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芳  王竟靖  穆彬  杨锐英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32-113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确诊的489例CHD患者,分为合并MS组患者与单纯CHD患者。分析冠脉病变影像资料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TG/HDL-C、空腹血糖(FPG)、吸烟指数、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合并MS组冠脉病变以多支、重度为主且年龄较大,其更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较单纯CH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MS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糖,CHD合并MS患者冠脉病变较重,其范围及严重程度与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聚集有关,更需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58例患者分为CHD组(n=180)和对照组(n=78),分析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冠状动脉病变者180例,CHD组各种危险因素在发生频率前3位是:高龄(73.3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7.78%)、高血压(61.67%);累积病变血管共375支,好发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主干;血管狭窄程度以75%-99%为主197支(52.53%);患者多以三支病变为主71例(39.44%):CHD组的性别、高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F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TC)、LDL-C异常及FG、HDL-C/TC,LDL-C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间糖尿病发病率、HDL-C、TC、TG(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FG)可能为CHD的危险因素,CHD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并不高,福建地区CHD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高FG、低HDL-C/TC、高LDL-C,冠脉的病变支数与严重程度随危险因素的个数增多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间歇期血脂水平。方法:129例胸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造影阴性组(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对各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测定。结果:单支病变组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双支血管病组TC、LDL-C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三支病变组TC、TG、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HDL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他汀类药物治疗间歇期,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仍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要重视连续、长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RP、FIB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相关性。方法:对我院住院的4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及54例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统计学差异。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CRP、FIB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过程中,炎症反应及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故血浆CRP及FIB的检测对于临床提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及判断此类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检测并诊断90例SDHVD(病变组)和90例非SDHVD(对照组),结合心电图检测诊断,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作组间比较,并将SDHVD作为心律失常的暴露因素,作SDHVD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比值比(OR)分析。结果:SDHVD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其中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心律失常发生于SDHVD患者比非SDHVD高7.7倍(OR=7.7,P<0.001)。结论:SDHVD较易诱发心律失常,特别是窦性心动过缓 和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张玉红  郭敏 《西部医学》2011,23(3):442-444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将46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240例,平均年龄(59.37±7.62)岁;对照组223例,平均年龄(58.95±8.52)岁。在冠心病组中,按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组、2支组、3支组;按Gensini总积分分为1组5~10分,2组11~20分,3组21~34分,4组35~64分,5组65~168分。将TC、TG、LDL-C、HDL-C、LDL-C/HDL-C、TG/HDL-C做为研究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及各指标在冠脉病变不同程度组间的差异。结果各项研究指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HDL-C在冠心病组明显降低外,其余研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随着TC、TG、LDL-C、TG/HDL-C、LDL-C/HDL-C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加(P〈0.05);Gensini总积分随着LDL-C、LDL-C/HDL-C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随着TC、TG、LDL-C、TG/HDL-C、LDL-C/HDL-C的增加,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增加,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组为100例CHD合并T2DM病人。对照组为100例CHD但不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冠脉病变、血糖与血脂。结果:与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①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居多;②甘油三酯(TG)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③冠脉病变以多支、闭塞性、弥漫性居多。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功能不全.血脂异常更明显,冠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亦称钙化性心瓣膜病(CVHD),是一种随年龄而增加的瓣膜老化、退行性变和钙质沉积所致的老年性疾病[1]。临床中发现50岁左右的人群,亦有心脏瓣膜的退行性变化。退行性心瓣膜病,是否只是随年龄而增加,是否还有其他的发病因素或促其提早发病的促发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动脉弹性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DHVD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瓣膜返流与否分为2个亚组,返流者46例,无返流54例,选择无SDHVD的同年龄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行脉搏波速度(PWV)检测,比较两组间PWV值和SDHVD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率;以及PWV与瓣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DHVD组PWV〉对照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返流组PWV〉无返流组(P〈0.05);PWV与瓣膜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SDHVD患者PWV明显增快,且与瓣膜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大动脉弹性在评价SDHVD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脉搏波速度(PWV)、踝臂指数(ABI)、C 反应蛋白(CRP)在早期诊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已诊断或接受冠脉造影术拟诊的188例 CHD 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者是否发生冠脉病变分为非冠脉病变组(非冠脉组,43例)和冠脉病变组(冠脉组,145例)两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体检老年女性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以及 ABI、PWV、CRP 水平。结果:冠脉组、非冠脉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年龄、BMI 以及 FBG 差异不明显。冠脉组、非冠脉组的 TG、TC、LDL-C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冠脉组 HDL-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冠脉组、非冠脉组的 baPWV、hs-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非冠脉组比较,冠脉组的 baPWV、hs-CRP 水平明显增高。结论:联合检测老年 CHD 女性患者的 ABI、PWV、CRP 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456例患者,分别统计吸烟史,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及痰阻心脉证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证型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均升高(P〈0.05),其痰阻心脉证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P〈0.05),痰阻心脉证及气滞血瘀证均以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最为明显(P〈0.05),FPG水平以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阴虚证升高为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脂TG、TC、LDL-C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HDL-C降低(P〈0.05),其中TG、T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阳气虚衰证最低(P〈0.05);LDL-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气阴两虚证最低(P〈0.05);HDL-C以气阴两虚证最低,气滞血瘀证最高(P〈0.05)。结论吸烟、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血清尿酸与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88例冠心病患者(包括69例急性心肌梗死、9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55例非冠心病患者采血测定血清尿酸、血脂水平,并分析血清尿酸与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组与非冠心病组间血清尿酸水平无差异;冠心病各组与非冠心病组TC、HDL—C、LDL—C有差异(P〈0.05),TG无差异,而TC、HDL—C、LDL—C在冠心病各组间无差异(P〉0.05);UA与TC、LDL—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UA与TG、HDL—C呈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病无密切关系。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T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血脂康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脂康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均无明显变化( P >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和HDL-C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能够使TC和LDL-C下降,HDL-C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3.6%(35/55)、81.0%(47/58) (x2=-4.29,P<0.05).②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在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与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4%(3/55)及8.6% (5/58)(x2=0.43,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CHD疗效确切,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有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情况。方法将75例SDHVD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为有心律失常组43例和无心律失常组32例,计算机自动分析电信号计算HRV时域指标。结果SDHVD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以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为常见。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SDNN、SDANN、RMSSD、PNN5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V可以作为SDHVD有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可以指导对SDHVD有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患者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1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9例,分为合并Ms组(53例)和未合并MS组(66例),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和载脂蛋白谱,分析冠心病合并MS患者血脂的特点。结果与未合并MS组比较,冠心病合并MS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C2(ApoC:)、载脂蛋白C3(ApoC3)水平均增高(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低于未合并MS组(P〈0.05~〈0.01);两组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2(ApoA2)、载脂蛋白E(Apo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合并MS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MS存在多种脂质代谢紊乱,并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E-C)与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拔:将931份心脏科住院病例按HDL—C水平分为3组,小于1.04mmol/L为低水平组,1.04—1.54mmol/L为适当水平组,大于等于1.55mmol/L为高水平组,对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尿酸(UA)、血糖、急性心肌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水平组和(或)适当水平组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2型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随机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差异(P〉0.05)。3组病人的住院天数、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患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高水平组总胆固醇(TC),收缩压最高(P〈0.05)。结论:虽然高水平、适当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明显。但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i1例,总有效率为75.O%,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