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永胜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769-77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0.5年 ̄7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临床疗效用JOA评分,术前平均5.5分,最终随访平均为14.6分,平均改变率为79.1%.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 3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4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按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优25例,良12例,可8例,优良率为82.2%;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6周,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可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马刚  马迅 《中国医疗前沿》2010,(12):15-16,25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Brain[1]1952年首先报道的一种骨科常见病,占颈椎病的5%~10%,是骨科的常见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以椎间盘变性,在此基础上导致椎间高度丢失,脊柱的稳定性下降引起的椎体间异常活动增加,诱发骨增生和周围结构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与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VIP)等,检索时间范围为1991年1月至2010年8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纳入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方式的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4.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脊髓术后改善率指标的合并效应量标准化均差(SMD)为0.63(0.19,1.0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的合并相对危险度(OR值)为2.40(1.15,4.37).结论:前路手术入路途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与后路手术入路途径相比,可提高病人平均脊髓术后功能改善率,但前路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及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结果: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颈椎前路手术恢复满意,颈椎后路手术症状明显改善,二次手术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结论: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两者不能互相取代,手术疗效与病程有关,应强调早期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33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22例。结果:优17例,良11例,不变4例,加重1例。并对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减压范围、脊髓软化并发症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综合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及手术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等作以概括、探讨.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颈椎退行性变而造成脊髓受压,其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每种手术入路都有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和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曲度D值。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 <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 <0.05),出血量少于B组(P <0.05);B组术后JOA、VAS评分均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D值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率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分析4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生理特点,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做好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4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顺利通过围手术期,经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患者颈部及四肢功能明显改善,部分症状消失,无1例出现手术和护理并发症。结论:根据颈部手术的特殊性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称植融合,其中31例于术后6个月至4年再次手术。术后随访5-15年,平均随访时间6.8年。结果;术后功能评价,优118例(48.16%),良71例(28.98%),可35例(14.29%)及差21例(8.57%)。根据40分评分法,36-40分者101例,31-35分者5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干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3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钛板固定融合术,其中5例于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6个月~6年,平均3年4个月,分析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临床功能评价:优175例(47.94%)、良129例(35.34%)、可44例(12.05%)、差17例(4.6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手术时机、病变程度及手术技术等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外科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收住的经影像学诊断的18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主要依靠术式和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结合术时年龄、性别和病程,将符合标准的87例患者归类为均衡相似的3组,A组35例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患者;B组31例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患者;C组21例为颈前路多平面环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疗效利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随访各组并发症,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3年2个月,平均约8个月,各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组优良率分别为65.7%、80.6%和71.4%,术后3组优良率经Chi—square检验无显著差别(χ^2=1.844,P=0.397〉0.05),但B组优良率最高,其并发症例次率也较高(22.3%),主要发生于B组多椎体次全切除术式患者,而该组单椎体次全切除附加椎间盘切除术13例患者并发症较低,仅1例,组内两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单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盘切除融合的分节段混合减压术可能是较理想术式,其减压彻底有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4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采取前路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根据病程的长短来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4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优为25例,良为12例,可为8例,差为1例,总有效率为97.8%,优良率为80.4%,手术效果显著,患者在6个月内手术,术后的JOA评分优良率优于6个月以上的,故病程的长短影响了手术的疗效(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易尽早手术,且前路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等优点,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且获得随访的2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Neck Disability Index ),评估其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生活工作改善情况。结果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运动、感觉及疼痛恢复良好,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的发生,JOA评分由术前的(7.48±0.53)分增加至术后的(12.84±0.85)分,NDI评分由术前的(62.5±4.1)分降至术后的(46.4±2.2)分,在随访期间术后JOA、N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但是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教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颈椎间盘突出4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16例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7.2%、68.3%、76.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形术治疗钳央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与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保守治疗的由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轻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JOA评分>12分)。根据疗效分组,症状较前减轻或原先症状较轻,治疗后症状无恶化为A组(16例);症状加重或原先症状较重,治疗后无改善者为B组(12例)。通过分析治疗前MRI图像,比较两组间椎间盘突出类型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A组JOA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JOA评分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矢状面上,A组颈椎间盘突出局限型占37%,弥散型占63%;B组局限型占75%,弥散型占25%(P=0.067)。在横断面上,A组中央型占75%,旁中央型占25%;B组中央型占25%,旁中央型占75%(P=0.020)。结论: 弥散型和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效果较好,而局限型和旁中央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7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A组手术前后均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治疗B组仅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甘露醇治疗;通过JOA评分法观察三组患者第7天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A组的疗效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确切的辅助疗效,且手术前后联合应用比单独术后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