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一种改良的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的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断离13例(13眼)的临床资料.手术改进之处是缝合时留一处较宽的针距.术后随访3~12月(平均6月).结果 所有13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一过性或持续性眼压增高(眼压>25 mmHg).随访结束时眼压范围为8~19 mmHg,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 改良的睫状体缝合术可有效避免传统的睫状体缝合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直视下睫状体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性睫状体断离23例(23眼)在直视下行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4例.病程1 h~2年半.就诊时眼压为4 ~ 10 mmHg(1 mmHg =0.133 kPa).术前均通过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确定睫状体断离的位置和范围.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全组23眼眼压均提高到>8 mmHg.随访6个月时23眼眼压均正常,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97,P=0.0000).术后视力提高者17眼(73.9%).大部分前房加深或正常,眼底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直视下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高.UBM可明确睫状体离断的位置和范围,对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睫状体断离(Dialysis of ciliary body)是指睫状体纵行肌附着在巩膜突上的肌腱断裂,睫状体与巩膜分离,睫状体上腔与前房相通,形成房水引流旁路,导致低眼压。由于睫状体断离后长期的低眼压造成眼球组织和功能的破坏,严重损害视功能,甚至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是恢复视觉功能、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合并青光眼的外伤性睫状体断离临床特征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合并青光眼的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2004年4月—2CHD8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14例(14眼)外伤性睫状体断离,入选标准为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确认有睫状体断离,同时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就其致伤因素、受伤后高眼压出现的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例爆竹炸伤。眼压范围22~73mmHg,受伤后到眼压升高发生的时间,最短为伤后1d,最长6周。伴有白内障9例,前房积血8例,晶状体半脱位8例,前房角后退7例。11例实施手术治疗,其中,7例实施睫状体复位手术。结论爆竹炸伤是常见致伤因素,最多见的合并体征是前房积血,高眼压出现的时间分布不一,治疗措施需个体化,部分患者不必进行睫状体复位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复杂的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复杂的外伤性睫状体断离111例(111眼).结果 在全部患眼中,除睫状体断离外,均伴有其他眼部病变,主要包括玻璃体视网膜病变75眼(67.57%);晶状体病变62眼(55.85%);眶壁骨折12眼(10.81%);虹膜根部断离10眼(9.01%);前房积血 6眼(5.41%).全部患眼均进行了睫状体复位手术,其中,39眼同时进行了联合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白内障摘出(ECCE)3眼(2.70%);白内障摘出 IOL植入1眼(0.90%);晶状体玻璃体切除26眼(23.42%);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IOL手术5眼(4.50%);虹膜修复4眼(3.60%).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晶状体病变是最多见的伴随体征.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是主要的联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脱离复位术联合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23眼)眼挫伤、爆炸伤后睫状体脱离合并虹膜根部断离采取在同一切口行睫状体脱离复位术联合虹膜根部断离缝合术.结果 23眼联合术式全部一次睫状体脱离复位成功,前房加深,瞳孔恢复圆形或成椭圆形.眼压及大多数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 同一切口,联合手术,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1.对象 :1998~ 2 0 0 1年间本组 2 3例 (2 3眼 ) ,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 :9~ 5 4岁 ,平均 32岁。手术距受伤时间 :最早 7天 ,最迟 8个月 ;受伤原因 :拳击伤 19例 ,葡萄藤击伤 2例 ,爆竹崩伤 1例 ,摩托车撞伤 1例 ;睫状体脱离范围 :70°~36 0°,伴随症状及其它部位损伤 :前房出血 5例 ,眶骨骨折 2例 ,虹膜根部离断 3例 ,晶状体半脱位 2例。2 .临床表现 :患眼视力明显下降、角膜透明或后弹力层有皱褶 ,前房较健眼明显变浅或略浅 ,眼压低于健眼 ,重者眼压计测不出读数。眼底检查 :视盘充血水肿 ,边界模糊 ,视网膜水肿 ,血管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0只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双眼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视力、眼压、房角镜及UBM检查,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在临床中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结果20例(20只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中,初诊被误诊为外伤性视网膜病变者8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者7例,视盘水肿者4例,近视者1例。结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在临床诊断中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病史询问不详细,未能全面掌握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临床表现及其特点是发生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复杂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睫状体断离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复杂眼外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现睫状体断离的可能原因,并探讨其处理的基本原则。方法收集自2004年1~12月在我院因复杂眼外伤住院者资料4例,均因视网膜脱离曾在外院或我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术后发现持续低眼压及睫状体断离。结果4例均再次手术行睫状体复位术,眼压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复杂眼外伤发生低眼压者,进行前房角镜检查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术前未发现睫状体分离,或虽发现睫状体分离但未予处理或者处理不善,术后会因持续的低眼压而影响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睫状体固定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效果。方法 术前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确诊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40例(40眼),随机分成2组:A组20例行单纯的睫状体固定(缝合复位)术;B组20例行睫状体固定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 A组术后眼压升高恢复正常8眼,术后1个月8眼眼压高于14mmHg(1mmHg=0.133kPa),OCT检查黄斑水肿消退,二次手术者2眼,术后2个月眼压高于14mmHg者16眼。B组术后眼压短暂增高至正常者15眼,术后1个月18眼眼压高于14mmHg,OCT检查黄斑水肿消退,无二次手术者。两组术后2个月矫正视力0.4—0.8者分别为40%,55%,0.1~0.3者为30%,20%,〈0.1者为30%,25%。结论 睫状体固定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眼压恢复快,黄斑水肿消退快,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小瘘口的检查与定位方法及手术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经房角镜结合UBM检查以及缩瞳结合UBM检查,准确定位瘘口,根据瘘口的部位和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手术采取睫状体冷凝术与睫状体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均为360.的睫状体脱离.5例缩瞳后结合UBM检查发现隐匿的较小瘘口,其余均经房角镜结合UBM发现瘘口,且瘘口均小于1个钟位,其中,4例行单纯睫状体冷凝术,使睫状体复位,其余11例中5例先行睫状体冷冻术,后行睫状体缝合术,6例直接行单纯睫状体缝合术.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6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1个月时眼压超过正常水平.结论 定位和封闭瘘口是睫状体脱离手术的目的和关键,瘘口的准确定位能较大程度地缩小手术范围.同时全面的缩瞳结合UBM检查,对于可疑瘘口的发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李桥  王育良  邢静  周欣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72-2175
目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并评价UBM指导下睫状体缝合手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UBM观察30例30眼因眼球挫伤导致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其中5例5眼行房角漏对应位置和范围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手术,观察视力、眼压及复查UBM及B超(其余患者为门诊患者,具体治疗及预后情况不详)。结果:UBM检查示不同程度的睫状体脱离,27眼为全周睫状体脱离,26眼存在房角漏口,平均中央前房深度(1.830±0.575)mm。5眼行房角漏对应位置和范围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手术后,所有患者房角漏口全部封闭,全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痊愈,前房加深,视力提高,眼压上升至正常。5眼中,4眼行1次手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痊愈,1眼行4次手术后痊愈。结论:UBM是诊断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较好的工具,UBM指导下睫状体缝合手术治疗房角漏的临床效果好,UBM对于眼挫伤致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8例(18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15眼在术后3天内眼压恢复正常或短暂增高后恢复正常,1眼在术后3周内眼压逐渐恢复正常,2眼手术后眼压仍较低:16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眼出现囊样黄斑水肿。结论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及早手术有利于恢复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8例(18眼)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15例在术后3 d内眼压恢复正常及短暂增高后恢复正常,1例在术后3周内眼压逐渐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眼压仍然低.16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例出现黄斑囊样水肿.结论 睫状体分离缝合复位术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分离的有效方法,及早手术有利于恢复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Transscleral diode laser therapy for cyclodialysis cleft induced hypoton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ansscleral diode laser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yclodialysis cleft associated with ocular hypotony, transscleral diode laser therapy was used in two patients with cyclodialysis cleft. It was applied over the cleft area in two rows of 14 applications in a post-traumatic patient and of 8 applications in a post-trabeculectomy patient at a power setting of 2500 mW and duration of 2000 msec. The clefts were closed with restoration of normal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recovery of visual function in both patients. Transscleral diode laser therapy seems to be a safe, simple and non-invasive method for closure of the cyclodialysis clefts, especially in patients inappropriate for argon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nd those with opaque corne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解离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1993—01/2003—06共收治钝挫伤所致的外伤性睫状体解离19例(19眼),男12例,女7例,年龄6~44(平均25)岁。就诊时眼压为0~10(平均2.42)mmHg。14例行睫状体显微缝合固定术,其中3例联合巩膜环扎局部冷凝;4例行改良的睫状体缝合固定术-平行于角巩膜缘、不切透深层巩膜,并重叠缝合。3例行保守治疗,2例行氩激光光凝。结果:在14例行睫状体显微缝合固定术病例中,一次手术成功9例(64.3%);二次手术成功3例(21.4%);三次手术成功2例(14.3%)。术后随访时间1月~8a,平均眼压11.24mmHg,较术前有明显提高(Wilcoxon—Mann—Whitney,P=0.0052)。最后随访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Wilcoxon signrank,P=0.012)。结论:睫状体缝合固定术是有效的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解离的手段:改良的手术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超声生物显微镜可准确诊断外伤性睫状体解离,对手术成功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后眼压(IOP)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术后眼压的临床观察和处理提供定量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本中心的单纯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病例共108例108眼,均进行了直接缝合复位于术,手术后眼前房加深稳定。记录分析自术后第1、2、3、4、5、6、7、14天,共8个时间点的眼压,并根据上述各点的眼压值,将随访病例分为三组:①低眼压组:〈10mmHg;②正常眼压组:10~21mmHg:③高眼压组:〉21mmHg。同时,记录手术后(1~3)天各个组病例的断离范围和伤后时间。统计分析上述各组病例在以上8个时间点的构成比分布特征,以及手术后3d内断离范围和伤后时间与眼压变化的关系。结果手术后第1、2、3d,低眼压组的百分比分别是10.2%,14.9%,15.9%;断离范围分别是3.5,4.0,3.3个钟点;受伤时间分别足30,60,30d。正常眼压组的百分比分别为17.6%,52.5%,72.7%;断离范围分别为4.0,3.0,3.0个钟点;受伤时间分别为60,45,50d。高眼压组的百分比分别是的百分比分别为72.2%,32.7%,11.4%;断离范围分别为3.5,2.8,3.0个钟点;受伤时间分别为42,60,45d。于术后第(4~14)d期间,低眼压组的百分比范闹1.9%-8.3%,平均为2.4%;正常眼压组的百分比范围80.8%-88.9%,平均为86.9%;高眼压组的百分比范围2.8%-11.5%,平均为7.3%。结论手术后眼压呈动态变化,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术后3天内。第4天到第14天,90%的病例眼压可恢复正常。第7天~14天之间,各个组眼压分布保持平稳。受伤时间和断离范围与眼压长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compared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of a novel technique of encirclage and cryotherapy with the conventional argon laser in the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cyclodialysis cleft in 19 patients (10: encirclage and 9: argon laser). The postoperative anatomical success was taken as rise in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more than 6 mm Hg or the closure of cleft on gonioscopy or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Visual outcome was measured as change in logMAR visual acuity. Traumatic cataract and hypotony were present in majority. IOP>6 mm Hg was noted in 90% of encirclage group and in 77.70% of argon laser group. Two cases had non-closure of cleft. Encirclage is comparable to argon laser in terms of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success with possible advantage of single procedure and use in cases with failed las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眼外伤科收治的外伤性睫状体离断患者12例(12眼),均行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观察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并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术后睫状体组织复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30G针头辅助的睫状体连续褥式缝合术,术后睫状体均复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为(6.46±1.08)mmHg(1 kPa=7.5 mmHg),术后1周、1个月眼压分别为(16.50±4.97)mmHg、(14.58±4.00)mmHg,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6.81,均为P<0.05)。术后随访 3~12个月,未出现线结外露、缝线松脱、角膜内皮失代偿、交感性眼炎、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30G针头辅助下连续褥式缝合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