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老年肺结核患者70例,老年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记录老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采取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32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5例,过敏不良反应25例;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本组患者有3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明显好转患者32例,剩余3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精心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前2个月给予硫普罗宁片200mg(tid),对照组则不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结果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为14~96d,中位52d;对照组为5~56d,中位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33%(4例),对照组则为56.67%(17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强化期采用硫普罗宁联合治疗,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延缓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时间,保证了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环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采用双环醇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3个月后无肝功能损害人数60例,占96.77%;对照组元肝功能损害人数43例,占69.35%。结果表明,观察组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疗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可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肺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分析不良反应原因,并制定防治措施。结果患者此次研究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肝脏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防治,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核空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吸收的结核病灶在1/3以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的患者有95例,其余5例患者因出现咳血不止的情况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需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药物剂量和药物方案加以调整,以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临床安全性,对提高疾病防控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GSH防治老年肺结核药物性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兴旺 《江西医药》2009,44(2):141-143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出现抗结核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防止肝损害的效果。方法选择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非过敏反应的老年肺结核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SH护肝组,25例)和对照组(甘草酸二胺护肝组,25例),比较两组肝功能相关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肝功能相关参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SH和甘草酸二胺对老年肺结核治疗中出现抗结核药物中毒性肝功能异常者.均有良好的保护肝功能的效果。其中GSH优于甘草酸二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环醇预防抗痨药物引起HBV携带者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有效降低肝损伤的发生率提供预防策略。方法收治的240例肺结核患者中,120例为HBsAg(+),120例为HBsAg(-),将120例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各60例,均采用2HRZE/4HR方案对两组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治疗。120例HBsAg(-)患者未应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A组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发生率为6.67%B组中共有19例患者发生了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发生率为31.67%,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120例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发生率为8.33%。结论针对HBsAg(+)患者行抗结核治疗已发生不良反应。双环醇对抗痨药物引起HBV携带者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抗痨药物激活体内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同时引起HBV再激活使HBV复制活跃,可能加重了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9,(2):233-235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肺结核患者伴有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伴发肺部感染患者6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n=32例)和参照组(n=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肺结核伴有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抗结核药物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少年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并提出对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结果:此次用药不良反应有6例,发生率为10.91%,以肝胆系统受损、皮肤及皮肤附件、胃肠道反应等为主,经过内科综合护理后其不良反应得到改善或消失,不良反应发生事件以15~30 d居多。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中较易出现不良反应,需加强监测及复查力度,对症护理。  相似文献   

9.
杨莉 《抗感染药学》2021,18(5):749-751
目的:分析防治干预对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68例病历资料,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仅常规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防治干预管理,比较2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不良反应(胃肠系统、肝胆系统与皮肤损伤)发生率差异,以及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防治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干预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事前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了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氨磷汀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多次接受化疗和氨磷汀细胞保护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老年组28例(年龄≥60岁)和对照组30例(年龄<60岁)。2组于化疗前15~30 min静脉推注氨磷汀600 mg·m-2,持续15 min,连续用4个周期,比较氨磷汀对2组患者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压的影响。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皮疹、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收缩压下降82例次(80.4%),舒张压下降71例次(69.6%);对照组收缩压下降106例次(80.3%),舒张压下降83例次(62.9%),2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化疗的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用氨磷汀是安全的,可减少老年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包南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133-133,137
目的 分析一线抗结核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35例使用一线抗结核药品治疗的患者,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30例,占85.71%.不良反应类型中,最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共7例,占23.33%.不良反应致病因素中,最主要为异烟肼,共11例,占36.67%.结论 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多,严重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应给予更多关注,进一步提高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例老年晚期无手术及化疗指征的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天1次,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有效率为41.67%,临床受益率为58.33%;中位无疾进展时间为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年生存率为63.2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占66.67%;药物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疹及腹泻。结论吉非替尼应用于老年晚期不能手术和化疗的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复发卵巢上皮癌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变以及不良反应。方法:2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复发卵巢上皮癌患者(≥60岁),应用多西他赛100mg·(m^2)^-1,静脉滴注,第1天给药,每21天为1周期;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BSC)。结果:多西他赛治疗组有效率(RR)为32.1%,中位缓解时间为16.5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1.6个月,中位生存期(OS)为22.4个月;对照组有效率(RR)为0%,中位TTP为5.3个月,中位OS为11.8个月。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复发卵巢上皮癌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安郁菊 《中国药事》2012,26(11):1278-1280
目的分析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的60~85岁老年人ADR/ADE共232例,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ADR/ADE发生的原因。结果在232例ADR/ADE中,抗生素、中药引起的ADR较多,以皮损及其附件损伤常见,ADR累及人体各系统。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用药的关注,合理用药,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桂哌齐特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桂哌齐特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预防其发生。方法:以cinepazide、adverse reaction、leucopenia、agranulocytosis、thrombocytopenia、桂哌齐特、不良反应、白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为检索词,检索PubMed(1948-2010)、EMBASE(1966-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0)、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9-2010)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2005.01-2010.05),收集桂哌齐特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和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获得桂哌齐特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和不良反应报道共14篇,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73.0±11.9)岁。原发病为脑梗死者9例,脑出血3例,外周动脉疾病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桂哌齐特用药剂量为160、240、320、600和1200mg/d者分别为2、2、8、1和3例。用药后≤5、6~10、11~15和〉15d发生不良反应者分别为7、3、1和5例。不良反应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16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白细胞减少,4例发生粒细胞缺乏,1例发生血小板减少,1例同时发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15例患者经停药及对症治疗,14例好转,1例死亡。1例患者未停药。结论:桂哌齐特易导致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应用桂哌齐特时应严密监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鲁拉西酮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建库起至2023年12月31日鲁拉西酮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案例报道25篇,合计35例患者。患者年龄15~81岁,平均年龄为46岁。女性(18例)与男性(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患者来源于7个国家,美国最多(15例,42.9%)。给药剂量在20~160 mg。用药后6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7例,77.1%)。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3例次,37.1%)为主,其次是精神病类(10例次,28.6%)以及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脏器官疾病和代谢及营养类疾病。35例患者中,32例患者停用鲁拉西酮后,不良反应逐渐改善或消失;3例患者鲁拉西酮减量后,不良反应有所缓解。结论 鲁拉西酮存在多系统和器官的不良反应,使用期间需要持续进行药学监护和随访,尤其是前6个月内,以便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谷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谷红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报告303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严重不良反应表现等。结果303例患者中,男143例(47.19%),女160例(52.81%);61岁以上老年患者占52.14%;原患疾病中脑梗死、冠心病占比最高,占37.62%,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等。严重不良反应80例(142例次)占26.40%,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后当天207例(68.32%),发生于用药1~3 d 51例(16.83%)。结论临床应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监护,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建议企业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增加内容,同时在临床使用环节增加警示,生产企业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控制杂质,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处理方法、临床表现和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28份,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品8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0种,占药品总数34.9%,占病例总数的44.5%;中药制剂8种,占药物品种数9.3%,占病例总数的6.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5%;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占6%。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外文数据库报道的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相关文献113篇,包括154例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男性99例(64.29%),女性55例(35.71%),男女比例为1.8∶1;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5.20%);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在3~28 d的最多(68.18%);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其中血液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等)占比最多(51.14%),其次为代谢系统损害(乳酸性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25.00%)。统计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过敏史、合并用药、日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给药疗程等危险因素与血液系统和代谢系统损害可能无关。结论: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长期使用易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利奈唑胺所致的不良反应,使用时加强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顺铂致癌症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1月113至2010年12月31日收到的顺铂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18~59岁),比较2组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肿瘤发生部位、用药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顺铂剂型、剂量、合并用药情况及转归。将老年组患者进一步分为60~69岁组和70~79岁组,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顺铂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228份,涉及228例患者。老年组103例,男性72例(69.9%),女性31例(30.1%),平均年龄(67±5)岁;非老年组125例,男性59例(47.2%),女性66例(52.8%),平均年龄(48±9)岁。老年组男性构成比高于非老年组(X^2=11.907,P=0.001)。2组患者均以呼吸系统肿瘤占比居首位,但老年组占比高于非老年组(X^2=8.512,P=0.004)。老年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占比低于非老年组(X^2=8.759,P=0.003)。2组用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5,P=0.011)。2组患者使用顺铂粉针剂与注射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用药剂量为10~140mg/d,非老年组为10~420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老年组多合并应用吉西他滨、依托泊苷、多西他赛等,合并用药种数的中位数为0种(四分位间距0~1);非老年组多合并应用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合并用药种数的中位数为1种(四分位间距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应用顺铂后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白细胞减少。老年组出现骨髓抑制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为50例(48.5%)和24例(23.3%);非老年组分别为69例(55.2%)和24例(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有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非老年组有2例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老年组严重不良反应治愈、好转、留有后遗症和死亡者分别为27例(26.2%)、72例(69.9%)、3例(2.9%)和1例(1.0%);非老年组分别为38例(30.4%)、83例(66.4%)、3例(2.4%)和1例(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70~79岁亚组男性构成比(87.1%)高于60~69岁亚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13)。2个亚组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和非老年癌症患者使用顺铂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相似。老年男性、特别是70~79岁老年男性癌症患者是应用顺铂后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