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对胆囊癌螺旋CT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0例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完整。结果CT表现为肿块型11例,壁厚型14例,结节型5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胆囊癌术前影像学检查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胆囊癌诊断、分期、术后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半定量方法对6例胆囊癌病人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病人经^18F-FDG PET—CT明确诊断且无远处转移,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胆囊腺癌;3例胆囊癌术后病人^18F-FDG PET—CT均发现常规影像学方法未发现的转移病灶。结论 ^18F-FDG PET—CT对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胆囊癌术后再分期有常规影像学检查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胆囊癌起病隐匿,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属晚期,外科手术是治疗胆囊癌的有效手段,且早期胆囊癌有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可能,所以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胆囊是常规组织学活检难以到达的器官,所以影像学检查在胆囊癌的诊断、分期及随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胆囊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胆囊癌的超声和CT诊断及误漏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超和CT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因独特的影像学特点,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都存在误漏诊现象。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5月~2006年5月经手术证实为胆囊癌98例的B超和CT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胆囊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CT资料。结果:32例胆囊癌中腔内型5例,壁厚型17例,肿块型10例。腔内型属于胆囊癌的较早期表现,预后较好;厚壁型和肿块型属于胆囊癌的中晚期表现,伴局部或邻近组织器官浸润,血行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胆囊癌为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CT检查能准确描述其病变范围和特征,评价其分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胆囊癌的CT、磁共振成像特点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行CT和MRI检查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胆囊癌患者术前CT检查的符合率为68.42%;MRI检查的符合率70.83%;CT联合MRI检查的符合率为83.33%。胆囊癌的CT、MRI表现的直接征象为厚壁型15例,结节型13例,肿块实体型10例,另有邻近结构受侵11例,间接征象为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和MRI影像学技术应用于胆囊癌临床诊断中,对早期诊断及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努力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遗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晋太  黄凤德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326-1327
目的加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胆囊癌的诊断认识,探讨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像学检查(B超、内镜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T、MRI和ERCP)、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细胞学检查作出了评价,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3例中2例漏诊,1例术中确诊并中转开腹。漏误诊的客观因素主要为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度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主观因素主要是对胆囊癌及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对胆囊的观察粗疏,未仔细观察切除的胆囊标本。结论提高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癌的诊断意识和鉴别诊断能力,努力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经验,探讨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对2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早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70.3%与胆囊结石合并存在。胆囊结石病史长达1月~20+年。平均11.4年:24例行B超检查提示4例有胆囊窝内较强回声团。12例干手术前行CT扫描有6例提示胆囊癌。本组早期胆囊癌(Ⅰ期和Ⅱ期)仅占12.5%。而晚期(Ⅲ、Ⅳ、Ⅴ期)占87.5%。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的长期存在有明显相关性;B超检查是原发性胆囊癌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CT的早期诊断作用可能不如B超;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B超和/或CT等影像学检查并实施手术治疗及术中病检,可望早期诊断原发性胆囊癌。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3%~5%,其恶性程度高、疗效及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10%.受患者肥胖及肠管积气等因素的干扰,B超检查对早期胆囊癌较难检测,其早期胆囊癌的检测率约23%左右.CT、MRI检查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略高于B超检查,但对于微小病灶的诊断敏感性却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动态增强检查与彩超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胆囊癌患者的CT和超声检查资料,对增强CT及彩超征象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术前68例患者均行CT增强及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57/68)、77.9%(53/68);两者结合诊断正确率为89.7%(61/68)。结论:对于胆囊癌CT动态增强检查比彩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以准确的对胆囊癌分型、分期,但超声对胆囊癌的早期发现优于CT,两者结合可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胆囊癌螺旋CT和超声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对于胆囊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癌的螺旋CT和超声检查资料,对其征象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69.6%,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3.1%.螺旋CT和超声结合诊断符合率为84.8%.结论 胆囊癌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超声,将螺旋CT和超声结合诊断胆囊癌有助于胆囊癌诊断率的提高,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收治的84例骨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42例患者行X线检查,另外42例患者行CT扫描,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对比评价此两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组诊断正确率为88.1%,略低于CT诊断组的90.5%;两种检查方法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正确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临床诊断过程中,应遵循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相结合的原则,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胆囊癌伴胆囊结石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25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15例行增强CT检查,1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包括扩大根治2例),5例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行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术后存活>1~2 a 15例,>2~3 a 8例,>3 a 2例;早期诊断率60%(15/25).结论:胆囊癌伴胆囊结石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胆囊癌非常重要,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2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有122例(67.0%)合并良性胆系疾病。术前早期诊断仍很困难,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B超诊断符合率为63.9%,CT诊断符合率为78.9%,B超和CT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2.7%。60例行非手术治疗,12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包括晚期胆囊癌103例。晚期胆囊癌的根治切除率为33%,行扩大根治术24例。早期胆囊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晚期胆囊癌根治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手术者明显为长(17.6个月VS.3个月)。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胆囊癌预后的关键,对晚期胆囊癌应行积极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CT与超声对胆囊癌诊断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与超声诊断胆囊癌的优势及确诊率。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术前曾作过XCT及超声检查的35例胆囊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5例胆囊癌中CT诊断正确率为65.7%,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7.1%。两者结合诊断正确率为82.9%。结论 CT对明确晚期胆囊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有明显优势,超声对胆囊癌的早期发现优于CT,两者结合,可提高担囊癌的诊断正确率并准确分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胆囊癌肝脏转移动物模型,对其进行初步影像学评估,为晚期胆囊癌的各种干预治疗提供实验动物模型及评估工具。方法:用脾内接种法建立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裸鼠肝脏转移模型。接种后第45天对肝脏行CT检查,并处死裸鼠后取下肝脏行病理检查。结果:组织学检查证实裸鼠的胆囊癌肝转移率为50%(5/10),CT检查肝转移率为40%(4/10),CT检查的阳性率为80%(4/5)。结论:脾脏接种法可以成功建立胆囊癌肝脏转移动物模型,CT可以作为初步评估该模型的影像学工具。  相似文献   

17.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无特异的临床症状,转移早,不易诊断,预后差,5a生存率为4%~12%[1].本文总结了近三年来收治的经穿刺、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表现,探讨S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炜  艾红  金晨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8):1225-122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CT、MRI检查眼部占位性病变,探讨眼球恶性肿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探头频率7.5—10MHz)、CT、MRI对30例(33只眼)眼球恶性肿瘤进行检查,观察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眼球恶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可以清楚显示瘤体内的钙化及血流分布情况,CT能够显示肿瘤向眼眶及颅内侵犯程度,MRI在显示肿瘤继发的眼内损害(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出血等),以及向眼外浸润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眼球肿瘤方面各有优缺点,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提高肿瘤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在胆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经二维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方法检查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结果造影后19例胆道肿瘤病灶均可见不同程度增强,其中胆囊癌12例,胆管癌7例。各肿瘤病灶均较普通超声显示更为清晰。2例二维超声误诊的胆囊癌及1例二维超声误诊的胆总管癌造影后病灶增强而得到确诊。结论超声造影对胆道恶性肿瘤有很重要的补充诊断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结肠癌的诊断包括肠镜、钡剂双对比灌肠检查、超声检查、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随着CT检查广泛应用,CT在肠病变检查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收集33例结肠癌CT和X线检查。谈谈诊断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