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20例临床病例。结果 本组20例均经淋巴结活检确诊SNL;发病以学龄儿为主,男女之比2:3;均有发热、淋巴结大,白细胞减少,进而行淋巴结活检确诊;20例均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随访结果1例于1年后复发,1例于2年后出现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结论 1.儿童SNL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2.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者,除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外,应尽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3.SNL是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亦有复发,少数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SNL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SNL患儿33例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33例患儿淋巴结活检确诊SNL;发病以学龄儿为主,2/3患儿冬春季节发病,男女之比3.7:1;均有淋巴结大,发热32例,白细胞总数减少21例;其中1例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复发。结论 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者,除做相关化验检查外,应早期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SNL是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但也有复发。少数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对SNL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确诊的SN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以学龄儿为主,平均年龄(10.4±2.9)岁,男女之比1.8∶1.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压痛14例(100%),发热13例(92.9%),皮疹、肝脾肿大各2例(14.3%).14例患儿白细胞计数(2.3~7.4)×109/L,平均(3.90±0.35)×109/L,其中白细胞降低10例(71.4%),未见白细胞升高;12例C反应蛋白检测,8例轻度升高(10~30mg/dl);13例患儿行血沉检查,11例(82.6%)高于正常水平(20mm/h),平均40mm/h,最高达70mm/h;8例患儿行抗核抗体检测,2例阳性;12例患儿行抗EB病毒抗体检查4例阳性,11例行血支原体-IgM检查1例阳性,6例行柯萨奇病毒抗体检测1例阳性,柯萨奇、EB病毒混合感染1例;淋巴结组织活检可见大小不一的碎屑状坏死,坏死周围可见组织细胞增生,很少出现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结EB病毒DNA检测阴性.8例患儿给予强的松1.5~2.0mg/(kg·d)治疗,效果显著.病情稳定后复查血常规,5例白细胞恢复正常;复发1例,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疼痛的患儿,应尽早行淋巴结活检确诊,该病呈自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少数有复发,应长期随访.无证据证明EB病毒在SNL的发病中起作用,白细胞恢复正常可作为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方法唐山市协和医院儿科2000年以来收治3例SNL患儿,结合文献报道的433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436例儿童SNL可见于9个月以上各年龄儿童,以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均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占99.8%(435/436),可伴有肝肿大(36.2%,158/436)、脾肿大(22.7%,99/436)和皮疹(37.8%,165/436)。实验室检查,81.3%(300/369)一过性白细胞下降,38.1%(166/436)贫血,81.6%(319/391)血沉增快。 结论SNL极可能为多种病原感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损害,有自限性,可复发。确诊须病理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唐山市协和医院儿科2000年以来收治3例SNL患儿,结合文献报道的43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36例儿童SNL可见于9个月以上各年龄儿童,以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均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占99.8%(435/436),可伴有肝肿大(36.2%,158/436)、脾肿大(22.7%,99/436)和皮疹(37.8%,165/436)。实验室检查,81.3%(300/369)一过性白细胞下降,38.1%(166/436)贫血,81.6%(319/391)血沉增快。结论SNL极可能为多种病原感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损害,有自限性,可复发。确诊须病理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971394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分析/许东林…//扬州医学院学报一1996,8(2)一232 例1、例2,男,4周岁。双胎,均因间接发热伴颈部肿块半年入院。体温39℃,两颊部对称性暗红色斑疹。颈两侧数枚蚕豆大小淋巴结,触痛明显。肝肋下3cm,白细胞2.7xl09/L,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给泼尼松治疗,10天后淋巴结缩至黄豆大小。确诊必须依据淋巴结活检证实。本病预后较好。(郑书元) 971395巨大淋巴水囊肿术后肺水肿死亡1例经验教训/施小明…//福建医药杂志一1996,18(5)一118 971396小儿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1例/尹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 9例小儿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9年 8月~ 2 0 0 3年 7月住院治疗 9例HNL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大。淋巴结活检可见典型的病理和免疫组化改变。 6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疗程为 3~ 6个月 ,疗效显著 ,复发病例少。结论 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需早期进行淋巴结活检 ,根据病理和免疫组化进行诊断 ,并早期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较长疗程的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Castleman病(C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Castleman病(C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确诊C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等资料。结果 9例CD患儿发病年龄6~17.7岁,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3周至12年。单中心型CD(UCD)5例,其中1例合并副肿瘤天疱疮;多中心型CD(MCD)4例。UCD患儿以颈部肿大淋巴结为主要表现,不伴发热和肝脾肿大,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无合并症患儿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MCD患儿均有发热和贫血等全身表现,2例伴生长发育迟缓;病理类型以浆细胞型为主(2例);1例接受全身化疗后达到临床缓解,3例予手术局部切除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目前随诊16~36个月无复发。结论 儿童CD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与成人相似,需依靠病理明确诊断。UCD患儿手术疗效及预后较好,MCD患儿预后可能好于成人。  相似文献   

9.
儿童薄基底膜肾病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薄基底膜肾病 (TBMN)的临床、病理特点 ,本文对我院肾内科病房近 3年肾活检确诊的 4 0例TBM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象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并经肾活检的患儿 2 19例 ,其中单纯性血尿 133例 ,确诊为TBMN的患儿 4 0例 ,男 2 1例 ,女 19例 ,男∶女 =1 10∶1。年龄 4~ 14岁 ,平均 8 8岁。肾活检前病程 1个月至 6年 ,平均 2 2年。所有病例经详尽检查均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泌尿系感染及泌尿外科疾病 (如结石、结核和肿瘤等 )。方法 :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取患儿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多次复发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例多次复发KD患儿2年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4岁。于2岁时第1次患典型KD,无冠状动脉损伤,以后2年内又患不完全KD共4次,均表现为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痛、双侧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杨梅舌,无咽痛、咽炎、口腔溃疡,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颈部淋巴结超声均未见化脓性改变,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后均退热,每次发热持续时间为6~8 d,相邻2次发热之间的无热间隔期约为2.5、1.5、4.5、13.5个月,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均不符合周期性发热、口疮性口炎、咽炎及颈淋巴结炎综合征(PFAPA)。结论儿童2年内患5次KD罕见,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多次复发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例多次复发KD患儿2年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4岁。于2岁时第1次患典型KD,无冠状动脉损伤,以后2年内又患不完全KD共4次,均表现为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痛、双侧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杨梅舌,无咽痛、咽炎、口腔溃疡,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颈部淋巴结超声均未见化脓性改变,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后均退热,每次发热持续时间为6~8 d,相邻2次发热之间的无热间隔期约为2.5、1.5、4.5、13.5个月,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均不符合周期性发热、口疮性口炎、咽炎及颈淋巴结炎综合征(PFAPA)。结论儿童2年内患5次KD罕见,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 ,IM )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将1 4 2例儿童IM分成0~3岁,>3~6岁,>6~1 5岁3个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IM 6岁以下儿童占66.9% ,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为主。年长儿发热时间长,眼睑浮肿和皮疹在年幼儿多见。外周血白细胞年幼儿升高明显,异型淋巴细胞年幼儿偏低,血清ALT、AST值在年长儿偏高,血清LDH值在各年龄组均呈高值。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年长儿阳性率高。结论 儿童IM某些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有关,应予以重视,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临床的特点。方法 对 35例儿童SLE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中病程短于 1年者 2 7例 (77.1% ) ,均有 3个以上系统同时受累。肾脏损害 2 9例 (81.4 % ) ,病初肾脏受累率高达 6 0 .0 % (2 1例 ) ;其他常见表现为皮损、血液系统受累、发热、抗核抗体 (ANA)阳性、低补体血症等。病初误诊率高达 6 0 .0 % ,最易误诊为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结论 儿童SLE具有起病急、肾脏最易受累、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断HNL的38例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HNL以学龄期儿童为主,男女比例为1.4:1,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100%)、发热(68.24%)、白细胞降低(52.63%)及淋巴细胞比例上升(84.21%).全部患儿进行淋巴结切除活检均符合HNL.部分患儿(31.58%)自发缓解,部分患儿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暂未见复发及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 HNL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但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HNL是一类良性、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发缓解率,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满意,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12例儿童骨髓坏死 (BMN)患儿均经骨穿式骨髓活检及其它辅助检查确诊。检出率占同期骨髓初诊病例的 0 1 1 % ,所有病例均具典型临床与血液学改变 ,1例ALL患儿死于确诊后一个月内 ,9例ALL经化疗及抗感染治疗全部缓解 ,2例神经母细胞瘤经化疗达到缓解后停止治疗。认为儿童BMN原发病以ALL为主 ,临床症状与成年人似有不同之处。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1 2例骨髓坏死 (BMN )患儿均为我院1 981~ 2 0 0 0年门诊住院患者 ,由骨穿或骨髓活检及其它辅助检查确诊 ,结果全部符合BMN诊断标准。1 2例BMN儿童患者中 ,男 7例 ,女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术后复发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的5例TEF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复发风险因素及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儿于术后8年确诊,1例于术后1年确诊,2例于术后1~2个月确诊.3例表现为进食后反复呛咳、肺炎及生长发育落后;1例因呕吐、腹胀入院;1例无症状.3例术后有食管吻合口漏;4例术后有食管狭窄.2例伴有胃食管反流;5例伴有气管软化.2例行食管碘油造影怀疑TEF复发,2例结果阴性.1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确诊,2例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可疑瘘口,2例支气管镜下仅发现手术疤痕,4例经美兰试验确诊.结论 尽管TEF复发以呼吸道症状和喂养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但也可以无症状;TEF复发合并症多,临床表现相似,易漏诊;食管吻合口漏、食管狭窄是TEF复发的风险因素;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TEF复发的首选方法,美兰试验是确诊的金标准.开胸手术是TEF复发患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淋巴瘤临床特征, 分析外科手术在儿童淋巴瘤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2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患儿临床资料, 总结患儿临床特点、诊治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2例淋巴瘤患儿中, 男14例、女8例, 病程2周至6年4个月;肿大淋巴结直径2~10 cm, 中位直径5 cm。14例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增大, 9例先发热后出现颈部淋巴结增大, 8例伴有局部红肿、触痛。13例接受了抗感染治疗, 其中3例淋巴结缩小, 10例未见缓解。22例均通过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 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6例, 依据St.Jude NHL分期系统, Ⅱ期3例、Ⅲ期7例、Ⅳ期6例;霍奇金淋巴瘤6例, 依据Ann Arbor分期系统, Ⅱ期4例、Ⅳ期2例。结论儿童颈部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 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对于颈部淋巴结增大超过2 cm, 伴或不伴局部红肿、触痛, 经保守治疗1周淋巴结未缩小或缩小不明显者, 需考虑行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18.
小儿隐球菌病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990~ 1999年共收治 8例隐球菌病患儿 ,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和 )真菌培养 ,皮疹印片及淋巴结活检找到新型隐球菌确诊。现报告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1岁 9个月至 12岁 ,亚急性起病 5例 ,慢性起病 3例 ,有基础疾病 5例 (白血病化疗后、结核病、肾病综合征长期服激素、化脓性感染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中度营养不良各 1例 )。临床表现 :病程 2周至 8个月 ,首发症状 :发热、头痛 6例 ;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大 2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6例 ,累及肺、肝、脾、淋巴结、皮肤、胸膜 2例。临床诊断单纯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Kimura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例Kimura病合并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儿均为男性,血清IgE均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无升高;患儿的肾脏病理表现不一,2例出现急性肾小管损伤,1例重复肾活检出现病理转型,另1例肾脏间质见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患儿均对口服激素敏感。但除1例随访时间短,尚未复发,另3例均有复发,且均表现为尿蛋白阳性,不伴随淋巴结肿大。3例复发患儿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2例加用他克莫司,复发次数较前减少。结论儿童Kimura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病程长,肾脏病理表现不一,对激素敏感,但易复发,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他克莫司可能对减少复发、延缓肾脏病理进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在儿童纵隔淋巴结大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例纵隔淋巴结大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经胸部强化CT诊断纵隔淋巴结大后行TBNA并最终确诊,总结TBNA诊断经验。结果:8例纵隔淋巴结大患儿,年龄7个月~8岁6个月(婴幼儿占75.0%),中位年龄为22.5个月;男3例(37.5%),女5例(62.5%);体质量8.5~39.0 kg,中位体质量为10.7 kg;病程15~90 d,中位病程为18.5 d。临床表现有咳嗽8例,发热4例,喘息1例,喉鸣1例。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及TBNA,留取细胞学、病原学、病理检查,6例患儿获得确诊依据,诊断率为75.0%,4例涂片中找到抗酸杆菌但病理检查阴性,1例病理符合结核感染特点但涂片检菌阴性,1例涂片及病理均提示结核。2例患儿未经TBNA检查取得病原学及组织学证据,根据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明确诊断。患儿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TBNA是诊断儿童肺结核的重要手段,其有效、安全,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