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生伤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对30791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安徽省中小学生共发生12种不同类型的伤害,发生率为31.57%;前3位依次为跌伤(12.09%)、动物咬伤(12.08%)、刀或锐器伤(9.91%);以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最高(47.33%),其次为高中生(43.39%)、小学生(20.59%);学校类别、学校住址、性别、父母职业、日常监护人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伤害严重地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和学习,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
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目的:了解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的11所中学,10所小学的6-19岁在校的7000名回,汉族中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宁夏回,族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x2检验,P<0.01),回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9.27%),碰伤(4.55%),刀割伤(2.99%),车辆伤(2.00%),及烧烫伤(1.6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4.11%,其次为高中生22.15%,小学生最低为17.63%,对受伤原因,地点,部位,伤后处理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论:中小学生面临意外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为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中小学生伤害进行监测,每发生1例伤害即按“学生伤害个案卡”内容调查登记核实。结果1a内伤害发生率为0.32%,伤害的发生比例在地区、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中心城区(0.40%)高于非中心城区(0.25%),男生(0.48%)高于女生(0.15%),初中学生(0.35%)高于小学(0.31%)和高中学生(0.25%);主要伤害原因为碰撞、跌倒、锐器伤、交通事故、砸伤和烧烫伤等,主要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溺水、中毒、自杀等;主要伤害场所为学校、家庭和上学途中。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多发,应根据学生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总结国内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发生率及人次发生率,为伤害发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根据研究问题制订检索策略,检索有关伤害发生率调查的研究文献,进行排除归纳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章共42篇,涉及伤害监测样本量259994人,其中发生伤害79995人和127978人次,伤害合计发生率按人数和人次数分别为30.77%和49.22%。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2,P=0.110)。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8,P=0.000),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地区报告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90,P=0.120)。不同报告类型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77,P=0.003)。伤害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跌伤、运动致伤、交通车辆伤。结论对发表文献的系统综述表明,国内中小学生伤害发生以跌伤、运动致伤、交通车辆伤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雄市青少年学生伤害危险行为状况和相关危险行为因素,为制定学生伤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雄市5所学校(重点高中1所、普通高中1所、重点初中1所、普通初中1所和职业中学1所)的学生,按国家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抽样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其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行为。结果共调查871名学生,伤害总发生率为50.17%(437/87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55.4%(180/325),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为47.1%(257/54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P〈0.05);男生伤害发生率为58.2%(223/383),女生伤害发生率为43.9%(214/488),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1)。伤害发生的危险行为因素前5位依次是在楼梯追打推搡(51.7%)、骑自行车违规(43.9%)、上下学不安全(27.4%)、步行违规(21.0%)、动手打架(19.3%)。结论南雄市青少年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健康促进,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完善安全的设施是预防和控制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2年3月对银川市5所中小学2574名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并从中抽取218名伤害儿童,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进行儿童性格调查,并与对照儿童对比。结果 伤害的发生率为63.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40.7%)、碰伤(21.O%)、刀刺伤(20.9%)、骨头卡喉(19.4%)、烫伤(17.4%)。发生2次以上伤害的占42.96%,男生伤害发生率为66.98%,高于女生伤害发生率(60.03%)。结论 应针对伤害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及造成的社会及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深圳特区内外2个市区6所中小学校2181名学生2000年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年伤害发生率为15.59%,男生高于女生(P<0.01),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1),发生率年龄增长而上升,高中为高发年龄段。居前三位的伤害为跌伤、交通伤、碰撞伤,其主要发生原因为运动、骑车及玩耍。校外或校内受伤机会远多于家中,分别为43.52%,37.37%和19.11%。结论 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年广东省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东省21个地市随机抽取106所学校,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选取1—2个班进行整群调查。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自填式问卷,收集学生的一般情况、11种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和严重伤害相关情况,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1449名学生,其中男生10355人(48.28%),女生11094人(51.72%)。曾经发生伤害危险行为共19940例,发生率为92.96%,其中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为56.75%(12173/21449)、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为74.05%(15884/21449)。其中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受到欺侮、感到孤独和骑车违章,发生率分别为59,43%、57.40%、42.70%。不同性别、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校类型的学生各种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有所不同(P〈0.05或P〈0.01)。青少年严重伤害发生人数为3132例,其总发生率为14.60%(3132/21449),男生17.94%,女生11.48%,其中一次伤害和再发伤害发生率分别10.25%(2198/21449)和4.35%(934/21449)。结论青少年中存在多种容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特别是再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连平县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其造成的社会负担,为学生运动伤害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连平县4所中学及16所小学共9470名学生,对其过去1a中的运动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1.45%,男生(29.23%)高于女生(13.44%,P〈0.01)。运动伤害主要发生在下午(39.93%)进行球类运动(43.72%)时。以同学不小心(32.99%)、没有做好准备活动(20.43%)造成的以手指/脚趾(32.05%)和下肢(31.71%)伤为主。9.90%的运动伤害需要住院/门诊处理,平均每例运动伤害学生缺课1.39d,暂时性失能占7.34%,永久失能占0.98%。结论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高,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加强运动伤害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曲靖市2所小学、2所中学共10 561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调查过去1年的伤害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97%.男生伤害发生率(27.31%)高于女生(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6,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434,P<0.01),初中生为伤害高发人群(31.06%).居于前5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跌落伤(22.59%)、碰撞伤(11.44%)、刀割伤(9.84%)、动物咬伤(4.52%)和烧烫伤(4.3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OR=1.44,95%CI:1.26~1.64)、与母亲生活的学生(OR=1.47,95%CI:1.15~1.87)、母亲的民族为苗族的学生(OR=2.78,95%CI:1.20~6.43)更容易发生伤害事件;而女生(OR=0.67,95%CI:0.60~0.74)、父亲职业为工人(OR =0.83,95%CI:0.70~0.99)或农民(OR =0.82,95%CI:0.71~0.94)的学生、在家排行较小的学生(OR=0.84,95%CI:0.73~0.96)、年龄小的学生(OR=1.05,95%CI:1.03~1.07)相对不容易发生伤害事件.结论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由多因素作用导致,与个人、家庭及学校环境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导致中小学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11所中学,10的小学的6-19岁在校中小学生7000人在1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23.76%)高于女生(16.93%)(P<0.050,中学生(23.19%)高于小学生(17.63%)(P<0.005),回族学生(22.11%)高于汉族学生(19.6%)(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8.51%),碰伤(3.38%),刀割伤(1.88%),车辆伤(1.34%)和烧烫伤(0.87%)。意外伤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民族,地区,性格,心理状况,母亲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多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结论 青少年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加强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为预防学生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内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进行伤害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023名中小学生中,过去一年伤害的发生率为22.34%;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6.05%,高于女生的18.51%(x2=5.31,P<0.0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伤害率分别为18.66%、30.59%、16.2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x2=5.94,P<0.05;x2=12.32,P<0.005)。结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仍较高,学校及家长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最大限度预防中小学生伤害发生,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2005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洪镭  陆小军  刘辉 《职业与健康》2007,23(9):739-740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分析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制定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以问卷形式调查南京市6个区县24所中、小学学生,对其伤害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11名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5.87%,其中小学生为25.63%,初中生为12.39%,高中生为10.78%;男女生伤害发生比例为1.93:1;常见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19.17%)、碰伤(12.60%)、硬物击伤(9.76%)、锐器伤(9.27%)。城区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3.63%,城郊结合部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30%,郊县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4.41%。结论南京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学生,城郊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城区和郊县学生,男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学生的意外伤害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必须在学生中间加强意外伤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008名在册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回顾性调查。结果1008名中小学生中,1年期间共有153人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15.18%;伤害共发生230人次,次数发生率为22.82%;伤害发生者中仅发生1次伤害(单发伤害)的报告率为11.01%(111/1008),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多发伤害)的报告率为4.17%(42/1008);跌倒/跌落为首位发生伤害类型,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为伤害发生主要地点,手部/脚部是最常见的伤害部位。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肥胖、闯红灯、打架次数、家庭类型和父亲文化程度等是伤害频次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小学生的伤害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学生伤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平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平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和常见伤害类型的原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平凉地区8所学校中小学生4820名1年内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年内发生伤害2287人,发生率为47.4%。男性高于女性(50.5%和44.0%),城市高于农村(49.8%和45.2%),发生率随年龄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13-19岁为高发年龄段。位居有3位的依次是跌伤,刀或锐器伤,碰伤,其中城市是跌伤,碰伤,刀或锐器伤;农村为跌伤,刀或锐器伤,动物咬伤。这些伤害常发生在玩要,做家务,运动和走路时,多发性伤害与是否独生子女有关。结论 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学习,已成为危害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部分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和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为开展意外伤害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4所中小学共1680名学生进行最近1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同时调查研究对象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结果意外伤害年发生率为28.41%,男生伤害发生率为35.8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9.70%,不同性别学生各类伤害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70%,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伤害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小学生伤害的类型前4位分别是跌伤、碰撞伤、车辆伤和运动创伤,引起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嬉戏、追逐玩耍、体育运动中。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测试题满分为50分,平均得分为38.3分,男、女学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学生高于小学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意外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降低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东  鲍晨辉  冯春荣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0-147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中小学生及家长对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研究导致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开展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发生一次发生率为12.6%,11岁儿童发生率最高为18.0%,5~6岁发生率最低为0.0%;男性儿童发生率为14.1%,女性为11.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和95.4%的家长听说过意外伤害和认为意外伤害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死亡伤亡的主要原因。家长、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结论:多数中小学生及家长均需要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减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研究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程度,发生原因及其流行分布特征,以期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与降低伤害发生率。方法 1999 年5 月对茂名市的五所中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做伤害调查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茂名市中小学生伤害总发生率为51.17% , 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0.87% )、刀或锐器伤(24.12% )、碰伤(17.23% )、交通伤(14.10% )及烧烫伤(11.05% );以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65.60% ,其次是高中生为50.86% ,小学生较低;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独生子女及学生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应针对中小学生的高伤害率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9.
通江县农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1998年对四川省通江县某乡324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发生现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伤害发生率为38.89%,7.94%儿童1年中发生两次以上伤害。11种受伤害类型中的5 种为跌落伤(16.98%)、钝锐器伤(6.17%)、碰撞伤(5.25%)、刺伤(3.09%)、烧烫伤(2.47%),占伤害总例数的87.30%。不同年龄、性别、季节以及儿童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等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并对受伤害的危险因素、场所、形式及部位、程度、伤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示我们应针对儿童伤害发生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331名职业中学学生伤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艳  许能锋 《中国校医》1999,13(5):356-357
目的对福州市331名职业中学学生作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现场回顾性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7.5%,发生率从高到低列前五位的分别为跌伤、刀割伤(各占14.5%)、碰撞伤(10.3%)、车辆伤(8.5%)、烧烫伤(6.9%)。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生活环境中存在不安全隐患。结论针对相应的年龄特点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伤害的舆论宣传和社会干预措施,对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和管理,将会减少饬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