 0.829, 0.726和0.938,联合检测的预测能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91, 4.069, 5.271,P<0.05),联合检测预测准确度最高。结论 血清PCT,hs-CRP和IL-6均对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更准确,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