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玉秋  杨巍 《当代医学》2010,16(2):100-101
目的评价前房穿刺在小梁切除术中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合并行前房穿刺,通过前房穿刺口放出房水,注入平衡盐水,调节眼内压,促使前房形成。结果62只眼仅有3只眼术中虹膜根部球形突出,术后浅前房发生率约10%,术后随访1a,眼压控制在10~17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合并前房穿刺可以减轻手术并发症,使手术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青光眼患者100例(113眼),在手术前或手术中采用前房穿刺技术降低眼压,并观察手术效果,其中93眼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常规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注入平衡盐,调节眼压,促进滤枕和房前形成,防止并发症;20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压眼,且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不住的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前给予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低眼压。结果: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高眼压,进行前房穿刺术液后角膜变清,前房变浅,眼压降低,视力得到提高,不适症状有效缓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进行前房穿刺在术后发生Ⅰ度浅前房5例(5眼),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治疗中行前房穿刺术将低眼压的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并能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姜茂华  磊彤华 《安徽医学》2007,28(3):243-244
目的评价前房穿刺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9例37只眼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注入平衡液调节眼内压重建前房,防止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结果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为10.8%。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合并前房穿刺,可减少低眼压、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元生  何克纯 《西部医学》2005,17(2):144-14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青光眼患者用2%利多卡因滴入结膜囊内行小梁切除术,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各型青光眼只要术前眼压、前房炎症、结膜充血情况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除初期上直肌固定,术终球结膜下注射时有不同程度的痛感外,手术全程基本上无疼痛感;术后前房形成、滤枕、视功能、眼压控制及并发症无特殊表现。结论表面麻醉在小梁切除术中具有简便、快捷、经济、安全的特点,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常规行前房穿刺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行小梁切除术时,于切开前房前常规作前房穿刺,并根据需要于术中自穿刺口放液或注液。结果:152例(19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小梁切除术后除5例(5眼)发生Ⅰ度浅前房外,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常规行前房穿刺是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谢祥勇 《微创医学》2003,22(1):44-44
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中已成为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但术后常见的持续性浅前房、低眼压或滤枕粘连等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6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外引流不通畅、经药物治疗眼压仍未达到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眼球按摩减压或前房穿刺术减压处理,并对两种方法的眼压控制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眼球按摩组6只眼,按摩前眼压平均41.0mmHg,按摩后眼压下降者4只眼,眼压平均为16.0mmHg,前房出血者3例,眼压不降或下降少于5mmHg者2只眼。行前房穿刺(或从穿刺口放出房水)组8只眼,穿刺前眼压46.0mmHg,穿刺后眼压均下降,平均眼压13.0mmHg,前房出血者1只眼。结论前房穿刺在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方面较眼球按摩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平均眼压26.26mmHg,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47mmHg、16.89mmHg、19.14mmHg、18.50mmHg。16眼结膜形成滤性手术典型滤过泡,10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26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9月~1994年12月住院行眼小梁切除术的连续病人50例共64只眼,其中32只眼进行了较长期随访,观察眼压、视力、品状体和滤枕形态,平均随访期为35.57月结果近期手术成功率93.7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不加药物控制眼压的有效率降低至46.87%,加用眼药后有效率为96.88%.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率为40.62%,大多因滤过过畅及脉络膜脱离引起.前房积血的发生率为7.81%.结论1.前房延缓形成与结膜瓣切口类型无关,与术前眼压控制程度有关.2.术后眼压能否长期控制与术前用抗青光眼药物及眼压控制状况有关.3.眼压的控制与滤枕的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在常规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做前房穿刺口、直视下沿施氏线后缘剪掉小梁组织并把切口尽量靠前,同时辅以调整缝线以保证前房的形成。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对68例(82只眼)青光眼进行治疗和随访与疗效统计。结果:本组68例(82只眼),随访2年,手术成功66例(80只眼),失败2例(2只眼),有效率为97.56%。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临床疗效好,且操作简单易行,不失为基层医院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浅前房发生的眼数及其程度,保守治疗无效后予手术恢复前房。结果:术后146只眼中浅前房36只眼,占24.66%,经治疗均恢复前房。结论:引起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是复杂的,及时发现浅前房并予病因治疗,对于保护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青光眼滤过手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的多种原因,常发生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几年来45例原发性青光眼住院病人63只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形成情况作一分析讨论。一、发生率 63只眼中闭角型青光眼57只眼,开角型青光眼6只眼。手术方法:小梁切除术46只眼,灼滤术8只眼,虹膜嵌顿术3只眼,小梁切除加晶状体摘出术6只眼。术后前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粘弹剂透明质酸钠及其盐(Hyahuronan,HA)在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多项动物实验。结果 HA荧光素混合液在前房内清除率:半存留期为19h。在术中,HA可有效地即席即刻验证手术形成的滤过道的流畅度。HA可促进有效滤过泡的形成、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手术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术后前房的形成,防止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的发生。结论 HA小梁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对76例(80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对发生浅前房20只眼进行原因与治疗分析。结果76例80只眼共发生浅前房20只眼(25.0%)。浅前房18只眼经保守治疗前房恢复,1只眼手术治疗前房恢复,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如果及时发现,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多数可用非手术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结果2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太强16眼占61.5%,结膜切口渗漏8眼占30.8%,脉络脱离1眼占3.85%,恶性青光眼1眼占3.85%,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太强,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52例青光眼住院患者(55只眼)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共有20例(22只眼)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发生率40%,浅前房按程度分:Ⅰ级11只眼,Ⅱ级9只眼,Ⅲ级2只眼。其中脉络膜脱离2只眼(3.64%),结膜漏2只眼(3.64%),房水滤过过强18只眼(32.73%)。2例给予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结膜瓣手术修复,余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均能恢复。浅前房形成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羊膜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植入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为60例患者66眼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瓣下放置羊膜,观察术后前房形成情况、眼压、滤枕形态、视野和视力.随访12~2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结果 术后与术前眼压、视野及视力对比,均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滤枕比例为80.3%.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60例66眼抗青光眼滤过手术远期成功率明显提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房穿刺在持续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患者,在经过全身和局部的降眼压治疗后,眼压都不能有效地控制。在高眼压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先行前房穿刺,再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25例急闭型青光眼发作期患者,在小梁切除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眼压(14.2±2.5)mmHg。结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先行前房穿刺,大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控制了眼压。  相似文献   

19.
改良小梁切除术1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然 《广东医学》2002,23(7):714-715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的127例154眼进行分析,改良措施包括作前房穿刺口、在直视下沿施氏线后缘剪掉小梁组织并把切口尽量靠前(达角膜缘前0.5mm)、辅以调整缝线(保证前房的形成)。结果 随访9个月至1年半手术成功122例149眼,失败5例5眼。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王秋玉  叶静 《安徽医学》2006,27(4):301-303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42例167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转归。结果167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8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28.74%;其中滤过过畅29只眼,脉络膜脱离15只眼,结膜、巩膜瓣漏共3只眼,恶性青光眼1只眼。根据浅前房原因及程度不同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恢复。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中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脉络膜脱离。持续、严重浅前房可引起并发症影响视功能。Ⅰ度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可恢复,Ⅱ度浅前房持续4~5天应手术治疗,Ⅲ度浅前房须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