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性外斜视双外直肌后退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外直肌后退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进行双外直肌后退术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例按斜度分组,对其术后1周及6周正位率进行分析。结果-30△~-50△组正位率87.18%,〉-50△者一次正位率66%。结论对〈50△的小角度外斜视,分开过强型及基本型者施行双外直肌后退,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Jeoung  J.  W.  Lee  M.  J.  Hwang  J.  -  M.  王大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12-12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退术和在非主视眼行单眼后退-缩短术(RR)对主视眼外斜视患者的矫治效果。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4例具有恒定注视眼的外斜视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1组接受双眼外直肌(BLR)后退术(BLR组),另1组于非主视眼接受单眼RR手  相似文献   

3.
自 1990年以来 ,我们对 4 9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以超常量外直肌徙后术进行了尝试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4 9例均为 1990年以来住院手术治疗患者 ,最小年龄 10岁 ,最大 4 7岁。手术前后均采用角膜映光法 ,视野弓法检查视远、视远的斜视角 ,以视野弓法测得的结果为统计依据 ,手术量以视远斜视角的大小为准确定。为了观察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对眼球外转功能的影响 ,手术前后应用视野计测量术眼的外侧视野。1 2 手术矫正效果评定标准。手术成功 :术后正位 ,术后存留欠矫或过矫≤ 5°者。手术不成功 :术后过矫或欠矫 >5°者。1 3…  相似文献   

4.
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常因眼位偏斜被破坏。手术的目的除改善容貌外,更重要的是恢复双眼视,恢复或重建立体视。我们对近10年来观察3年以上的110例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患者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10例中男51例,女59例,手术年龄5~38岁,平均17岁。手术以最大斜视角设计,以后徒加截除1mm矫正5△为基础,局麻者术中调整缝线保持正位或略过矫。记录术前、术后1周、8周及3年的斜视角(三棱镜 遮盖法),双眼视采用同视机检查三级视功能是否存在,立体视看远用随机点定量画片,看近用颜氏图,以通过60s为正常。用t检验及χ2检验作统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34例大度数外斜视,采用外直肌常量后退(8~12mm,手术成功率为94.11%,只需在1~2条直肌上手术,术后外转不足平均4.12mm,无外观察影响及侧主复视,和42例大度数外斜视采用外直肌常量后治疗相比,各项结果均具显著差异,说明外直肌超常量后退量一种安全,简单,成功率高,病人乐于接受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直肌缩短法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行内直肌缩短法治疗)48例和对照(行外直肌后退法治疗)组48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行内直肌缩短法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直肌缩短法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斜视矫正手术的基础上,对直肌后徙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共手术3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6~25岁,平均15.5岁。共同性内斜视16例,共同性外斜视18例,人院检查斜视度数15—45°,眼部无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8.
9.
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49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以超常量外直肌徙后术进行了尝试,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9例均为1990年以来住院手术治疗患者,最小年龄10岁,最大47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矫正效果,手术前后斜视度、融合功能恢复率和立体视功能恢复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正矫率高于对照组,欠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视近度、视远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功能恢复率和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可提高正矫率、融合功能恢复率和立体视恢复率,降低欠矫率、斜视度和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单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直肌悬吊与传统后徙术治疗共现性外斜视患者后,对患者出现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就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采用外直肌悬吊与传统后徙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通过术后3月随访,比较常规外直肌后徙术和外直肌悬吊术对散光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后导致的散光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外直肌悬吊术在治疗共同性外斜视中对散光无明显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晓峰 《浙江医学》1999,21(10):612-613
水平直肌悬挂后徒术常用来调节斜视手术量,或者用于矫正分离性垂直性斜视。笔者用此方法矫正12~24岁共同性斜视病人2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9例,女15例;年龄12~24岁。均为共同性斜视,其中内斜18例,外斜6例;右眼主斜8例,左眼主斜14例,交替性主斜2例;斜视度数按角膜反光点位置测定,10~15度2例,16~30度13例,31~45度7例,大于45度2例。采用单眼内外肌手术矫正11例,双眼肌手术矫正13例。  相似文献   

13.
熊飞  刘双珍  吴小影  闵晓珊  李凤云 《广东医学》2002,23(11):1148-1150
目的:观察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恒定性外斜和间歇性外斜患者手术前后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将52例7-42岁符合标准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分为3组: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组,恒定性外斜组和间歇性外斜组,同视机测定远双眼视觉级别,《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近立体视锐度,观察术前、术后5d、1个月、3-6个月的斜视度、远双眼视觉、近立体视锐度变化。结果:3组斜视手术前后对远双眼视觉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组与恒定性外斜组近立体视觉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性斜组术前近立体视觉损害较其他两组轻(P<0.05)。结论: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恒定性外斜对双眼视觉的影响一致,间歇性外斜组对远双眼视觉的影响与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组和恒定性外斜组一致,而近立体视觉破坏较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0例大角度(≥60△)外斜视,施行双眼外直肌同时等量后徙(多数患者采用超常量后徙)及非注视眼内直肌切除术。一次手术正位率90%。外转有轻度不足现象,但不影响其外观及向前方注视。避免了双眼分次手术,维持了双眼对称性运动。  相似文献   

15.
眼直肌松切术合并拮抗肌折叠术矫正共同性斜视30例,其中内斜视20例,治愈率为85%,外斜视10例,治愈率为80%。本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不易引起眼位垂直性偏斜,合并其他肌肉手术时不影响眼前节血液供应等优点。肌腱松切术的效果与直肌后徙术或肌肉边缘切开术的效果相似;拮抗肌折叠术与缩短术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直肌联结术治疗眼外肌麻痹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1989年12月至今,采用直肌联结术联合同侧内直肌或外直肌后退与外直肌或内直肌缩短。矫正14例近完全或完全性水平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结果:一次手术后眼正位9例,二次手术后眼正位3例。术后过矫1例。外转与内转功能部分恢复。未发现眼前节缺血并发症。结论:直肌联结术治疗麻痹性斜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18.
超常量外直肌后退治疗大度数外斜视患者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杨少梅等首次报道,大度数外斜视患者手术可将外直肌后退量放宽为11mm,因外直肌常规后退量为最大7mm,以此为标准治疗大度数水平斜视患者,往往术后斜视矫正不足。我们经临床观察,参考国内外文献,对2005年15例≥60△(△为三棱镜屈光度标记符号)成人外展过强型外斜视患者,采用超常量外直肌后退术式,最大量为12mm,术后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17~38岁,平均26岁。7例为外展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其中2例仅有同时视,3例有轻度融合,2例同视机立体视( )。8例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均无同时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单眼内直肌缩短术与外直肌后徙术两种方法应用于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效果予以评价与分析。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00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予以双眼内直肌缩短术;观察组(52例)给予单眼内直肌缩短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矫正效果、远近斜视度、安全性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0,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视远、视近斜视度分别为(5.62±1.43)、(6.24±1.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4±2.33)与(15.22±3.20);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视远、视近斜视度分别为(9.13±2.15)、(9.96±2.3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1±3.76)、(18.39±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羊薇 《四川医学》2004,25(5):534-534
为了探讨共同性内斜视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用手术方法治疗的90例患者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