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ERAS 的核心理念是减少创伤和应激,目的是促进器官功能早期康复、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近年 来,国内外相关组织及专家共同探索胃切除术 ERAS 的研究,并先后发布了相关指南和共识,倡导建立由外科医师、麻醉 医师、护士等共同参与的规范化管理团队,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尊重患者的客观实际,制订个性化的 ERAS 方 案。本文针对 ERAS 临床实践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如术前与术后营养实施的时机及方案选择、免疫营养制剂及 ONS 的临床 应用等,结合国内外多中心最新的研究进展深入地剖析及总结,得出如下结论:术前有效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是改善胃 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及机体功能的重要内容。应根据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水平,选择相应的术前营养治疗方案如口 服、ONS、免疫营养疗法、肠外营养或多途径联合营养疗法。术后应尽早恢复经口进食及饮水,尽量减少术后肠麻痹的发生。 在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进行补充。同时,我们详细阐述了本课题组在胃癌切 除手术 ERAS 各阶段营养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旨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快速、安全康复,为我国胃癌胃切除手术 ERAS 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入院治疗的64例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加速康复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32例。在围手术期分别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与常规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加速康复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能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56例,其中56例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ERAS组),100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ERAS组术后早期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ERAS组住院总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加速康复外科(ERAS)已被证实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个外科领域,并在临床广泛开展,其应用范围覆盖了术前、术中和术后。目前在胃癌特殊人群中开展ERAS以及某些具体实施策略仍存有争议,胃癌ERAS的临床推广应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业的临床实践团队来推动ERAS在胃癌领域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乳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间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引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护理的78例患者纳入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的7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皮瓣积液、皮瓣坏死和伤口麻木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的伤口感染、上肢水肿和上肢麻木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试验组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讨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用于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及心理健康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且能减少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处理要点和预后。方法:1989 年1 月~1997 年12 月24 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癌15 例,贲门癌9例。残胃代食管3 例,空肠代食管胃7 例,回结肠代食管胃5 例,结肠代食管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9 例。结果:胸腔内吻合15 例,1 例发生吻合漏(6 .7 % ) ,第19 天死亡,颈部吻合9 例,2 例发生吻合口漏(22 .2 % ) ,无死亡。1 年生存率为86 .7 % ,3 年生存率为53 .3 % 。结论:结肠经胸骨后代食管胃是颈部吻合较理想的选择,胸腔内吻合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残胃、空肠、回结肠代食管胃。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我科的39例手术,结合文献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手术切除重建的各种术式方法及优缺点。结果:上段食管癌切除应以横结肠代食管重建为佳,中下段食管癌以残胃代食管重建最理想,也可以用空肠代食管重建。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是可以通过手术再根治的,食管的重建以残胃最接近生理及解剖学,术式简单,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我科的39例手术,结合文献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手术切除重建的各种术式方法及优缺点。结果:上段食管癌切除应以横结肠代食管重建为佳,中下段食管癌以残胃代食管重建最理想,也可以用空肠代食管重建。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是可以通过手术再根治的,食管的重建以残胃最接近生理及解剖学,术式简单,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同期住院胃癌手术患者,分别采用FTS护理方案(观察组=60例)和传统护理方案(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9.05±7.33)h vs(63.53±22.10)h,P=0.000)]、首次排便时间[(44.33±6.59)h vs(143.43±29.08)h,P=0.000)]、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8.33%vs 31.67%,P=0.001)、住院时间[(9.97±1.12)d vs(12.65±2.08)d,P=0.000)]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FTS护理理念可明显加速胃癌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30例残胃食管吻合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89年6月至1996年6月对3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经左胸切除,后充分游离残胃脾胰体尾并将其移入左胸内行残胃食管弓下、弓上或颈部吻合,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5例(16.6%)。其中吻合口瘘1例,非手术治愈,脓胸2例,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房早各1例,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本手术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除颈部吻合外通常一个切口一个吻合口即能完成手术,通过对残胃充分游离一般能上提20~25cm,使吻合无张力,同时食管切除长度达无瘤残留,同时还保留了残胃,有利于消化功能,是一种有实用意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嘉陵院区收治的15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和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联合CNP和FTS进行术后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的应激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主动参与能力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对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临床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180例,根据术后肠内营养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及个性化护理,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肠营养及常规护理。检测患者血清中Ig G、Ig A和Ig M含量,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外周血Ig G、Ig A和Ig M含量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对照组(7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共有40例(36. 0%)发生感染,包括肺部感染14例(35. 0%)、腹腔感染10例(25. 0%)、切口感染9例(22. 5%)、尿路感染6例(15. 0%)和其他1例(2. 5%)。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糖尿病、肿瘤分期、白细胞水平、术前输血、消化性溃疡、术前使用抗生素和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患者年龄、肥胖、吸烟、糖尿病、病理分期为中晚期和术后卧床时间短为影响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概率,保证整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fast track,FT)模式在不同方式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行开放(OS)及腹腔镜(LS)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各40例,随机分为FT处理组(OS+FT组、LS+FT组)和常规处理(NT)对照组(OS+NT组、LS+NT组),比较不同处理模式对术后疼痛评分、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OS+FT组、LS+FT组术后1、2、3、4和5 d疼痛评分均低于NT对照组,各观察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OS+FT组、LS+FT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离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NT对照组(P<0.05);术后OS+FT组、LS+FT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0%,与NT对照组(OS+NT组20%,LS+NT组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模式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术后恢复,未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在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过程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in Chinese middle-aged mal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QOL, and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指甲毒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92例行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后出现指甲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另给予指甲毒性对症护理。1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负性情绪,QLQ-30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并记录指甲毒性分级。结果 两组干预1个月后HAMA、HAMD评分和指甲毒性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疼痛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指甲毒性对症护理可改善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相关指甲毒性患者的负性情绪、指甲毒性分级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每组52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观察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手术后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49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以及其中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其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不良、焦虑、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 Ⅱ式吻合、吻合口瘘、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切断与胃瘫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存在精神因素、吻合口瘘是胃瘫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保守治疗有效,所有患者痊愈,平均恢复时间为(13.05±7.79)d,其中内镜下鼻肠管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恢复,恢复时间缩短为(7.00±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远端胃大部份切除术后胃瘫与多种因素有关.保守治疗有效,其中鼻肠管肠内营养效果良好,可显著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后行B-II+Braun或Roux-en-Y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接受远端胃大部切除并行上述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I+Braun和Roux-en-Y两组,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进行配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术后1年以上胃镜复查结果及术后生存率。 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期并发症中,B-II+Braun组烧心/返流、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0.83%、16.67%)显著高于Roux-en-Y组(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以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Roux-en-Y组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1.25%、18.75%、9.38%)显著低于B-II+Braun组(分别为72.22%、61.11%、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潴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行Roux-en-Y重建术后抗返流效果显著优于B-II+Braun,且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劣势。前者可替代后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