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p16启动子甲基化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p16启动子.结果 26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甲基化率分别为23.08%(6/26)和19.23%(5/2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12例进行期皮损和非皮损p16启动子甲基化率均为41.67%(5/12),14例静止期分别为7.14%(1/14)和0,进行期甲基化率明显高于静止期(P<0.05).结论 p16启动子甲基化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且与病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7例银屑病及35例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37例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43.2%(16/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χ2=13.5,P<0.05)。结论:p14AR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对34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按PASI评分评估。结果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率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一核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增高,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与其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按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AP)方法检测p16^INK4a甲基化状态。结果:①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2.14%(9/28)和7.14%(2/28),皮损处明显高于非皮损处(P〈0.05),正常对照组中无表皮p16^INK4a基因甲基化(0/38);②进行期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皮损(P〈0.05);③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甲基化阳性患者的PASI评分明显高于甲基化阴性患者(P〈0.05)。结论: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增高,并与皮损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有关,提示p16^INK4a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增生行为与p16^INK4a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失活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4例基底细胞癌、18例Bowen病、12例光线性角化病以及8例脂溢性角化病共计82例患者中具不同增生行为的KC,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其p16^INK4a蛋白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单链构象多态性以及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分别检测p16^INK4a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的缺失、突变和甲基化。结果:p16^INK4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随着KC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基因缺失和甲基化是皮肤癌p16^INK4a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p16^INK4a蛋白失表达与其基因失活是一致的。结论:p16^INK4a基因失活在KC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基因有可能成为皮肤癌诊断与治疗的一种新靶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myc、抑癌基因p53和凋亡保护基因bcl-2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异常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非同位素核酸原位杂交技术从蛋白和mRNA二个水平检测了36份建党型银屑病皮损中c-myc、p53和bcl-2的表达状况。结果 银屑病表皮中的c-myc、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加,而bcl-2阳性细胞在表皮基底层中明显减少。在PCNA阳性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的集落形成能力及P16基因mRNA表达,探讨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原因。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于含人干细胞因子(SCF)、人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剌激因子(GM-CSF)、白介素(IL)-3、IL-6细胞因子组合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4d时计数HPP-CFC集落,然后收集集落。提取纯化集落细胞的总RNA,应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HPP-CFC集落细胞的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①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银屑病患者骨髓HPP-CFC集落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集落形态较小;②银屑病患者骨髓HPP-CFC集落细胞的P16基因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HPP-CFC集落形成能力降低;银屑病患者骨髓HPP-CFC的P16基因mRNA表达阳性率增高,推测P16基因可能参与了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p16基因在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33例尖锐湿疣和7例尖锐湿疣癌变患者p16基因有无纯合性缺失和变突变。结果 p16基因在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中存在的纯合性缺失,而且缺失程度在尖锐湿疣癌变中明显升高,且是尖锐湿疣癌变的早期表现;未发现p16基因点突变。结果 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与抑癌基因p16失活有关,临床上通过对尖锐湿  相似文献   

9.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显示,p16基因第1外显予5'CpG岛的高甲基化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特别是在一些过去未发现有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肿瘤中也发现由p16基因甲基化而引起的基因失活。我们应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法对40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pl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以探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是否与pl6基因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9号染色体的改变在皮肤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D9S319(9p21和D9S299(9q22.2-q22.3)2个座位微卫星DNA多态标记,对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Bowen病进行了杂合性丢失分析。结果 在可提供信息的10例基底细胞基底细胞癌、19例鳞状细胞癌和4例Bowen病中,均未观察到D9S319(9p21)杂合性丢失的存在;10例基底细胞癌中,有2例在9q22.2-q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微卫星多态标志研究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患者的皮肤神经鞘瘤中NF2基因丢失情况,以明确其肿瘤的发生机制及NF2肿瘤抑制基因的特点,为NF2患者的症状前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NF2患者的皮肤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提取DNA,应用微卫星多态标志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43例皮肤神经鞘瘤在微卫星多态标志CRYB2,D22S193,NF2CA1,NF2CA3,D22S268,D22S430上显示杂合性丢失的例数分别为18,14,0,13,16,12例。结论 建立了在NF2基因内部及两翼的与NF2基因紧密连锁的多个微卫星多态标志的杂合性丢失探知NF2等位基因丢失的方法,再次证实了NF2基因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通过对同一患者的多个皮肤神经鞘瘤的研究,发现同一患者的不同肿瘤标本中既有肿瘤存在NF2基因的丢失,又有肿瘤没有NF2基因的丢失,说明了这些患者中肿瘤的发展起源于不同的细胞克隆,各肿瘤的基因变异是独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DNA 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F)患者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45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NA甲基化状态。应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与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SLE患者血浆DNA中p16基因呈现高甲基化状态,占64.44%(29/45),而健康对照组中只有1例检测到p16基因高甲基化(1/2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9,P<0.01)。活动期SLE组p16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者所占比率83.33%(20/24),比非活动期SLE组42.85%,(9/21)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8.01;P<0.01)。但初发SLE组p16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者所占比例(71.43%,15/21)与复发SLE组(58.33%,14/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具有下列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其血浆p16基因高甲基化状态者所占比率相对较高:关节炎(57.5%,15/26),白细胞减少(42.3%,11/26),血沉增快(56%,14/2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血浆DNAp16基因启动子区呈现明显高甲基化状态,并与关节炎、白细胞减少及血沉增快等临床表现相关;提示p16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定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丢失(LOH)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D3S1234,D3S1611,D9S171,D10S1687和D17S16785个微卫星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技术对40例CA组织及11例CA癌变组织进行微卫星分析,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的基因分型。结果 CA及CA癌变组织中LOH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2.50%(9/40)和63.6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LOH发生频率最高的位点均为D9S171,其次为D17S1678位点。MSI的发生率较低,CA组中频率为10.00%(4/40),CA癌变组为18.18%(2/11)。CA组及CA癌变组标本,高危型HPV感染者LOH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危型HP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两组中MSI阳性的6例样本均为高危型HPV感染。结论高频LOH位点D9S171和D17S1678连锁的抑癌基因p16,p53可能在CA癌变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该结果也说明HPV感染,尤其高危基因型病毒是CA癌变的因素之一。微卫星DNA的改变与高危型HPV的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We analyze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t 17 microsatellite markers located on chromosomes 2p, 3p, 5q, 6q, 9p, 9q, 17p and 18q in 19 randomly selected keratoacantomas (KAs), in one cutaneous lesion that histologically could not unequivocally be differentiated fro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in one patient with multiple KAs of longstanding duration. The goals of our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whether, in a similar manner to some visceral carcinomas, genomic instability could be detected in KAs and to clarify whether molecular analysis might be useful to further characterize KA. MSI was observed in 2 of 21 cases (9.5%) at 5 of 17 loci examined. In one patient with a solitary KA, the presence of MSI and a family history of visceral malignant tumours suggested that the patient might have belonged to a family with Muir-Torre syndrome. In one other MSI + KA, a definit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relation to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one sample displayed LOH at 2 of 17 loci analysed whereas in the patient with multiple KAs, LOH at one locus was the only alteration found. In conclusion, the low frequency of MSI and LOH detected i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se genetic events are uncommon in KA unless it is associated with a familial disease (e.g. Muir-Torre syndrome) or it has more aggressive histological features. Received: 12 August 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