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能谱CT与非对称回波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法水脂分离定量(IDEAL-IQ)技术对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中骨髓脂肪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40只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去卵巢)和对照组(假手术),每组20只。分别在第0、4、8、12周行腰椎能谱CT、IDEAL-IQ扫描,并获得L5椎体HAP-水,脂肪-HAP基物质对及脂肪分数等参数值,过量麻醉处死后取L5椎体标本。结果 两组间大鼠第4、8、12周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体重大于对照组。随着周龄的增加,实验组HAP-水值呈降低趋势,脂肪-HAP值呈缓慢升高趋势。第8、12周两组间HAP-水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8、12周两组间脂肪-HAP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4、8、12周两组间脂肪分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开始,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实验组L5椎体骨小梁宽度变窄、数目减少以及连续性中断的表现。结论 在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中,能谱CT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诊断腰椎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腹部宝石CT能谱检查和DXA检查的患者22例,以L1~L4椎体(88个)作为研究对象,测量L1~L4椎体的HAP(脂)密度值和DXA的骨密度值,以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作为金标准,参考WHO的诊断标准分组,即T值≤-2.5 SD为骨质疏松组,-1.0~-2.5 SD为骨量减少组,≥-1.0 SD为骨量正常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DXA证实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的HAP(脂)密度值进行比较;对HAP(脂)密度与DXA骨密度的相关性行Pearson分析;根据HAP(脂)密度值绘制ROC曲线,探讨宝石能谱CT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阈值。结果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腰椎HAP(脂)密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腰椎HAP(脂)密度与DXA骨密度呈高度正相关(r=0.864,P0.001);当腰椎HAP(脂)密度取116.160mg/cm3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阈值时,其灵敏度为81%,特异度为88%。结论宝石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能够反映腰椎骨密度的变化,对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4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L3、L4)双能CT扫描及双能骨密度检查,并经双能CT图像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T值,并分为非骨质疏松组58例和骨质疏松组26例。比较两组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的差异,分析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与DXA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骨钙CT值小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椎体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3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0.59,P<0.01);L4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63,P<0.01);L3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0.61,P<0.01);L4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57,P<0.01)。结论双能CT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可较好地反映腰椎骨密度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胸部常规kVp平扫和腹部能谱GSI平扫下椎体CT值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胸腹部平扫的患者431例,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120 kVp,腹部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对胸腹部扫描重叠的T11~L1椎体进行分析。使用QCT骨密度测量工作站测得胸部常规120 kVp下T11~L1椎体的骨密度(BMD),同时分别测量胸部120 kVp与腹部GSI扫描70 keV单能量下T11~L1椎体的CT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数据测量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椎体BMD值与CT值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椎体间CT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参考QCT诊断标准,将椎体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采用Kruskal-Wallis比较三组间及组内CT值差异。组内120 kVp-CT值和GSI-CT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T11~L1椎体BMD均值行骨质状态判定,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椎体CT值评估骨质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椎体BMD与120 kVp-CT值和GSI-CT值均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诊断腰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腰椎能谱CT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的患者数据。据DXA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OP)与非骨质疏松组(non-OP)。测量每个患者L1~L4椎体松质骨的各物质对值,包括HAP(Fat)、HAP (Water)、Fat(HAP)、Fat(Calcium)、Calcium(Fat)、Calcium(Water)。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各物质对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并计算最优物质对诊断骨质疏松的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OP与non-OP组各物质对均值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各物质对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Fat(Calcium)曲线下面积最大,阈值取986.01 mg/cm3时,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70%、81.25%。结论 人体腰椎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有较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定量评估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宝石能谱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记录40~140 keV各能量点下肿瘤的CT值(间隔10 keV),应用能谱CT基物质分离技术观察碘基图上动、静脉双期肿瘤碘含量(IC)及相同层面腹主动脉IC,计算双期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能谱曲线斜率(Slope)及静脉期碘含量降低率(ICrr).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微血管侵犯将病变分为2组:微血管侵犯组(A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B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能谱参数有无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参数对微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能谱CT增强扫描共检出小肝癌56个,其中A组37个病灶,B组19个病灶.A组病灶动脉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及ICrr分别为(2.48±0.70) mg/mL、0.23±0.05、3.39士1.01及0.28±0.16,B组分别为(1.65士0.47) mg/mL、0.16±0.04、2.22±0.64及0.02±0.24,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病灶动脉期40~140 keV的CT值均高于B组,但仅在40~60 keV下2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B2组病灶在静脉期40~140 keV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发现动脉期IC、NIC、Slope (λHU)及ICrr诊断效能最大,AUC分别为0.85、0.87、0.87及0.83.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定量研究为术前评估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进行能谱平扫及2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选取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图像对不典型结核球组与肺癌组进行分析,测量、计算感兴趣区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衰减曲线斜率(λHU)、平扫及2期增强扫描CT值.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病灶各能谱参数的差异.生成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比较各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45例患者中,不典型结核球11例,肺癌34例.比较2组的NIC、两期增强λHU和70 keV单能量图像净增CT值,肺癌组均高于不典型结核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NIC诊断阈值为0.105时,约登指数最大(0.73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90.9%.结论 能谱CT各参数有助于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的鉴别诊断,尤其是NIC值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在弥漫性脾肿大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临床综合诊断和随访证实的淋巴瘤脾浸润患者18例(淋巴瘤组)、肝硬化脾肿大患者25例(肝硬化组);全部病例均于初治前行上腹部CT增强能谱扫描获得脾脏静脉期序列图像,经后处理得到脾脏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40~140 keV,淋巴瘤组脾脏单能量CT值均低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能谱曲线均呈递减型,淋巴瘤组斜率在40~90 keV(2.42±0.70)、100~140 keV(0.27±0.08)分别低于肝硬化组(3.11±0.62,0.34±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选择40~90 keV曲线斜率作为诊断指标AUC达0.77,取阈值1.39可使鉴别诊断敏感度达86%,特异度达64%.结论 脾脏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有助于淋巴瘤脾浸润与肝硬化脾肿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能谱CT平扫对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1~3 cm乏脂肪RAML(A组)7例(15个病灶)、CCRCC(B组)18例(18个病灶)的CT能谱成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平扫40 ~ 140 keV各单能量CT值及混合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水基浓度值及平均脂基浓度值,并计算平扫能谱曲线斜率(k).结果 A组平扫单能量及混合能量对应的中位CT值皆大于B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于40 keV两者差异最大.当平扫40 keV下CT值>76.54 HU时,诊断A组排除B组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73.3%,AUC为0.819,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CT值;A组中位有效原子序数大于B组,而A组中位k、平均脂基浓度值皆小于B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水基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CT能谱成像平扫可以较好的鉴别乏脂肪RAML及CCRCC,特别是低keV水平CT值有很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谱CT与MR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诊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者80例(观察组)和绝经后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者80例(对照组),进行CT和MR检查比较图像差异,用ROC曲线分析能谱CT与MR骨钙盐含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在两组患者年龄、BMI,绝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能谱CT和MR测量观察组骨钙盐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MR预测价值高于能谱CT。结论能谱CT和MR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MR预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动脉单期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行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或随访确诊的肾上腺腺瘤31例,转移瘤16例,并将10例正常肾上腺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腺瘤组、转移瘤组及对照组进行单能量重建及物质定量分析,在碘-脂基图上定量测定碘、脂含量,计算能谱曲线的斜率(λHU)并测量混合能量图像上相应部位的CT值.通过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证实腺瘤组、转移瘤组及对照组两两之间在碘、脂含量及λHU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碘(腺瘤VS转移瘤)=1.25,F碘(腺瘤VS对照)=0.48,F碘(转移VS对照)=-0.77;F脂(腺瘤VS转移瘤)=12.83,F脂(腺瘤VS对照)=6.12,F脂(转移VS对照)=-6.71;FλHU(腺瘤VS转移瘤)=0.43,FλHU(腺瘤VS对照)=0.18,FλHU(转移VS对照)=-0.26,P值均<0.01),且腺瘤组(4.66±0.89和997.95±4.32)在碘、脂含量之间均高于转移瘤组(3.40 ±0.98和985.12±6.52)(F碘(腺瘤VS转移瘤)=1.25,F脂(腺瘤VS转移瘤)=12.83,P值均<0.001);对于混合能量下的CT值,腺瘤组、转移瘤组分别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CT(腺瘤VS对照)=15.35,FCT(转移VS对照)=14.06,P值均<0.05),而腺瘤组与转移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CT(腺瘤VS转移瘤)=1.29,P=0.83).结论 动脉单期能谱扫描单能量重建及物质定量分析对于区分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8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宝石能谱扫描,分别测定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脂基密度值、血基密度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能谱曲线互相交叉、重叠,无特定的分布规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脂基密度值、血基密度值及有效原子序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1、0.69、0.085、0.581、0.201,P>0.05).结论 宝石能谱CT的能谱成像中混合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脂基密度值、血基密度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尚不能用于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能谱CT平扫综合分析平台对不同来源恶性浆膜腔积液(MSE)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67例(男:女=33:34,年龄33~88岁)进行CT能谱成像(GSI),并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MSE患者的平扫图像,按照原发肿瘤不同分为肺癌组(L组,32例,35个浆膜腔),卵巢癌组(O组,17例,24个浆膜腔),胃癌组(G组,18例,20个浆膜腔)。应用GSI综合分析平台,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3组图像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单能量条件下CT值(40~140ke V每间隔10ke V)、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值以及不同基物质对浓度值,包括钙(水)、脂(水)、水(脂)浓度,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对上述所有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两位观察者获得的各项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0.75)。3组积液的混合能量CT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ke V条件下L、G、O组积液CT值分别为(19.10±8.63)HU、(29.12±4.21)HU、(40.90±11.58)HU,50 ke V条件下3组积液CT值分别为(15.57±4.76)HU、(23.35±4.25)HU、(30.91±8.41)HU,60ke V条件下3组积液CT值分别为(13.30±6.49)HU、(19.68±5.62)HU、(24.58±6.58)HU,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ke V条件下,L、O组、L、G组间有差异(P<0.05),80 ke V条件下,L、O组间有差异(P<0.05),90~140ke V条件下3组积液CT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Effective-Z值以及钙(水)、脂(水)、水(脂)浓度值在L、O组,G、O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能谱CT平扫GSI综合分析平台中的低能量图像(40~60ke V)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来源的M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能谱CT曲线斜率及碘浓度定量分析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超声筛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分别纳入恶性组(n=21)和良性组(n=27);将同期入院行颈部检查的20例无甲状腺结节正常受试者纳入正常组(n=20)。两组受试者均使用能谱CT行能谱CT成像(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应用GSI Viewer软件计算碘浓度和能谱曲线斜率。记录并对比三组受试者计算结果差异;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析能谱CT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准确性。结果能谱CT正确诊断良性结节26例,正确诊断恶性结节19例,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3.8%(45/48)。恶性组不同期相能谱曲线斜率及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值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受试者(P0.05);平扫期内,良、恶性两组碘浓度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可将其作为切实可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于诊疗工作中,为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在术前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病理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低级别(LGUC)32例,高级别(HGUC)28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能谱CT扫描,分别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70 keV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水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和能谱曲线斜率(λ值),对比分析两组肿瘤患者CT定性征象及能谱CT定量参数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分级诊断效能。结果:CT定性征象中,LGUC和HGUC的钙化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57.14%,囊变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50.00%,壁外浸润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8.57%,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定量参数中,HGUC组的动脉期70 keV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IC、λ值均高于LG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静脉期70 keV单能量CT值、IC、有效原子序数以及λ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WC在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腹部多排螺旋增强CT(以下简称常规增强CT)与能谱增强CT辐射剂量差异,评估上腹部能谱增强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其中包括60例行常规增强CT扫描患者(A组)及60例行能谱增强CT扫描患者(B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且根据DLP分别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A组与B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相较于上腹部常规增强CT扫描,能谱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受试者CTDIvol、DLP及ED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较于上腹部常规增强CT,在不影响临床诊断和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能谱增强CT的CTDIvol、DLP及ED均明显减低,本文结果表明能谱增强CT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往脂肪肝无创性诊断依赖B超、常规CT及MRI,但诊断准确性受限。随着能谱CT和3.0 T MRI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定性及定量诊断方法。能谱CT物质分离及能谱曲线等多参数成像能够测量肝脏的脂肪含量并评估其严重程度。3.0 T MRI新的化学位移水脂分离包括迭代最小二乘法非对称采集水脂分离(IDEAL)梯度回波和六回波成像技术,为脂肪肝的定量诊断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能谱CT和MRI对脂肪肝的定性及定量诊断进展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14例良性胸腔积液(8例肺炎,5例肺结核,1例肺囊虫病)和15例恶性胸腔积液(5例肺腺癌,4例肺鳞癌,2例肺腺鳞癌,4例转移性)行宝石能谱CT平扫,分别测定并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图像CT值、能谱曲线斜率、40及100 ke V单能量图像CT值、水基值、脂基值、血基值和有效原子序数。结果: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图像CT值、能谱曲线斜率、水基值、脂基值、血基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胸腔积液的40及100 ke V单能量图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有效原子序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低能量级别、高能量级别和有效原子序数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能谱CT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学分级的能力。方法 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根据病理学分级分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各13例,术前均行能谱CT和MR-DWI检查,比较两组间各能谱CT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相应阈值进行诊断试验,通过一致性分析评价诊断效能。结果两组ADC值分别为(1.93±0.23)×10~(-3)mm~2/s、(1.63±0.32)×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肾脏实质期的标准化碘浓度分别为(0.85±0.17)、(0.62±0.17),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4.25±1.15)、(2.87±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82、0.75,一致性检验结果诊断效能Kappa值分别为0.61、0.53、0.46。结论在评估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级方面,能谱CT成像优于MR-DWI。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基于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探讨能谱CT在鉴别椎体急、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同时接受能谱CT、MRI以及DXA检查的患者90名。根据MRI影像表现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椎体分为急性压缩骨折组和慢性压缩骨折组。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分级标准将椎体压缩骨折程度分为3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AP-水、钙-水两种基物质的诊断性能。结果:急、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椎体间HAP-水、钙-水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压缩骨折程度下,HAP-水、钙-水值在急、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 曲线分析,当HAP-水值>992.5、钙-水值>1018时,诊断为急性脆性骨折的敏感度分别为73.17%、95.12%,特异度分别为85.58%、72.12%。HAP-水、钙-水值鉴别急、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分别为0.913、0.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CT HAP-水、钙-水图像在定量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骨髓水肿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