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疟原虫血期抗原经SDS-PAGE,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后,与疟疾免疫血清进行反应。结果,所有P.v病人血清均和P.c抗原发生阳性反应。P.v病人血清与P.c抗原的反应比与P.f抗原的反应显著。P.v病人血清和P.c抗原的反应及抗P.c免疫兔血清和P.c抗原的反应相符,但较弱。研究提示,用P.c抗原比用P.f抗原诊断间日疟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B抗原(类B抗原)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献血者 ,女 ,2 5岁 ,经健康查询合格 ,符合献血标准 ,无输血史。 2 0 0 1年 2月在本站献血 2 0 0ml,街头初定血型为AB型 ,站内复查血型时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 ,经进一步鉴定 ,献血者血型为A型 ,红细胞上含有获得性B抗原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剂 标准抗 A、 B及标准A、B、O红细胞 (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 ) ,其中标准抗 A、 B为单克隆抗体 ,滴度为 1:12 8。抗 AB及人血清抗 B试剂由本站实验室自制 ,质控检验均合格。1.2 唾液血型物质的测定 待检者唾液经煮沸 10min ,离心取上清液分别与抗 A、 B、 H混合 ,反应 5min后 … 相似文献
3.
HCV分片段抗原EIA与重组免疫印迹法分析检测HCV抗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体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替代昂贵的进口重组免疫印迹法确认试剂(HCV RIBA3.0)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HCV分片段抗体试剂检测经确认的标本中HCV-C、NS3、NS4、NS5抗体并与HCV RIBA3.0比较。【结果】82份样品中80份判定为阳性,阳性率为97.56%,2份判定为可疑,为2.4%,40份阴性样品中有2份判定可疑,为5.00%。【结论】国产分片段抗体检测试剂检测HCV抗体,与美国第三代RIBA3.0试剂的检测符合率基本一致,有低价高效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腮腺肿瘤种类较多,同一组织学类型肿瘤可有不同临床过程和预后,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故寻找一种可区别有相同形态学而预后各异的腮腺肿瘤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国外学者发现血型抗原(BloodGroupAntigens,BGA)可在腮腺肿瘤中表达,且与腮腺... 相似文献
5.
兰炯采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4,(1)
人血小板抗原-1(HPA-1)为双等位基因抗原系统,控制HPA-1a(Zw~a或Pl~(A1))及HPA-1b(Zw~b或Pl(A2))抗原。98%高加索人具有HPA-1a抗原,它经常导致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NAIT)和输血后紫癜(PTP)。NAIT发病率为1/5000~10000,死亡率13%。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检定病人血小板抗原型别,若采用血清学方法检定,则不适用于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筛选及鉴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抗Rh(D)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随机选取35个进行克隆,经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交叉试验,确定阳性克隆,采用蛋白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噬菌体行抗原性分析.[结果]DNA序列测序及竞争抑制实验在11个克隆... 相似文献
7.
叶兵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3,(4)
该研究对使用Amicus(Baxter)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新程序进行了评估,对健康供者(n=9)和计划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n=21)肿瘤病人进行了研究,10份外周血干细胞收集在10名供者以及30例病人进行采集自供者的祖细胞,受者按每公斤体重均值为6.37×10~6CD34~+细胞(范围:3.08-11.06×10~6)输注重量为169.5g(118~186)。病人采集的祖细胞,按每公斤体重6.26×10~6CD34~+细胞(范围0.2-53.6×10~6)输注,重量为121.5g(范围92-190),每份供者祖细胞含均值血小板为0.93×10~(11)(范围0.45-1.23×10~(11))和每份患者祖细胞含血小板0.2×10~(11)(范围0.45-1.23×10~(11))。在PBSC采集过程中或之后没有观察到有严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除了A型、B型、O型、AB型这4种常见血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抗原较弱的亚型,比如B(A)血型[1]。B(A)血型在人群中的出现频率约为1/50万,该人群血清中存在高度活性的B型糖基转移酶,同时也存在少量的A型糖基转移酶,因此,其红细胞上不仅存在B抗原,还存在很弱的A抗原[2]。B(A)血型被认为是遗传学上的B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多表现为AB型,严重影响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3-4]。本文对1例B(A)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进一步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对其进行了家系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告在1例无输血史,且丈夫和婴儿均为 D阴性的妇女血清中发现了抗-D。此人为白种人,26岁、初产妇,其家庭成员血型如下:先证者为 A_1,r′r 型;其丈夫为 O,rr 型;母亲为 A_1,R′r 型;父亲为 A_1,R′r′型;孩子为A_1,rr 型。血清学筛选试验:Rh 抗体检测,使用了 R_1~-R_2~-表现型的献血者红细胞,在22℃采用如下方法。筛选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抗Rh(D)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35个克隆,经噬菌体ELISA和交叉反应试验,确定阳性克隆,再对这些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抗体竞争抑制试验,以获取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然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所获噬菌体进行鉴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 经过3轮淘洗后,噬菌体得到富集,获得11个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和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这11个克隆噬菌体所展示的外源多肽中有7个克隆氨基酸序列含有相同的色氨酸(W)、脯氨酸(P)和谷氨酰胺(Q)结构(-WP-Q-),且均具有40%以上的抑制率;其余4个克隆没有共性,抑制率较低,可能为非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被选定的噬菌体能被抗Rh(D)血清特异识别,具有类似于Rh(D)蛋白的抗原性.结论 利用抗Rh(D)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成功获得含有(-WP-Q-)结构的Rh(D)抗原模拟表位,为进一步探讨Rh(D)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和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吴俊玲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8,(4)
背景:Rb(a)、Tr(a)及Wd(a)为低频率血型抗原,而非红细胞膜表面特殊结构标志。新近遗传学及血清学方面资料提示红细胞带3可能为这三种抗原的载体。研究设计与方法: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筛选出10个编码红细胞膜区带3的基因外显子,将这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高发地区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3亿以上(全世界约4亿),其人群感染率高,易转为慢性肝炎,部分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乙肝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输血杂志》2019,(9)
目的探讨降低B(A)亚型漏检率及其临床紧急输血流程。方法对1例急诊手术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初步确认为ABO亚型,后采用2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运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该患者的ABO血型基因扩增并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该患者血型血清学结果显示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A弱B强,血清中存在较弱的抗-A1,H抗原较B细胞明显增强;术中输注B型洗涤红细胞4U、AB型血浆600mL,无输血不良反应。患者ABO基因测序结果与A101标准序列比对,符合(A)02/O01基因型。结论 B(A)血型的血清学特征不明显,血清学检测必须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流程,降低漏检率。本研究对B(A)患者制定了紧急输血流程,保证临床用血。同时其明确鉴定需进一步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ABO基因测序联合单克隆测序可以有效明确其分型,必要时可选择二代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初步分析采用液相芯片法研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检测试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HIV-1阳性和阴性的标本;用HIV-1的gp120、gp41、p24抗原分别包被不同编号的免疫磁珠,与生物素化二抗、亲和素化荧光染料PE组成液相芯片检测系统,对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55份标本经Western Blot法确认阳性样本检测符合率为100%;76份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检和复检阴性的标本检测HIV-1gp120、HIV-1gp41、HIV-1p24抗原均为阴性;86份经ELISA法检测初检和复检为阳性而Western Blot法确认为阴性的样本,其HIV-1gp120、HIV-1gp41、HIV-1p24单片段检测均为阴性。液相芯片法检测HIV-1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采用液相芯片技术组成的HIV-1抗体检测系统,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ELISA法检测。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对转移因子(TF)的研究已从非特异性免疫活性转到了特异性免疫活性方面。我们利用~(51)Cr-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51)Cr-LAI)检测了人白细胞因子(LF)是否也具有特异性抗原依赖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0.
刘先培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9,(2)
本文研究了Rh(D)阴性个体被Rh(D)阳性红细胞免疫后的免疫回忆反应。研究对象为11例Rh(D)阴性妇女,既往妊娠至少有一次患新生儿溶血病的历史及分娩前后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照组为11例Rh(D)阴性但未被Rh(D)阳性红细胞免疫的男性,以及11例Rh(D)阳性而未被任何血型系统抗原免疫者。方法:静脉采血20ml,肝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以RPMI 1640洗涤后作细胞培养,随后加入Rh(D)阳性或Rh(D)阴性的O型红细胞基质,再培养5天后加入~3H胸腺嘧啶核甙,继续培养18小时后,先以4℃生理盐水洗涤,再以10%冷三氯醋酸(TCA)处理,然后收集TCA,测定所培养细胞结合的~3H胸腺嘧啶核甙量,结果按Gol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