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例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和12例正常人的肺泡巨噬细胞(AM),加用LPS体外培养,结果显示随着培养基中LPS剂量增加,两组AM合成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栓素B2(TXB2)含量均逐渐增加,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表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AM更易活化释放这些炎性介质,对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减少血小板破坏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线治疗的主要目的,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TPO-RA)可模拟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功能,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在临床试验中,TPO-RA不仅能够提升血小板计数,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也表现出优势。随着TPO-RA新药的不断研发,以艾曲泊帕为代表的TPO-RA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TPO-RA因起效时间短及以口服为主的给药途径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其或能弥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线药物的不足。本文主要围绕TPO-RA的药效学、不良反应及其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PO-RA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补体C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小鼠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C57小鼠20只;C3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插入Neo基因后C3基因失活实现)20只,分为Ⅰ组:C57小鼠;Ⅱ组:C57小鼠ITP造模组;Ⅲ组: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Ⅳ组:补体C3敲除小鼠ITP造模组。采用MINDRY全血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水平,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变化。比较小鼠实验前后肝脏、脾脏脏器系数变化。结果 Ⅰ组和Ⅲ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后出现应激暴躁,日常活动正常、同前正常进食、排便,精神状态佳,体重增长。Ⅱ组及Ⅳ组小鼠于造模后出现精神萎靡、食欲较前减退、活动减少、睡眠较差、体重减少。第2日、第3日和第4日Ⅱ组小鼠血小板计数与Ⅰ组比较均下降,Ⅳ组血小板计数与Ⅲ组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血小板计数下降的趋势不如Ⅱ组明显。Ⅱ、Ⅳ组小鼠第4日肝脏系数与第1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体C3的表达可能与ITP血小板减少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柴胡汤 (XiaoChaiHuTang ,XCHT)抗肝损害的机理 ,用MTT法检测灌服小柴胡汤醇提物的血清对小鼠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影响。结果显示 :灌服小柴胡汤醇提物小鼠 180min ,2 40min血清对小鼠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TNF均有抑制作用 ,且这种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强 ,而抑制作用高峰在 2 40min。提示小柴胡汤抗肝损害可能与它调节巨噬细胞释放TNF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B细胞、成熟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及Tfh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初治ITP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及成熟B细胞比例、Tfh细胞数量及树突细胞亚群.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及成熟B细胞比例分别为(13.49±9.05)%和(81.96±11.99)%,均高于对照组[(9.12±4.60)%和(75.42±12.86)%,P<0.05].ITP患者Tfh细胞(CD4+CXCR5+ICOS+PD-1+)比例为(4.27±3.88)%,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浆细胞树突细胞比例为(2.06±1.65)%,明显低于对照组(5.07±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P患者存在Tfh细胞数量异常,可能导致B细胞比例升高,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气通阳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造模小鼠随意分为模型组、益气通阳组、金薯叶组、泼尼松组,每组10只;10只未造模小鼠为对照组。各治疗组分别以益气通阳颗粒(17.4 g/kg)、酸酸泼尼松片(9.1 mg/kg)和金薯叶止血合剂(3.9 mL/kg),灌胃11 d。检测各组小鼠的外周血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通过胸骨骨髓涂片和骨髓病理比较各组的骨髓巨核细胞总数,以及不同类型巨核细胞的比例;检测小鼠脾脏和胸腺的脏器系数,观察脾脏和胸腺的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PLT计数减少(P<0.05),经益气通阳颗粒、泼尼松和金薯叶止血合剂治疗后PLT计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原始和幼稚巨核细胞数量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比例减少(P<0.05),经益气通阳颗粒治疗后原始和幼稚巨核细胞比例减少,而产板巨核细胞比例增加(P<0.05)。病理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水平及抑制NLRP3介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对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RT-qPCR法检测ITP患者(ITP组)和健康对照组(Control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CD14+单核细胞中NLRP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1β与IL-18的含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NLRP3、IL-1β与IL-18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将ITP患者来源的M0型巨噬细胞(MDMs)分为4组:IgG对照组(IgG组),MCC950处理组(MCC950组),LPS、IFN-γ与IgG处理组(LPS+IFN-γ+IgG组)和LPS、IFN-γ与MCC950处理组(LPS+IFN-γ+MCC950组);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4组MDMs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iNOS、MCP-1 mRNA与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DMs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leaved caspase-1与IL-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感染对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416例首次住院并确诊为新诊断ITP患儿为疾病组;随机选取无血小板减少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普通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30例作为对照组。ITP患儿及对照组儿童按年龄段分为<1岁组(n=187)、1~3岁组(n=127)、3~7岁组(n=71)、7~14岁组(n=31)。观察各年龄段患儿B19感染率,疾病组中B19感染阳性及阴性ITP患儿经过相同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结果 疾病组中B19感染率较对照组各年龄段B19感染率为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TP患儿均未接受针对B19的相关抗病毒治疗,而针对血小板减少经丙种球蛋白和(或)激素治疗后,疾病组与对照组患儿PLT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各年龄段B19阴性的ITP患儿治疗后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B19感染可能不是新诊断ITP患儿发病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是否治疗B19并不影响儿童急性ITP的治疗效果,因此B19感染的新诊断ITP患儿无需同时接受B19抗病毒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9.
胡成琳 《重庆医学》2012,41(24):2541-254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男女发病率相近,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也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内脏出血,出血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ITP的临床出血症状与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程度不一致,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没有出血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25-28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调节性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为临床医师评估该类疾病患者的病情提供重要指导。方法以2016年10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0例为A组,另以本院同期接诊的完全缓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5例为B组,同时将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设为C组。采取流式细胞术对各组的外周血Bregs数量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对其检测结果作出分析和比较。结果 A组的外周血Bregs数量为(3.08±0.66)%,比B组以及C组的(5.45±0.82)%、(7.82±1.03)%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周血Bregs中的白细胞介素-10细胞比例为(32.29±8.68)%,比B组及C组的(51.03±10.54)%、(71.88±12.28)%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组外周血Bregs中的白细胞介素-10细胞比例比C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Bregs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医师可以将Bregs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一个重要治疗靶点,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Tan B  Li YY  Nie YQ  D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40-2143
目的:观察靶向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在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表达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法合成针对TNF-α mRNA不同位点设计的3条siRNA序列(siRNA1~3)和1条带有荧光标记的BLOCK—IT^TM荧光Oligo(修饰的荧光标记的dsRNA,siRNA4)通过脂质体包裹后将其分别转染至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同时设立1个无任何靶基因的siRNA作为阴性对照(siRNA4)。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iRNA的转染效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检测siRNA对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内毒素刺激后6h,巨噬细胞表达TNF-α mRNA和合成分泌的TNF-α量均增加,于9~12h达高峰。利用荧光标记的Oligo观察到siRNA转染效率达72%~80%。siRNA1~4转染巨噬细胞后,siRNA2、3可见内毒素刺激的TNF-α mRNA(0.158±0.030、0.114±0.028)和TNF-α蛋白表达[(1355±348)pg/ml、(817±138)pg/m1]均明显少于未转染组[TNF-α mRNA0.294±0.147,蛋白(2104±32)pg/ml,均P〈0.05],其中siRNA3的抑制率非常显著,达61.2%(P〈0.01)。阴性对照siRNA4对细胞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内毒素可刺激小鼠巨噬细胞TNF-α的合成。化学合成siRNA转染小鼠巨噬细胞能有效抑制TNF-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和Rb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过度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并探讨人参皂甙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AM,分为对照组、LPS组、RG1 LPS组、Rg1组和Rb1 LPS组,Rb1组。分别收集培养细胞及上清液,测定上清TNF-α水平、上清LPS水平以及细胞中1-κB表达情况。结果:LPS可使AM分泌大量TNF-α(P<0.01),并使I-κB表达明显减少(P<0.01)。Rg1 LPS组与LPS组相比,上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细胞内I-κB表达明显增加(P<0.01)。Rgl LPS组上清游离LPS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5)。Rb1的作用结果与Rg1相似。结论:人参皂甙Rg1和Rb1在体外能抑制AM过量分泌TNF-α,其可能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断LPS与AM膜的结合,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内I-κB的低表达,从而使TNF-α的分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在JNK信号通路中,TRAF2是不可缺少的信号转导分子。JNK的活化需要TRAF2的寡聚化与K63泛素化。在NF-κB信号途径中,TRAF2活化经典的NF-κB信号途径,但对非经典的NF-κB信号途径具有抑制作用。在p38信号途径中,TRAF2也参与了p38的活化。因此,TRAF2是一个多功能的信号转导分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以及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即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评估ITP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初治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ITP组的Th细胞(CD3+、CD4+),Th/Ts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细胞(CD3+、CD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Th细胞(CD3+、CD4+)、Th/Ts比值、Ts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可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5.
在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中,小鼠乳腺癌Ca761-86细胞对rTNF不敏感,而在体内,rTNF却可明显抑制Ca761-86细胞的生长。根据(1)rTNF在体外可直接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伤Ca761-86细胞;(2)在体内由rTNF诱导和激活的腹腔和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均可杀伤体外培养的Ca761-86细胞;提示rTNF在体内对Ca761-86细胞的抑制瘤效应与其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对膀胱肿瘤膜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了IL-2及IFNa和γ分别作用前后膀胱癌BIU-87细胞膜TNF-R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并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2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ITP患者作为观察组,23例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ITP患者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复查血常规,评价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复查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ITP患者疗效迅速,起效快,对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明显大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9.
磷脂酶A2抑制剂对内毒素诱导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崔忻1郝秀华2颜光涛2关键词磷脂酶A类;巨噬细胞;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392.1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巨噬细胞由小白鼠腹腔渗出液中分离获得。实验动物:小白鼠26只,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组和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将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APCT预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及其与Khellaf出血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CT≥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3%,假阳性率为8.69%,假阴性率为0%。在血小板计数〈30×10^9/L组中,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数值呈直线型正相关(r=0.968,P=0.013)。在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中,APCT的变化与Khellaf出血评分亦具有正相关性(r=0.764,P=0.01)。结论:APC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估ITP患者出血风险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