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由于切除了腰椎后部结构,常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疤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等〔1、2〕。近年来一些作者〔3、4〕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我们自1995年以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  相似文献   

2.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4例报告张新力侯明朱本科张备基张林作者自1993年10月至1996年12月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28例,女6例。年龄47~73岁,平均...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从1981年以来,我们采用了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以避免传统椎板减压术所引起的问题。本文旨在阐述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长期疗效以及探讨术后出现的问题。方法:对54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男4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25例患者为退行性椎管狭窄,13例为腰椎滑脱引起的椎管狭窄,12例为复合性的椎管狭窄(同时存在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6例为增生性椎管狭窄,(2例同时存在增生性狭窄和滑脱的患者分别包括在两个组内)。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计算恢复率。影像学结果分析包括:椎管横断面积、腰椎后凸情况、腰椎活动度及椎板间融合率。结果:在末次随访时,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平均恢复率为69.2%,复合性椎管狭窄为66.5%,增生性椎管狭窄为65,2%,滑脱性狭窄为54.7%;恢复差的主要原因为惠者年龄大和减压不充分。随访中有7例JOA评分降低,6例病变在椎板扩大处有发展和5例滑脱处有发展,22例(41%)发生椎板间融合。结论:在术后平均5.5年的随访中,多数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保持了满意的疗效,该手术的最佳适应证是活动较多的年轻人,并且是中央型椎管狭窄的患者。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无,历史的,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91年开始,用棘突横植、棘突纵向劈开分叉再植、“半开门”三种术式选择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或重症巨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3~67岁;病史3月~15年。...  相似文献   

5.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方法:临床治疗30例,术前均作X线片,CT检查,部分病人还作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准确定位。随诊0.5年~5年,平均2.2年。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椎管扩大满意,脊柱稳定性良好,优良率达96.6%。  相似文献   

6.
腰椎管潜行扩大桥式椎管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还可能并发腰椎管继发狭窄.作者采用腰椎管潜行扩大桥式椎管成形术治疗15例,优良率为93.4%。本术式特点:1.充分扩大椎管,包括神经根管。2.不破坏脊柱稳定性。3.保持原腰椎活动范围、4.不再形成新的压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原位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加椎板原位回植术。结果41例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依据JOA下腰痛评分标准,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结论该术式可基本保证椎管的解剖结构以维持其稳定性,并可有效扩大椎管容积、防止术后瘢痕增生压迫硬膜。  相似文献   

8.
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进行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5年进行下腰痛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术后 3个月复查CT示 :椎管成形术后 ,椎管扩大显著 ,大部分椎板棘突复合体已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固定 (88% )。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5年评分与术后 1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减少硬脊膜疤痕粘连的机会 ,椎管扩大明显 ,长期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保留棘突韧带扩大椎管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钙化,腰椎后路手术中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切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骨科67例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钙化等患者,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的术式.结果 67例随访2-12年,平均60个月,复查CT显示,椎管扩大,棘突骨性愈合,无一例塌陷入椎管内及腰椎不稳.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切除椎板扩大腰椎管术式是可靠的,扩大椎管减除症状,又重建腰椎后部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与总结采用卷帘式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2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保留椎板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管减压的卷帘式腰椎管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人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5年,无症状复发,无腰椎不稳,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4例患者在术后2~3个月CT扫描可看到满意的骨痂生长,未见回植椎板移入椎管或有移入倾向,未见截骨前缘过度增生对硬膜产生新的压迫等。结论卷帘式腰椎管成形术安全、可靠、疗效好,具有避免椎管内黏连与瘢痕压迫,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稳定的特点。既可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邱永荣  余丰 《颈腰痛杂志》1997,18(4):231-232
作者报告采用腰椎管单开门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993年4月~1996年4月手术40例,平均49岁,病史2~5年,平均3.2年。40例经长期系统保守治疗正疗程以上.均经X线平片、CT和/或脊髓造影检查。术中见骨性及发育性30例,肿瘤性4例,炎症性2例.其他4例。术后卧床1月。随访3月~36月,优26例,良12例,可2例。该术式可扩大骨性椎管容积;同时切除增生黄韧带、小关节突及突出的髓核.直接解除压迫;可探查同侧各神经根管;能保持后柱结构大部完整,操作简单。可作为一种探查减压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采取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68岁。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部位和融合节段,应用JOA评分(29分法)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时优良率91.43%。结论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腰椎扩大的半侧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术后随访45例,平均随访27个月,优良率91.1%,无差级病例。文中讨论了该手术的设计原理及其优缺点。该手术基本能做到腰椎管减压彻底,后部结构损伤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手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3具尸体标本和4具腰椎标本,模拟实际手术情况,测量椎板间隙撑开前后手术野的变化及对术中减压操作的影响。结果:椎板间撑开的主要活动部位在腰椎小关节面和腰椎间盘,椎板间撑开幅度平均(0.93±0.24)cm,可满足手术需要,L_(3~4)、L_(4~5)间隙较L_5~S_1更易撑开(P<0.05)。结论:腰椎板间撑开技术是可行的,能有效扩大手术野,满足减压操作需要。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设计交叉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42例,其中L_(4~5)椎管狭窄18例,L_(4~5)、L_5~S_1椎管狭窄12例,L_5~S_1椎管狭窄12例。手术扩大椎管4~5mm。术后随访42例,随访时间2~6年,平均2年8个月,优39例、良2例、可1例。作者详细介绍了手术设计,同时对该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其优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并摘除突出之椎间盘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共42例,其中单节段减压5例,双节段减压21例,3节段减压13例,4节段减压3例。结果42例随访6-79个月,根据JOA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4例,中4例,差2例(为发病前已有脊柱"S"形侧弯者);优良率85.7%。发生硬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2例。除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外,无腰椎滑脱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对各病变节段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蝶形椎板问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蝶形椎板问开宙术治疗40例腰椎管狭窄症。减压范围包括椎板问黄韧带及其所附着的上一椎板下1/2、棘突基底部下l/2骨质和下一椎板的外上缘包括小关节突内侧1/3。结果:随访18个月一5年,平均2年4个月。根据评分标准,优28例,良9例。结论:蝶形椎板间开窗术在保持腰椎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了腰椎管壁致狭窄病变组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是老年人腿痛的重要原因,也是腰椎手术的常见病。在治疗上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本文就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如椎板减压、融合固定、非融合固定及微创MED等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PLIF术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5岁。传统PLIF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0岁,平均53.0岁。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6.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5±1.3)分、(6.5±1.2)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2.6±2.3)分、(12.4±2.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1±1.7)分、(13.2±1.6)分。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1.6)分、(7.8±1.6)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5±1.2)分、(2.5±1.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2±0.1)分、(1.2±0.2)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日无差异性,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差异性。影像学检查内固定均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2例改良PLIF术病例和3例传统PLIF术病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结论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