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秋季来临,燥邪当令,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初秋,夏日的余热未尽,或久晴无雨,燥邪易与温热之邪结合,侵袭人体,故表现为温燥;中秋之后,天气渐凉,秋风肃杀,秋燥易与寒邪结合,故多为凉燥。秋季五脏应肺,肺主皮毛,故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若燥热传入阳明,则又常成肠燥便秘之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朱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炎症性肠病对应中医之痢疾,认为痢疾虽以湿热蕴结为标,实为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脾肾阳虚,病阳迫下,因虚致热;强调补益固护脾肾之阳在治疗本病中的作用。同时坚持辨证辨病并重,谨守病机,根据病程、邪正盛衰、脏腑阴阳变化适时作出调整;用药方面,强调脾肾并补,重视命门相火的固护。  相似文献   

3.
<正>外感咳嗽指咳嗽伴外感症状,或伴喘、痰。外感症状主要以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楚为主。外感咳嗽以"邪"为纲进行辨证,外邪分为风寒、风热、风燥,  相似文献   

4.
正鼻腔是重要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系统的门户。冬春季节,各种鼻炎、鼻出血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多发,所以应特别重视对鼻子的保健,重视以下九防。一防风寒:风寒之邪最易伤鼻伤肺,诱发鼻炎、感冒、支气管炎等。所以,冬春季节要重视防寒保暖。老年人、体弱多病之人,特别是患有慢性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之人,在风大、严寒和突然降  相似文献   

5.
按中医的说法,秋季为阴气渐盛之季,燥邪当令。人的肺脏喜清肃濡润,而燥邪“最易伤肺”。燥伤肺,就会使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及鼻腔干燥等症状,这就是秋燥伤肺引起咳嗽的主要表现。 秋燥咳嗽有温燥与凉燥之  相似文献   

6.
1苍术 玄参 1.1单味功用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本品辛温升散,苦温燥湿,既能发汗以解风寒之邪,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用于治疗脾胃湿困、运化失司所致的食欲不振、胸闷呕恶、腹胀泄泻、苔白腻浊等症;还能祛风湿、止痹痛,用于治疗湿邪偏重的痹证。  相似文献   

7.
包佐义 《医药与保健》2005,13(12):29-29
桂枝汤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由桂枝9克,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2克,大枣4枚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原来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据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本方对几种皮肤病也有良效。  相似文献   

8.
正秋冬之际,寒气袭人,小儿常常易因感冒而诱发哮喘。中医认为哮喘系因肺、脑两经之气不足,不耐风寒所致。明代医家薛恺指出:"喘急之证,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气实者为多。"所以,在气候变化的时候,如感受风热或风寒,原来有哮喘的小儿最易因感冒诱发。当然,除外感之外,尚有痰湿、吸入花粉、嗅到异味、恣食积滞等原因,也可引发哮喘。小儿哮喘,临床所见以热证、实证为多;平素肺脾虚弱,易于感冒的,以寒证与虚证占多数。因此,中医认为小儿哮喘有寒热虚实四种证型。由于受邪的  相似文献   

9.
简方二则     
一、羌活、防风、红豆各等份为末。吹鼻取嚏,风寒头痛立止。所谓风寒头痛中医主要指外感风寒邪气而致的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怕风畏寒,遇风加重,口不渴等症状。 二、川芎3克,茶叶6克,水煎5分钟,饭前热服,治风热头痛。 三、荆芥穗、石膏等份为末,每服6克,清茶调下,治风热头痛。风热头痛中医是指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的头部胀痛,头痛欲裂,伴有发热怕风,口渴欲饮,便秘尿黄  相似文献   

10.
正咳嗽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其中外感咳嗽又可以细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中医治疗咳嗽根据其类型不同,在治疗及调理方面的方法也不同。中医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中药治疗咳嗽对于风寒袭肺所致的咳嗽,可以选择三拗汤和止嗽散进行加减治疗;对于风热犯肺导致的咳嗽,常常咳嗽频剧,同时痰黏稠常伴鼻流黄涕,舌苔薄黄,可以选择桑菊饮加减治疗。此外,像风燥伤肺所致的咳嗽可以选择桑杏汤治疗,痰湿蕴肺所致的咳嗽可以选择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由于身体虚弱,肺卫不固,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所至;或因其它脏腑病变,累及肺脏,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不利而成。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症候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肺燥咳嗽;内伤咳嗽分为肺热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  相似文献   

12.
29风寒咳嗽患儿3岁,4天来发热,恶寒无汗,面色潮红,呼吸急迫,鼻塞咽喉发痒,咳嗽声重,咯吐痰涎。脉浮紧,舌苔白薄。诊断:风寒咳嗽。治法:宣肺散寒。方剂:杏苏饮加减。药物:紫苏叶35g,炒杏仁35g,前胡5g,陈皮35g,香附35g,半夏25g,甘草35g,鲜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1日2回。按:脉症属风寒之邪外束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受邪肺气不利,宣降失宜,其气上逆,是以呼吸迫促、咳嗽咯痰等症作矣。治以苏叶、前胡解肤表之外寒;杏仁润肺;陈皮、香附理气;半夏除痰;甘草调和诸药;鲜姜、大枣调胃止吐,表气通里气和则诸症愈矣…  相似文献   

13.
继东 《药物与人》2013,(10):50-51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是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入秋以后,秋高气爽,空气干燥,气候渐凉,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这是因为肺主呼吸,通过支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身,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为娇脏,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伤,常会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于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气喘胸痛等病症.因此,秋燥时节须防伤肺,其方法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起居、顺应气候,还可适当运用食补来进行身体调理.秋季适当进补,不仅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而且也为抵御寒冬的侵袭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1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与治疗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病与风寒、寒湿、血瘀、亏虚等外邪内患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医临床上把肩周炎分为四型:(1)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相似文献   

16.
1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与治疗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病与风寒、寒湿、血瘀、亏虚等外邪内患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医临床上把肩周炎分为四型:(1)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相似文献   

17.
秋末冬初,气温明显下降,周围的咳嗽声此起彼伏.家里有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病情也开始加重. 这是因为,近冬之际,燥与寒共盛,若侵犯人体,则为凉燥.凉燥伤人,肺首当其冲,易出现呼吸道不适. 不妨试试艾灸,增强自身抵抗力. 背部灸一灸,补肺益气 位于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是肺卫经气输注所在. 选此经络上的风门穴、肺俞穴、膏盲穴,能补肺益气,既可预防凉燥入侵,缓解咳嗽,还可抵御风寒,减少感冒. 风门穴:风邪与燥邪相合为风燥,往往从风门穴入侵,进而侵犯肺脏,引发风燥咳嗽.临床上,风门穴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等外感疾病. 肺俞穴:这是人体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主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不受外邪进犯.临床上,肺俞穴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等肺部疾病. 膏肓穴:人体补虚要穴.《干金方·杂病论》云"膏盲穴无所不治".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 年老体虚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适合艾灸此穴.  相似文献   

18.
秋末冬初,气温明显下降,周围的咳嗽声此起彼伏.家里有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病情也开始加重. 这是因为,近冬之际,燥与寒共盛,若侵犯人体,则为凉燥.凉燥伤人,肺首当其冲,易出现呼吸道不适. 不妨试试艾灸,增强自身抵抗力. 背部灸一灸,补肺益气 位于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是肺卫经气输注所在. 选此经络上的风门穴、肺俞穴、膏盲穴,能补肺益气,既可预防凉燥入侵,缓解咳嗽,还可抵御风寒,减少感冒. 风门穴:风邪与燥邪相合为风燥,往往从风门穴入侵,进而侵犯肺脏,引发风燥咳嗽.临床上,风门穴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等外感疾病. 肺俞穴:这是人体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主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不受外邪进犯.临床上,肺俞穴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等肺部疾病. 膏肓穴:人体补虚要穴.《干金方·杂病论》云"膏盲穴无所不治".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 年老体虚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适合艾灸此穴.  相似文献   

19.
正"秋燥"多吃梨秋季雨水少,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天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肤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各种秋燥病症。梨性寒,味甘,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滋阴清热、润肺生  相似文献   

20.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气温逐渐转凉,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这是因为肺主呼吸,通过支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身,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为娇脏,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伤人,常会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